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三部曲
中国抗疫2·这三年
前言:本来没准备这个时候写抗疫主题的文章,因为2020年3月25日在仙桃家中隔离时已用近25000字表达了我的态度,而疫情的发展还无法看出未来将会持续多久。但是近期因为种种原因,在生活的各个维度给自己附加的过多压力压垮了身体,很少生病的我竟然有轻度的感冒、发烧,所以在这个清明假期就抛开自己的种种欲求,用一颗纯洁的心,单独来写这一篇无欲无求的文章,让自己放松下来,也给身体一个缓冲;而且,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际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并不是处理的难度,而是对未来数十年中国国运的影响。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才有了此文。正在码字的时候,其实感冒、发烧症状已经退去,但是战场转移到肛门了,晚上散步七公里希望能够有助于让肛门君早日恢复往日雄风。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借助文字忧国忧民,关注国家大事,突然腚部传来红色预警,然后他必须在十秒内跑到厕所,完事后回来继续码字在大国关系中遨游,这种快感应该不弱于那些瘾君子的快乐,而且我这还是顺其自然、浅尝辄止、点到为止的快乐,不至于沉迷。毫无疑问,个人的视角一定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只能获取过滤后新闻信息的我,所以本文谨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与实际高度一致。而且我将始终秉持爱国基础,希望审核人可以放我一马,包容我不得不坚持的实事求是。本文控制在1万5千字左右。
从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到今天2022年4月4日,共计800天,让我们进入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每天被口罩和核酸检测笼罩的世界。对于婴幼儿来讲,他们第一眼见到的世界是一个带着口罩的世界;对于儿童来讲,他们想要找小朋友玩的需求多次被爸爸妈妈拒绝;对于小学生来讲,老师和爸妈多次告诉他们由爸妈做好上下学接送;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的体育课也许更少了;对于高中生来讲,除了尽最大的努力备战高考外,还要承受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因为疫情导致学校封闭式管理的额外压力;对于大学生来讲,大学并非是自由的天堂而不过是另一个囚笼罢了,2016级大学生不能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2017级大学生除了暑假被滞留家中外,毕业典礼也只有极少数人作为代表参加,2019、2020级大学生极有可能四年都要与疫情相伴,这样的大学你可以说开出别样的花,其实并不美丽。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来讲,世界失去了趣味;对于结婚的夫妻来讲,生二胎变得顺利多了,但是夫妻矛盾也越来越容易激化了。对于中年人来讲,他们看到各行各业的销售额减少了,与此同时生产线也减少了,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岗位危机增加了。对于老年人来讲,子女陪在身边的时间长了点,作用并不一定强多少,但是新冠病毒对老年人的不友好使得他们的内心蒙上了一些恐慌,毕竟真地活得通透的人只是少数而已。
上面这些,他们都是正常人,那些从事抗疫的海关、医护、军警、城管、物流、社区网格员、科研院所、医疗企业等,他们书写着一段段令人感动的逆行,汇聚成中华民族抗击新冠病毒的防御盾;而那些因为不服管、运气不佳等原因不幸感染新冠的人,他们是最伟大的战士,其中似乎可以窥见邱少云的精神光芒,尽管主观意愿这一栏上填的“否”。
在3月25日所发朋友圈下的评论区,一直保持着记录世界疫情进展情况的习惯,以期观察到拐点的到来,可是世界疫情发展的趋势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这个习惯在去年11月便已经断了。因为我没想到抄作业还能都抄得这么差,不管背后文化、政治、宗教体系的差异性,任何的文化都强调公民生命权的首要地位。在香港疫情大爆发前,中国的累计确诊病例在全球的排名一度突破100名(全球197个国家,人口达到2千万的国家约60个);现在也依然排在80+位,并不是中国有多么优秀,全靠同行衬托。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
2020年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患者清零,同时也意味着同一天湖北省清零。
2020年10月18日全球确诊人数破4000万,增长千万用时30天。
2020年11月8日全球确诊人数破5000万,增长千万用时21天。
2020年11月25日全球确诊人数破6000万,增长千万用时17天。
2020年12月10日全球确诊人数破7000万,增长千万用时15天。
2020年12月26日全球确诊人数破8000万,增长千万用时16天。
2021年01月09日全球确诊人数破9000万,增长千万用时14天。
2021年01月25日全球确诊人数破1亿,增长千万用时16天。
2021年02月16日全球确诊人数破1.1亿,增长千万用时21天(拐点似乎出现))。
2021年03月13日全球确诊人数破1.2亿,增长千万用时27天。
