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是中国最美的大学,获得这个称号也许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并不服气。因为厦大完美的融合和建筑、陆地、大海和历史人文,这些元素从自然和人文两个维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美妙的自然人文景观,再加上陈嘉庚先生的故事,成为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北大清华自然不服,或者说不屑于去和武大竞争最美称号,因为他们已经戴着皇冠,北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为国家之命运做出重大贡献;清华则引领了中国科技与工业的奇迹,使得中国能如此迅速地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于北大清华而言,他们需要思考更是始终践行着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实践”,他们心中的大学之美不在于学校的景色多么怡人,不在于曾经的故事多么有味,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当下中国的问题,带领中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但是,若是换一个视角,从观众或者说游客的角度来讲,武大获选便也在情理之中。北大在中国近代史中的振臂高呼,在中学课本和媒体教育中出现了太多次,便出现了审美疲劳,这直接导致了其惊天作用大打折扣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对于当下的中国人而言,尤其是年青一代,他们对于百年前的苦难史既没有亲历者的感受,祖辈父辈们也刻意隐藏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当下的青年更喜欢追寻的是更加美好的生活,正是因此才使得北大之美在素人眼中略显黯然,只有少数深谙国史、身怀民族气节之人才在心中将北大放在神坛中心。清华大学在中国崛起中所做出的贡献,在国防七子的影响下显得并不出众,只有极少数清华学子真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多的是成功借助清华的跳板成为名利的追寻者、拥有者;此外清华大学本身是最好的广告语,在此背景下一般清华学子很少喜欢待在聚光灯下。北大清华有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坎,那就是:大量的本科生考到美国读研,其中相当一部分留在了美国甚至加入美国国籍,这在当下大国关系下显得格外的刺眼,仅此一项就意味着清华北大不可能在民众的票选中成为最美的大学。若是逆向思维一下,国家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政府干预要求“清北毕业学生禁止在美国读研”,但是国家并没有这么做,原因诸多,在此列举几条:1)中国主张对外开放,故而不能因小失大;2)清北本科生赴美留学其实是中美关系的一种平衡,留美学生成为了美国的助力,学成归国的学生则将中美的科技差距快速缩小,要想向师傅学习肯定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3)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中美在顶尖学子中的吸引力差距在逐渐缩小,人才流向的天平在时间的变量下在向中国倾斜,这是中国政府可以接受的;4)一个强大的国家不应该干涉公民自身的选择,对于优秀的个人来讲其中不乏将生命价值定义为“将毕生精力用于为全人类突破科学难题上”,“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并非每一个科学家都同意。反观武汉大学则正好扬长避短。
从历史人文角度来讲,北大有的武大也不差。北大有蔡元培,武大有李达,刘道玉老校长还推动了恢复高考的时代壮举。北大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武大最早追溯至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今日武大校训中仍有“自强”二字)。民国时期,当时在首都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领衔的五大高校中,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北京大学均在其中。北京大学推动了近代史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先锋队;武汉大学912操场曾经作为蒋介石的阅兵场成为抗战的前线指挥部。日本侵华战争使得北大与清华、南开大学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于1938年从长沙撤退至云南昆明,因武汉会战爆发武汉大学也于同年西迁四川乐山。两校均保留下了民国时期的建筑,成为学校最大的财富之一。武汉大学的C位建筑物不是其他,正是图书馆。这些故事都会成为游客来到两所学校时获悉的知识,深感两校历史的厚重。
从科技创新方面,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2019年本科教育培养出的院士北大29人(第二)、清华23人(第四)、武大12人(第十),从这个数据来看武大确实与两校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我们要知道院士的培养离不开两方面:一是人才,二是资金,其中资金也意味着科研设备的先进性。北大清华席卷了中国最优秀的人,科研设备和科研经费也是冠绝华夏,在此背景下从本科教育的角度来看武大与他们的差距就显得没有那么大了。
从自然风光角度来看,虽然各校各有其美,但是武汉大学是国家5A级景区东湖风景区的一部分,如此便已胜出不少。武汉大学内有珞珈山,环绕东湖水,校园地形高低起伏,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其中更有享誉全国的“武大樱花”,使得每年的樱花节武汉大学呈现出一幅“樱花赏人龙”的独特景象。这样的地形地貌使得武大的自然风光大气而不失内涵,山水与建筑和人的融合形成几近完美的和谐画卷。对于武大学生来讲,初到武大只知其美,对于“全国最美”的称谓不敢苟同,可是当他们去过其他高校之后才发现,“全国最美”实至名归,再去其他高校兴趣便减少一半。
可是这所全国最美大学并非给每一个武大学子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赵敏便是其中之一。
武大之美赵敏是认可的,尤其是当他在大一开学时以“超常发挥者”的角色进入武大时,他太喜欢这里了,除却这所学校的美,更美的是他的心情。由于高考时的超常发挥,使得赵敏顺利地考上了武汉大学这所他此前根本不敢想的大学。如果高考志愿要像以前一样在高考前先填写,那么赵敏肯定是上不了武汉大学的,因为他压根就不敢填,平行志愿降低了高考学生的风险。但是他的快乐也仅仅只从6月延续到了年底,因为他挂科了。
