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one文章
这是一篇找骂的文章,不过还是要写。
从大家的留言中,发现现在修行界吹着一股自由懒散风,骨子里都是自我傲慢的味道,却在说没有我,锅都推到“它”身上。节选几个经典的:
“一切都是它,理是它不理也是它。能所双亡的。大自在是想理就理不想理就不理,都是它的为,没有一个我,不管我事。”
“强行不理它也是种执着 理也行 不理也行”
“每个人独特的回家之路才正是真正的自己要体验的。真正的自己喜欢无限、新鲜、多元、有趣儿。”
看着好自由好洒脱,但这是入了魔道,还不如不修,可能还谦卑点。看不到自己的傲慢,跟着念头跑,却什么都说是THAT的为,不是自己的为,这才是最致命的。
再次引用马哈希尊者的文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没有做者。
马哈希尊者:如果真把自己托付出去,就没有提问者,念头里一个人都不存。这是由于抓住了所有念头根本的“我念”,以至于断除一切念头;也可以是由于自己无条件地归伏于神力。要证悟只有这两条路可走。
如果是彻底地归伏,你就没有了自己的意欲。无论真我让你得到什么,你都满意地接受,也就是没有自己的意欲。
无论你走哪条路,你都要进入那个“一”。只有当你到了“你即一切”、“愿尔旨成”(愿你的旨意完成)的地步,才是彻底地归伏了。这境地和“智”并无分别。持诵“Soham”(我即是他)仍是二元的(Advaita),归伏就是“不二”。实际上,既无“二”,也无“不二”,唯有存在。
“归伏”看起来容易,因为大家想象中以为只要嘴上说“我归伏”,把担子交给世尊去挑,他们就自由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但事实上,你归伏之后,就不能再有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你的意志就会变得不存在,完全被世尊的意志所取代。让自我以这种方式死去,然后能到达的境地便无异于“智”了。所以,不论你走哪条路,一定要来到“智”或“一”。
你要一次彻底地归伏,不要再求。只要还有自己是“行为者”的感觉,就还是有所求,那表示人格仍然存在。如果能去除这个,真我的清净才能现前。有自己是“行为者”的感觉才是束缚,行为本身反而不是。
《圣经》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此处所谓的“休息”,是完全地归伏,个己丝毫不存。“寂静”压倒一切,心中没有不安;心不安,所以引起意欲,觉得自己是“行为者”,就有个己的人格存在。不安停止,就是宁静。《圣经》那句话里的“知道”,意指“成为”。它不是有对待的“知”,不需要有“知、能知者、所知对象”的三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