2021年04月01日全球确诊人数破1.3亿,增长千万用时19天。
2021年04月16日全球确诊人数破1.4亿,增长千万用时15天。
2021年04月27日全球确诊人数破1.5亿,增长千万用时11天。
2021年05月11日全球确诊人数破1.6亿,增长千万用时14天。
2021年05月29日全球确诊人数破1.7亿,增长千万用时18天。
2021年06月22日全球确诊人数破1.8亿,增长千万用时24天。
2021年07月17日全球确诊人数破1.9亿,增长千万用时25天。
2021年08月03日全球确诊人数破2亿,增长千万用时21天。
2022年01月07日全球确诊人数破3亿,增长1亿用时157天;从1亿到2亿用时190天(数据来源: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2022年02月08日全球确诊人数破4亿,增长1亿用时32天(数据来源: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按目前数据来看,4月5日全球确诊人数将突破5亿,增长1亿用时56天。现有确诊病例近1亿人。累计死亡人数超600万。
我不知道每位读者看到这些数据会作何感想。我就以下几点予以展开:
①累计确诊总数并未呈现出“S”增长曲线,即一个可推断的峰值,而是呈现出了可怕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与人口规模、医疗条件、抗疫政策、季节更替、病毒变异等因素相关。基于此,我们可以不容乐观地以“无法预计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来形容目前的疫情局势。
②通常而言,正规机构统计的数据较实际值都会少不少,例如就医前病逝、医疗资源有限逼迫部分感染患者放弃治疗等,这个比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同,保守平均赋值20%没问题。
③全球人口75亿人,目前累计确诊5亿人,按照目前发展情况,我们假设最终峰值在15亿人,那便意味着全球20%人口确诊新冠病毒。对比一下,一般一个国家第二大民族人口占比达到20%,那么便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政局很可能在长周期内并不稳定,因为优势民族对弱势民族存在不可避免的压制,个别做到民族平等的圣君那永远只是少数。同理,当一个国家有20%的人口确诊,那么这个国家将无法保持稳定,如若病毒的致病性导致某些人体重要功能严重受损,那么你可以认为这个国家将会发生混乱;更何况,20%只是平均数,必然有国家达到30%,他们率先动荡,然后引发连锁反应。
④从确诊人群分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地球村”的概念,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依次被涂黑。
⑤当大家看到西方发达国家选择“自由”的时候,无法看到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只能选择束手就擒,他们没有发达的医疗保障体系,他们没有完善的农副产品供给体系,他们没有优秀的疫苗研发团队,他们甚至都不具备科学的医疗管理体系在疫情还未扩散至本土时筑起一道安全防线(朝鲜属特例)。
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中国数字经济运行能力,所以他们很难让国人按下暂停键,因为那很有可能也让国家机器丧失其功能性,这是这些国家所不愿面对也不能接受的,所以并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团结、爱国选择听从党的指挥自主居家隔离,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版图形成今日格局都殊为不易,我们应该相信他们的团结性并不一定会比我们差——没有什么比经历过巨大的苦难更能团结人心的了,因为他们不想再来第二次。
⑦欧美为何“放弃治疗”?因为中国媒体的信息过滤,我只能从数据结果和合理的科学推断方法去尝试解答。首先,欧美从未放弃治疗,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可以通过放弃国民生命的方式获得政局稳定。其次,传染病的控制主要有三大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控制传染源”,而目前来看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封城”,这对于初期并未予以重视的欧美国家而言,因为其民众内心生根的自由民主思想无法扭转,所以也是最难的,这也便为欧美的抗疫局面定下了基调;至于当疫情严重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的封城那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然后,病毒传播初期1个确诊病例可能平均需要投入3-5个公职人员在各个岗位上保驾护航,当欧美的病例总数超过100万时,现有公职人员在保障国家基本运行需求的前提下,很难做到精准管控,这便必然有一部分人无法“被治疗”,而这部分人则会形成新的传染源,基于此,便无穷尽也,当确诊病例达到一定数量,西方国家所选择的“群体免疫”不过是将答案交给了上帝,而非科学,因为他们在用生命的流逝速度和时间赛跑,因为病毒的每一次变异便是新一轮的抗疫原点。