挂科对于能够考上武大的“天之骄子”们是痛苦的,对于体验式度过大学四年的学生来讲挂科的不开心也许不会超过一个月,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且有足够的信心后面补考通过。可是,对于像赵敏这样的超常发挥者来讲则完全不同,从他进校时便知道智力和同学们是存在差距的,他为了弥补这样的差距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大的努力,而当考试结果出来时他崩溃了,因为他发现:智力上的差距很难用努力来弥补,而且自己还是一个严谨待学的人。这样的结果无异于当头棒喝,一下子将曾经超常发挥的快乐彻底击碎,这样的打击赵敏接受不了,在一段缓冲期后,几乎进入了全封闭的状态:此前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他,退出了所有的社团;发现自己很难改变现状后将精力投入到了网络游戏,在那里他能找到快乐;与曾经相处良好的同学也刻意保持了距离,似乎觉得自己很难再与他们平等相处。而采取这样的措施后,换来的只是越来越糟的现状,挂科的课程越来越多,游戏玩得越来越晚,可是和他一起玩游戏的人挂科比他少,那个曾经积极向上的青年如同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而且中间还穿插着表白心仪的女生被拒绝的故事,这无异于当他想寻找这世间最后的光温暖自己这块结冰之心时,太阳下山了,而且第二天并没有重新升起,甚至当他抬头看月亮时,这光带着的不是光亮和温度,而是耻笑与针扎,从此每一天都是夜晚,都很冷,但是他却只能抱紧自己,便越来越冷。甚至在表白被拒后,过了一段时间,他还彻底消失了,同学、朋友、家人、老师包括那个被他表白的女生都通过各种途径尝试着去找他,三四天都联系不上,最后还是他自己现身了,也许他只是突然想与这个世界保持一些距离,但是那些并未真正温暖他的人却又不允许他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这样的关心让他很失望,全世界都拯救不了自己却又不允许自己舔舐伤口自我疗伤,这个世界未免也太残酷了一些。但是也勉强选择向他们妥协,毕竟他们确实是在关心他,因为从来没想过也不希望自己辜负了别人的善意,尤其是这些自己曾经最珍视的人,最终善意所诱发的痛苦还是他这个“受难者”来承受,而那些善良的人为自己找到了某个失踪人口而完成自己的使命开心。通过此事赵敏也学会了一些演技来掩饰真实状态以避免再出现这种无法感同身受、不合时宜、聊胜于无的关心,说实话,他现在有点怕这样的关心。
如果那时候有医生介入的话,这样的特征非常符合抑郁症病人的特征,而且通过赵敏的例子便知道了抑郁症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从焦虑发展而来,随着焦虑的积累且得不到释放和处理,量变引起质变,使得心理防线崩溃,一泻千里,自己蜷缩在一个无光的世界,且不允许外人打扰。这样的状态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而且由于大四结束时仍有课程挂科未考试通过,只能延期一年毕业,从此之后同学们很少再看到他了。当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开心的走进“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时,恐怕打死也想不到当他离开这里的时候甚至都不希望有人看到。
其实像赵敏这样的人在每一所大学里面都有,甚至有传闻“XX大学”每年都会有一个人跳楼,也有大学生选择在暑期的时候在宿舍烧炭自杀。当然,学校出于名誉考虑和可持续发展大学教育的角度来讲,控制负面新闻传播能够理解,甚至有的人会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必然会发生的,只要这个数量极小即可,毕竟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但是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讲,学校除了冲击成绩和荣誉,更应该树人立德,对弱势学生的关心则更能凸显大学教育的韧性,就算有人提出过建议,大多数的大学教育者选择置若罔闻。
大学的首要责任是育人,其次是教书。一个德行不正的人身居高位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远大于一个德行不正的人身居陋室,由此观之便知大学教育的首要责任是育人。可是目前在大学中的各种比赛、荣誉等都是偏重于技术和能力,甚至是商业价值,那些育人方面的教育寥寥无几。刚入大学,前面几堂课应该是:第一堂课讲大学的文化,讲一讲大学的历史变迁,讲一讲大学名人们的故事,让这些后来者知道曾经优秀的学长是如何面对学习、如何面对社会、如何面对艰难困苦,又如何成长成为栋梁之材;第二堂课应该是授课以德,通过历史人物的解读让学生们知道德行的重要性,更知道德不正则家国危;第三堂课,应该是教授“何为终身学习”以及职业发展和科研发展的全周期特征,使得他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和以后必然会面临的困境;第四堂课,才是走进专业走进操场走进社团走进比赛,学习技能。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诚意、正心、修身”,然后才需要去通过“格物致知”学习各种技能武装自己,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下中国的大学教育总喜欢喊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直在向同学们传递着“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却未曾在基础阶段进行深耕,这实属是中国大学教育之悲哀。而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辅导员根本不可能注意到赵敏这样的学生,就算注意到了也不具备能力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因为赵敏们不会主动告诉这样的辅导员。医生要想医治好病人,最难的一关并不是医生的医术水平,而是病人愿意相信医生,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中更是如此。大学,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块净土,为何高中同学多年后依然友好,但是大学同学保持联系的却并不多,这与我们功利性的大学教育息息相关。有人会说,这样的教育正是为了过渡到社会,因为社会更加残酷,但是你们确定这种过渡方式是对的么,至少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甚至未毕业却可以直接上战场,他们选择的是军队式的教育,社会的残酷不应该成为大学教育功利性的挡箭牌,反而更显得大学教育的失败,因为残酷的社会也是由以往毕业的大学生们所造就,人性的本质特征和普遍的竞争环境造就的应该是道义之上的竞争与残酷,而非小人之道的残酷。社会普遍存在的是对高位的谦卑,而不是对高德的谦卑,对创造更高价值的谦卑,在这样的社会中中国人低下了高昂的头,你相信当国家遭受困境时他们抬起的头是一片热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