#庄子说说
这一篇开始《庄子·徐无鬼》。
徐无鬼来见魏国的国君魏武侯了。
和庚桑楚一样,徐无鬼也是庄子书中一个得道高人。平时隐居山中,后来魏武侯身边的大臣女商引荐他来见国君。
武侯款待他,慰问他:先生在山里受苦多了,才愿意来见我吧。(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
你可以想见当时的场景:
好酒好菜摆上,武侯一边显示自己条件优越,一边暗示:以前您不见我,现在知道山里苦了,肯见我了?
徐无鬼回答说:我是来慰问您的,您有什么可慰问我的呢?您啊,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助长好恶,则本性受到危及(性命之情病矣);可是节制欲望、去除好恶的时候,感官享受得不到满足(耳目病矣)。所以我是来安慰您的。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徐无鬼这话有点眼熟,像前面南荣趎见老子以后的问题。南的问题是,如果遵从仁、义、智这些规则,别人高兴,自己难受;可不遵从的话,别人觉得自己没有道德或愚笨。两难。
武侯被点出的问题也是两难,只是涉及的主题不是仁义,是主观欲望。
对于一国之君来说,物质享受(耳目)十分丰富,自己的意愿(好恶)也能轻松得到实现,所以徐无鬼见面就说出了他的核心问题,如果过于满足自我欲望,性命病矣,而如果节制欲望,小我得不到满足,难受。
徐无鬼这话算是很犀利了。
武侯的反应是——超然不对。怅然,不说话了。
这就是言中了。武侯是国君,面子重要。不像南荣趎,以弟子身份去找老子,被说中了就下去苦思十天。武侯被说中了,不回答了。
所以徐无鬼转了话题,跟武侯讲起相狗和相马来,说狗分下中上三等。
下等的狗,执饱而止,吃饱就行了;中等狗,质若视日(视野高远);上等狗若亡(忘)其一(像忘了自己)。
又说,自己相狗,又不如相马更有水平。有国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 但还有更好的马,叫天下马。这马有天生之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超轶绝尘,不知其所。
这番话把武侯说高兴了,大悦而笑。
说狗说马,显然更有趣,不像一开始的讲大道那么针对个人,让人尴尬。武侯爱听,至于有没有听懂,不知道。
引荐徐无鬼的女商奇怪了,问徐无鬼:先生跟国君说了点什么?他怎么那么高兴?我平时给国君讲东西,横讲竖讲。横讲诗书礼乐,竖讲兵法六弢(tao1),他都不高兴啊。
徐无鬼:我说相狗、相马呀。(徐无鬼,应该叫徐有鬼,刚见面的一番话怼得武侯超然不对,他一字不提。)
女商:就这???
徐无鬼:是呀,你没听说过?流放之人,离开自己国家几天,见到熟人就高兴。离开一年,哪怕见到像自己国家的人就高兴。这是去人滋久,思人滋深。而在荒野中的人,整天跟野兽为伴,听到人的脚步声都兴奋,更何况见到亲人?我们国君啊,也是久不闻真人之言了。
徐无鬼的意思是,什么诗书礼乐,全是大道理,没意思。我们国君也算是去人滋久,久不闻人言,所以你得说人话。
什么是人话??????????????
其实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话。把大道理包含在具体事情里,正常人愿意听,能听懂。
——就是扯闲话呗。
不完全是。
把道理融入生活,不是普通的闲话。直接背理论容易,可理论指导实践,需要把大道理应用在生活中,需要在日常中经常思考这个“道”,感受它,看它如何体现在任何一件事里。这比单纯背诵一句话要难。
所以相狗、相马的标准,依然是在说修道。比如所谓国马,无非就是生活在严格的标准中,中规中矩,遵守仁义礼智规则的人。而更好的天下马,则是已经不以规则为准绳,自在中人。
通过说马,徐无鬼把修道的境界告诉魏武侯了。这比直接说大道理有趣,也比直接指着鼻子指出武侯的缺点更容易接受。好比看小说,大家都喜欢从故事里自己领会道理,不喜欢作者时不时在剧情中说教,一样的。
在修行中,也会有“说人话”和“不说人话”的。
有些人学了点修行理论,满口频率、意识、提升,要么就是空性、业力什么的,都在理论层面上飘着。现代人头脑发达,学修行,容易先把东西学到脑子里。
所以我写感想也是挑着能结合实践的部分来写,要不然都成背书了,挺没意思的,闻之不似人言。
——等等,前一篇你还在说让人全文背诵。
我:……(超然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