⑧三类国家。第一种是以美英法德瑞为代表的具有发达的医疗治理能力的发达国家,当确诊数量突破某个社会治理体系能够承受的边界值后,便只能采用类似“透析”的方法——一边治疗、一边新增。第二种是以巴西、印度为代表的没有发达医疗治理能力的人口大国,他们只能选择优先治疗其中“优秀的少数”,使得治疗新冠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第三种是以巴基斯坦、秘鲁等为代表的“穷”国,他们的希望一半取决于通过政府手段控制数量,一半靠国际支援,如若疫苗的单价中糅合进“研发成本、专利费、关税、高额利润”,那么便意味着他们的国人无法打上疫苗。
⑨几个双手合十的国家。1)捷克,总人口1100万,累计确诊383万人,确诊率34.8%。2)奥地利,总人口890万,累计确诊390万人,确诊率43.8%。3)秘鲁,总人口3300万,累计确诊355万人,确诊率10.8%。4)哥斯达黎加,总人口510万,累计确诊84万人,确诊率16.5%。5)巴勒斯坦,总人口1350万,累计确诊58万人,确诊率4.3%。6)津巴布韦,总人口1500万,累计确诊25万人,确诊率1.7%。捷克和奥地利政府充分响应美英等过不抵抗政策,作为发达国家,确诊率超过30%,意味着你在大街上走着,下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很有可能是确诊患者。秘鲁和哥斯达黎加作为拉美国家,确诊率已超过10%,也也意味着政府不得不采取“保守治疗”手段,就像医生讲“领回家吧,多吃点好的”。巴勒斯坦确诊率虽然并不高,但是死对头以色列确诊率为0.7%,如何让民众感受到宗教和政府的优越性。津巴布韦作为一个非洲贫穷国家,人民还未达到小康生活,更何谈医疗保障。突然有点为世卫总干事谭塞德先生感到忧伤,他会发现自己能做的太少了,而心中的爱又太大。
我们并非希望看到世界人民遭遇疫情之苦,只是抗疫并非仅仅依靠先进的医疗体系就能实现,她所体现的是对一个国家在整合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多维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的考验。
(2)民众态度
首先,请各位读者摒弃心中“自由的西方人民愿意为了自由放弃一切,包括生命”,人最大的愚蠢就是认为别人比自己蠢。毫无疑问,对生命的热爱是人最大的特质和天性。
其实,普通民众一直在等待着一件事:请政府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合理的。面对“政府不做选择来做出选择”的态度,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媒体宣传,使得民众看似崇尚了自由,其实内心并非如此。
根据美国凯泽家庭基金会最新民调(民调时间2022年1月11日-23日)显示,75%的美国受访者表示对新冠大流行感动疲倦,超70%的人认为感染不可避免。42%的受访者对疫情形势持乐观态度,77%接种疫苗的受访者、74%未接种疫苗的受访者认为感染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我只想问一句:被调的1536名成年人中有多少权重为新冠病毒感染者?当灾难没有降临自己身上时,我们往往对未来做出偏好的预期;反之,则相反。
(3)生活物资保障
基于欧美所采取的防疫措施,其生活基本正常化,所以生活物资保障问题不大。(暂缺相数据信息)
(4)群体免疫与时间赛跑
无论是中方媒体炒作也好,还是西方确实如此选择,从局面上来讲都迫使西方国家走上了群体免疫的道路。
新冠疫情其实就是一场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斗争,群体免疫的基本前提是感染人数达到一个基数后共同形成抗体,可是这里面有一个变量控制的问题,即前提条件是新冠病毒不反抗。美国去打阿富汗都会遇到反抗,更不用说现在与人类战斗处于优势地位的新冠病毒了。所以出现了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变异株的出现是新冠病毒为了求得可持续生存的必然反抗,但是也为选择群体免疫的国家在与时间赛跑时疲于应付,因为这不是一个一维的问题,而是三维,并将极有可能继续升维的问题。
美国选择了群体免疫,但是拜登出行依然带着口罩,所以调侃表述可以是:美国民众“自主”选择了群体免疫,而美国总统并没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苏争霸的两超格局,发展到今天的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几个主要强国——中国、欧盟(德法)、英国、俄罗斯。从上面的格局来看,除了德国因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制造能力拥有一定话语权,其实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为代表的政治对抗联盟。以美国为核心,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为主要助手的第一政治联盟;以德国和法国为核心,意大利、西班牙为主要助手的第二政治联盟——欧盟。以上两个联盟在宗教文化、政治制度、产业布局、高端科技等多个维度均存在一致利益性,所以才有了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北约军事联盟。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中心,以印度、巴西、南非为主要盟友的第三政治联盟,第三联盟存在完全是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际遇——第一、第二政治联盟的打压,一旦外部环境变化这个联盟也会随之自动解体。
中国的崛起之势已呈现,美国虽然仍然拥有世界第一话语权,但是其分量已经随着中国外交部一次次地硬核回怼而快速折减,这在美国历史上几乎从未出现过;同样从未出现过的是,中国按照美元折算的GDP占比为77%,而中国正以无法阻挡的姿态将于2035年前后正式超过美国。面对这样独特的历史阶段,特朗普直接采取果断措施予以遏制,尽管这与WTO相关规章精神相悖;而拜登目前来看还并不一定有特朗普好使,这也给中国更大的、关键的喘息时间。这便是主席所讲: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将暗潮汹涌的世界大国博弈直接搬上了台面,让普通民众一览无余。如果说在大国角力中中国保持优势,那么俄罗斯则正好相反,处处处于Lie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劣势。俄罗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军事实力和丰富的能源资源,短板在轻工业和现代化工业体系,前两者属于大餐一年到头吃不了几顿,可是后两者属于家常便饭天天都得吃,所以在对外贸易上俄罗斯一直处于Lieshi.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劣势,而且俄罗斯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体系,没有国际金融中心,基本上定价权也就交给了美国。美国一直将俄罗斯视为头号敌人,因为如果没有俄罗斯,那么其所拥有的核武器和航母战斗群将直接自由穿行通过世界的每一片海域,所以才有了北约军事联盟,而俄罗斯还抱有侥幸心理多次主动申请加入北约,不知道是故意为之的幽默还是心存侥幸的滑稽。而北约对俄罗斯的基本策略是“蚕食”,逐渐把北约的前线移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也就是把大炮架到距离莫斯科最近的地方。这次俄罗斯主动入侵乌克兰,很多人痛骂普京战争狂人,不顾普通百姓死活,殊不知你们所痛骂的正是普京所极力克制的,以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战争打成现在这个局面,正是因为普京的主要攻击策略为:优先消灭乌克兰所有军事设施,尽最大程度避免平民伤亡。因为普京深知,主要发起战争的一方,入侵他国的一方,始终是不道义的,所以希望尽最大程度减小对非军事目标的打击从而获得国际舆论的一定支持。与其说普京在打乌克兰,不如说在打北约的脸。平衡的结果就是:演员总统泽连斯基一直在走申请加入北约的程序,北约表示我们在开辟绿色通道,但是程序就是走不完——走不完的程序算哪门子绿色通道。喜剧演员泽连斯基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展现乌克兰的不幸,令与会人员无不动容,但是心理没准在说“你还真是个小丑”。北约如果同意乌克兰加入,则等同于向俄罗斯宣战,这是美、欧、俄三方均不愿意看到的;北约又不能拒绝开门欢迎乌克兰,因为事情起因是北约引起。总结:一个天真且滑稽的总统吃了块糖以为后面还有一吨,没想到背后不是一吨糖而是一顿打,可怜的乌克兰人民摊上这样的总统府。有人会替乌克兰鸣不平,我只想说:他再难,还有比目前更惨的结局么——总人口4400万的乌克兰已有超过1000万难民,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去了俄罗斯。
曾经我在某篇文章中讲过,战略的定义: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法将什么对象打击到什么程度以达到什么目的后采取下一步措施的手段。普京此次发动战争的目的很简单:乌克兰答应不加入北约,然后输入西欧的能源涨价——北约为其鲁莽买单,将美俄的角力平衡点往中间移一点。
新冠疫情对西方国家的压力在于,一旦他们停下来,就意味着在经济上无法给予中国更大的压力,这将有可能会导致中国借助这一特殊机遇永远地站在了优势地位,而且随着中国将制造业低端市场逐步外放,并抢占发达国家的高端市场,德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希腊的赤字也许只是一个开始。相较于他们,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完整的工业产业链的国家,这便意味着西方国家的自愈合能力不及中国,他们的暂停键将会严重影响本国国民生活水平。
如果中国的崛起是必然,暂不考虑世界经济体量增加,设定蛋糕总量一定,那么必然意味着日韩的没落,欧洲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将会打上六七折。而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美国对中国的制裁能力快速降低,则美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大大减弱,人民币将逐步提高在国家结算货币中所占比例,这时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GDP,美国将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为了配合此项假设的成立,中国需要在中欧关系经营中让利换取市场,通过市场经济规则让欧洲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取得新的平衡;需要在中俄关系中建立经济同盟降低美元世界对两国经济的管控能力,同时以此鞭笞欧洲;若是中巴走廊打通,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为中国长租使用,那么中国将会在新疆打造新的物流中心,降维打击日韩,同时削弱新加坡的价值。那么美国会怎么做?
美国会强化经济封锁,借助全球话语权自定义游戏规则掣肘中国发展,对各发达国家小弟予以军事警告禁止其与中国过度合作,同时加强三大岛链的军事约束,对中国疆独、藏独、台湾独立等敏感政治问题制造骚乱,通过军事手段控制中东油价以此提高中国用油成本,加强在美华人的政审、约束和物质激励避免高科技人才返回中国,借助美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能量转移自身风险并动荡中国金融市场……
在中国与美国掰手腕的过程中,最难受的便是法、德、日、韩、澳五国领导人,他们面临着困难的站队问题;而中国将历经“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逐步扭转局势。目前处于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的过度阶段,其基本特征为:①在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下运转,以彼之矛攻彼之盾;②适当让利换取市场;③用中低端市场获取的价值,提升GDP科技含量;④用进攻的手段作为最强的防御,将相持的竞争点转移至他国市场;⑤良好打造并经营好缓冲地带,合理消解美国“怒火”;⑥始终保持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以保障美国不能选择通过军事冲突来解决中国问题,同时需要控制对俄帮扶程度,不能让其太难也不能太爽(除非自力更生创造奇迹)。
冬春之交是病毒最喜欢的季节,在最喜欢的季节病毒君们就喜欢生娃还到处游玩,使得中国多处爆发严重疫情。先是香港,进而影响深圳;后是吉林省吉林市、长春市;接着是上海市。以上还只是相对而言比较严重的地市,全国各省疫情均比2021年年底严重不少。累计确诊比例也从年前的十多万飙升到如今近50万,其中香港30.6万,台湾2.5万。
中共中央政府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始终坚持“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动态清零”的基本方针。从全世界来讲,中国的抗疫成就是名列前茅的,在保障与世界各国合理交流的前提下,以这样的方式获得这样的成绩是与中国的大国形象相匹配的。朝鲜面对新冠疫情,基本直接切断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甚至包括婉拒参加中国冬奥会,当世界为疫情所困时,正是朝鲜获得喘息发展的良机,我们要为最优秀的80后点赞。
为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新冠治疗的主要费用基本由国家买单,虽说这是无奈之举,但是行重于言,做到了就是牛逼。
在内防反弹上,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健康码、行程卡、疫苗接种、核酸检测、隔离管理、社区问询”的组合工具进行管控,在当下的中国省委书记们最为重要的政绩便是疫情控制效果。
在外防输入上,中央政府充分研判各省省会抗疫压力,控制国外航班数量,分散在全国进行落客。其中拥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上海、广州、成都是其中的主要落客点。相较于内防反弹,其实很多新增确诊病例源头都来自于国外,这是中国践行大国职责所必须承担的后果,而政府要做的便是将风险降到最低。概率是一个顾全大局的词语,也是一个残酷的词语,因为他在保障14亿人的同时,也默认接受了少数人的感染结局,尤其是海关相关人员;固然越危险的地方会越注意安全防护,但是也会让你的一个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向中国海关致以敬意。
香港、上海、深圳作为中国的三个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三个窗口,便也同时意味着是“外防输入”的重要站点,现已接连失守,香港累计确诊病例可能已超40万(其总人口才500万),深圳由于与香港存在大量地经济交流、人员交流和颇长的地理界河——深圳河,使得深圳在一段时间内也承受巨大的防疫压力,好在现在基本控制住了,而香港的疫情随着英国资本主义思想向“群体免疫”的方向发展着。当深圳的疫情暂时落下帷幕,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却爆发出国人无法相信的重大疫情,而上海也成了武汉之后第二个全国医护支援抗疫的城市,来自全国的数万名医护、物流等人员为2500多万上海人服务,以期达到“快速筛选、精准施策、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上海并非上海人的上海,是长三角的上海,是中国的上海,其所承担的重要使命使得其无法按下暂停键,这也促成了国家投入巨大力量进行源头控制的决策。也请全国人民对深圳、上海予以谅解,你不知道他们的喉咙、鼻子已经被插了多少次了,
其实在“外防输入”这个课题上,中国作为答题人,其实就像打地鼠游戏一样——在中国的地盘上不允许任何一只“地鼠”伸出头来。
关于“动态清零”,你无法想象政府需要顶着多大的压力、拥有多大的自信、投入多大的资源才能够做到这四个字。全国一盘棋没有那么好下,为此政府几乎调动了除了必备力量之外的所有力量来保障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将代表着中国形象在世界各项国际会议中频繁出现,这不是炫耀什么,而是向世界展现“中国自信”,而中国自信的来源便是“中国力量”。没有什么广告比同场竞技下的现实成绩更好的了,这四个字似乎在向国人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政府”,也似乎在向世界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
“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动态清零”三者其实犬牙交错、唇亡齿寒,因为只要一个没做好,就会形成新的源头影响到另外二者。
(2)地方政府
虽然中央多次强调禁止地方政府层层加码,但是面对可见的春冬之时越来越严重的疫情局面,地方政府不得不顶着压力进行层层加码,往往越低级别的政府会采取越严厉的防疫要求,例如“有过疫情地区14天行程史的绿码外来人口,需要进行7天3检,并且需要进行7+7的隔离,隔离期间相关费用自费”。这并非地方政府刻意为难,而是因为乡镇缺乏足够的资源去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局面,所以愿意接受外来人口吐槽,必须这么加码执行,而且对于这些乡镇而言他们人口流动性本就不大,所以也只是针对其中的极少数而已。
我相信,随着夏天的到来,中国疫情地图的颜色淡化,各级政府的相关要求也会有所松绑,只要相互理解才有可持续的发展。
关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这句话其实一直在政府的各项报告中出现,而伴随着疫情的冲击,实体经济逐渐向数字经济转型被加速提上日程。中国拥有支付宝、微信支付两大线上支付平台,这为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石。
数字经济已经从互联网行业逐步向各行各业迈进,与此同时需要行业内龙头企业担负起主体责任做好经济转型的相关配套工作,政府需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并做好良性监管。
(4)关于老百姓的关爱式吐槽
当疫情的局面控制住后,绝大多数无甚疫情地方人民感觉自己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后,开始提出“生活自由”的需求,甚至不断吐槽政府反映过激,尤其是非省会城市。试问,
①感染病毒后的症状,是否已经探明?
如果确实如之前透露的影响生殖能力,如果传播此消息,那么全球将会进入地狱模式。而更重要的是,是否会产生远期表现的症状,这都是未知的,在能力够的条件下,最优的选择便是政府所做出的“清零”。比起每一个公民所做出的猜测,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更为准确的数据,相信政府不是迷信,而是因为他们知道更多,且用实际行动践行“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份承诺。而且绝大多数人的安全,可以让不幸感染新冠的同胞可以被平均分配到更多的医护资源,“动态清零”是对每一个人负责的体现。所以,请那些吐槽的人闭嘴,你可以表达你生活受限的不爽,但是不要去吐槽政府的决策,至少不要在公共媒体上表现出来,在你的生命健康得到的尊重的前提下,你的恶意扩散是在拖中国抗疫的后退。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各个政府所采取的防疫措施是基于本国特征而定,他们无法用足够的公共力量来实现“动态清零”,在“科学谋划”后选择了群体免疫这一被动选择,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们面对时下局势的最优解。他国的最优解是否也是我国的最优解?显然不是。
《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最好的战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两句话的核心意思一致: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胜利。抗疫之战,并非歼灭战,而是拉锯战,因为我们无法真正意义上将病毒消灭到“0”,这必然存在一个此消彼长的逻辑,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每一个我们放任的病例就会成为新的病源,而有可能成为新的变异毒株的来源。现在已经出现了毒性较强的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很可能没多久还会出现新的毒株,病毒可能会根据全球不同的气候、人种、水土、气温、疫苗等环境而发展成数十种甚至数百种可存活变异株,那时主动权就交给了病毒,而人类的命运则交给了神。
时间将会证明,中国所做出的选择至少不会是错的,极有可能是最优解。而为了一时自由的他国将会用数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来消化今天的选择。
③新冠病毒有多可怕?
按说应该用数据支撑才能对“可怕”有更合理的形容,但是仍然受限于数据有限,我只能讲:目前全球抗疫状态就已经证明了病毒的可怕之处,其强大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传染性、变异性、致病性、潜伏性”。1)全球传染性反映出其强大的宿主适应性,借以病毒本身的快繁殖能力,目前世界上的新冠病毒数量恐怕已达到万亿级。2)变异性便是其最好的家族保护色,因为当人类找到解决办法时,它的子子孙孙可能已经粉墨登场了。3)致病性显而易见,在其最初在武汉出现时,相当长一段时间医生们甚至找不出解决的办法,随着全国医疗系统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才得以逐渐了解后对症下药,随之而来的是疫苗的研发成功和致死率的降低。
需要有警醒式的恐惧,但是完全没必要过度恐慌。如果你是医护人员恐慌一方面会让你降低战斗力,另一方面并不利于你服务好你的病人;如果你是科研人员,遵循科学是唯一原则,恐慌只会让你距离找到真相更远而已;如果你是普通民众,你的恐慌对于病毒而言十分廉价,因为其实你恐慌与否病毒并不care,反而更care你有没有戴口罩。
既然新冠病毒归类于病毒,就有病毒的特征。其一,病毒基因序列并不长,变异的类型相对而言不会太多;以目前国际基因测序能力,很快就能测出病毒的基因序列及其变异序列,这样就能最快地速度找出应对的办法。其二,病毒作为抗原,人类可以通过生物载体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来获取抗体——疫苗,通过疫苗接种来对标病毒繁殖和变异。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中国目前的抗疫局面已经证明了至少到目前为止病毒是可以战胜的。其四,病毒都有其舒适空间,只要新冠病毒与人类的部分舒适空间不重合,那就有新的办法可以应对,例如:酸碱度、温度、咸度等。其五,病毒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其结构并不复杂,则科研公关的时间相对而言不会太长。
从国际形势来看,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正进行产业结构的全面提档升级;从经济发展来看,受到国际形势和疫情发展的影响中国正处于经济危机状态中;从文化自信来看,中国文化正在进入快速的自信发展期。
先讲国际形势,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宽,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性差距越来越小。一带一路,是中国伸向世界的两只友谊之手,同时也是重新划分蛋糕的塑料刀,在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政策的策略上,除了美国都是朋友;但是,每当手前进不了时,便会发现挡在幕后的手就是美国。上海出发前往意大利的货轮走不了就近的台湾海峡,只能绕道而行;中东的石油从霍尔木兹海峡出来后,大部分去了大西洋;西欧的高科技产品,经过一番筛选后才能发往中国;通过红海的中国船只,需要中国军舰护航;发往欧洲的中欧班列数量有限,因为并不能保证全程安全……我们可以从各项报道中看到一带一路这8年所取得的丰厚硕果,但是这其中的艰辛参与的人自然会懂,让我们的合作伙伴感受的安全感需要一点点地挣,世界对我们的友好程度将在一次次的中美博弈和一个个合作履行的事上得到强化。
再谈产业结构,随着中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新型农业、高端制造业、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需要得到不断提升,这其中的关键便是科技硬实力。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是中国制造业的两大痛点,前不久一个清华团队来博智林参赛,我问他为啥不用国产芯片,他回答我“我找遍了也找不到国产芯片中能适配我这台机器人的,我也想用国产的,奈何实力不允许”。因为历史和社会原因,中国的农田是以亩甚至分为单位划分的,中间穿插着池塘、树木、住宅等,而美国则是以公顷;照说中国的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也是大平原,不同于美国殖民者拓荒后地整体开发,中国要想重新规整后实现机械化作业,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太高;目前东北北大荒、新疆部分区域已经初具美国式大农场现代化农业特征。只要美国的Aquan.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霸权地位不被撼动,美元就还是WTO的最重要结算货币,那么中国人民银行的钱就没有美联储的钱值钱,目前中国只能通过合理的金融手段减少美联储相关金融动作对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利影响,很难反制。
接着讲经济发展,从各行各业反馈来看,经济危机的特征已经初步浮现,本质上讲便是供方大于需方。目前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以及阶段性恶化,中国各行各业的消费均趋向于保守,消费者持币观望且持有货币量可见的速度减少,这直接导致商品生产过剩,而为应对市场需求减少的现状,竞争商家相继出台降价措施或者降低商品品质以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二者均会导致商家利润空间被压缩继而做出更激烈的不良竞争,带来的就是市场秩序的混乱,以及商业信誉的损毁,进一步加重事态。当然,这些描述相较于目前的现状趋于严重,但是客观来讲各行各业均呈现“生意不好做”的现状,政府为提振市场信心,不断制定减税降费、拉近贫富差距、设置专项低利率贷款资金、延长银行借款支付期等激励措施,与市场的低迷期进行赛跑。目前来讲,中国正面临着“俄乌战争黑天鹅”、“新冠疫情黑天鹅”和“房地产灰犀牛”三大正面敌人,必须站在世界全局去解决,否则随着三敌长大,那么就意味着经济危机真地到来了。
最后讲文化自信,相较于其他维度,文化自信才算真地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建立需要全面的均势或优势才能建立。目前中医在新冠疫情中的独特作用,为文化自信在医疗领域建上一层楼;华为5G威胁到美国高科技公司,美国对孟晚舟女士的制裁以失败告终,为文化自信在科技领域建上一层楼;杨洁篪先生在中美对话中强调“现在美国没有资格说从实力的地位出发”来与中国对话,为文化自信在外交领域建上一层楼;辽宁舰和山东舰双航母在台湾海峡自由通航,为文化自信在军事领域建上一层楼;俄乌战争中普京宣布俄罗斯能源以卢布、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为文化自信在经济领域建上一层楼;俄乌冲突中国暗中配合制衡但是没有国家敢正面指责中国的“偏心”,为文化自信在政治领域建上一层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相信,不出10年,赴美留学将不再是“优秀”的代名词,留在祖国深耕基础科研才是。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中国人民也必将团结一心,那么中国重回世界之巅将是必然的结果,虽然过程中会做出部分牺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战胜团结的中华民族,因为历史早已给出答案——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也正是这答案构成了所有国人的内心认同和行动一致。
以新冠疫情目前的发展节奏来看,我们还无法看到能够彻底摘掉口罩的那一天,有专家预研2024年1月,希望他预研准确,这样也算有个结束的时间;也希望他预研不准,因为不想还等这么久。只要疫情不退却,那么世界经济必然会体现出一股萎靡之态,这种萎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已经全球化的中国的今天,将对中国市场经济产生连锁反应。我们不能去抱怨敌人——新冠病毒——太强大,因为这是人类必将会面临的考验,如同核战争、外星生命一般。但是,客观来讲,尽管有中央政策的不断调控,各行各业在坚挺了2年多后已经不同程度呈现出了疲态,而新生的数字经济类新公司、新行业还尚未成熟。现以房地产业举例,之所以以之举例一是因为我是其中一名从业者,二是因为房子在目前中国牢牢地占据着成年人话题不变的C位。在详细阐述之前,先明确一个房地产业独有的特征:房地产市场已达到拐点,即使没有疫情赋能,也依然需要有不少房企暴雷退出市场以适配新阶段的市场需求,疫情不过是让某些企业退出得更快了一些,让某些优质房企承担的压力更大了一些。
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中国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中国目标城镇化率为75-80%,目前已达到65%。中国城镇化的基本实施方案参考发达国家制定:①打造超级城市,成为世界级,即北上广深。②打造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组建成城市群,即五大城市群。③打造TOD社区,即集医疗、教育、居住、饮食等多位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④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迁徙,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徙。
近25年,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万科、碧桂园、恒大和一大批国资背景房企等大型房企应运而生并强势崛起。而商品房价格,也随着房地产企业的“良性竞争”和“性价比整合”等销售策略而不断抬升,以超越人们认知的方式发展着。
从价值分布来看,有所偏差地简述:别墅满足富豪需求,一二线城市核心商业区满足富人住宅需求,一二线城市完整配套区满足中产阶级需求,三四线TOD式小区满足一般白领需求,五六线城市满足农村背景需求。
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进程中,试图用4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发达国家100年的城镇化进程。因而从1990年至2020年的30年间,在政府引导下产生了大量的房地产企业,用以支撑政府对城镇化工作的推进。而2021年开始,中国主要住房需要现有商品房已经基本满足,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不具备买房能力的人群进行住房覆盖,因而出现了共有产权房、小产权房、长租房、保障房等以适配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群体。进入新阶段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意味着体量拐点的到来,新开住宅建筑面积将逐年递减,用10-15年的时间完成10%的城镇化增量。届时,中国房地产业将进入第三阶段,以较小的体量、动态更新的节奏良性运转新常态下的房地产市场。
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老板而言,他们对弈的对象并非政府官员或者是竞争对手,而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下的市场特征。为何中国难以有百年老店,正是因为没有捕捉到每个行业周期性并提前为换赛道布局,而每一次的换赛道必然意味着阵痛——有所牺牲。
(3)自发为碧桂园打个广告
也许部分网友不认可,但是事实上碧桂园始终坚持“建让人民买得起的性价比高的好房子”。通过住宅小区整体开发,一次性完成幼儿园、小学、医院/诊所、超市等配套建设,为开发商获利及业主获益找到共赢点。而关于质量问题,有人吐槽“给您一个五星期的家”,其实质量问题哪家房企都有,但是碧桂园并没过度通过媒体去覆盖相关负面信息,这既是一种自信,也是自我鞭策。
相较于我这里的广告,销售额是才是最好的广告。拿8000块钱的东西和1万5的比较性能是耍流氓。
从短期来看,政府已经并将持续出台相关对房地产企业利好的政策,但是这种政策刺激在疫情发展、经济下行压力下其价值有所折扣,故而政府会延长政策实施期。
从长期来看,政府对非优质房企的市场挤出将会持续多轮,直至与未来第三阶段需求相匹配为止,国企将是动荡阶段的稳定器,在行业趋稳后大部分国资背景房企也会逐步退出市场,国家资金将会流入新的风口行业。
“稳地价,稳房价”将是常态。地价是房价的主要组成部分,稳地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稳房价,而稳房价的目的是为了让房地产市场软着陆,房价降幅过大将导致已买房人民的怨言,而坐看房价继续不合理地上涨又将导致房地产泡沫加大。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缩紧,作为政府财政重要组成的土地财政大幅缩减,政府也需要着手解决新形式下的资金流动方案。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核心区域因为人口持续正增长将驱使房价继续走高,其他城市房价将在一定程度回落到合理价位并走上“稳”的道路,翻译过来就是主席所讲“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后房子的投资属性将像股票一样,只有极少数专业的人才能从中赚钱。
这三年有太多的不容易,也有太多感动你我的故事,也许你我会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也许你我不得不面临可能的降薪,时代的苦难会不同程度降临到每一个人身上。请你相信苦难终究会过去,如果冬天一般,在此之前我们只需要过好每一天,以向阳的姿态,以合理可控的规划,如果14亿中国人都这么干,那么这个冬天将会过去得更早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