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与林泉共聊古今奇谈与共话兴废事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改变自己,从阅读开始。长按识别与林泉共聊古今奇谈与共话兴废事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1919 年 2 月 1 日,农历春节,街上挂着长命锁的孩子。▽1938 年春节,当时儿童穿的年装。▽1940 年春节,街头踩高跷。▽1940 年春节,寺庙内烧香祈福情景。▽1940 年,春节期间舞龙。
四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选自敦煌遗书S.0610号。三阳始布;四序初开。*选自敦煌遗书S.0610号。 五言 江山千古秀;花木四时春。*选自藏清抄本《集唐对联》。鸡声催晓读;鸟语唤春
联络四域、襟带万里。兰州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是贯穿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黄河穿城而过,赋予了兰州宽广博大、开放包容的胸怀,使其成为“一带一路”上多元文化交织交
在太多人眼中,甘肃是黄土高坡与沙漠戈壁交织的偏远西北地区,似乎与温润如玉的烟雨江南不搭边儿;而在甘肃最不西北的地方——陇南,形容甘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浑粗犷的
“予闻秦陇地,山水秀中华”,这里古称“渭州”,是丝绸之路上的古道重镇,是“西出长安第一城”,也是“陇上旱码头”这里是平凉!屏障三秦、控驭五原,远古的风拂过平凉,在这里镌刻下意蕴
不到大西北,不知天地之广阔,不来到张掖,不知甘肃有多美。静卧在逶迤巍峨的祁连山下,享受着雪域冰川流水的千年沃养,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咽喉,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这里古
地处甘肃最东端,坐拥世界上最深厚的黄土层,这里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岐黄故里、周祖圣地、红色南梁、民俗庆阳。庆阳,这是一块古老的土地远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
从空中俯瞰,黄土高原之上,有这样一座城,见证丝路辉煌、佛教东传,孕育羲皇故里、厚重人文,因为“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被汉武帝赐名“天水郡”它便是陇上江南诗中走来的“天水”
融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将千年陇中的故事从秦时唱至今日,这里便是定西。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军收复西夏故地,宋神宗赐名“定相城”(今定西城区),正是定西“安定西
拉卜楞寺的辩经声随着炊烟一同升起草原上沁入心脾的酥油香久未散去郎木寺如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扎尕那峥嵘的石城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里是熠熠生辉的大美甘南远上雪域风
临夏山河壮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拥有一个个独具魅力、独树一帜的自然标识、历史符号、人文名片。自秦汉以来这里就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
素以“铜城”美誉闻名遐迩,中国唯一一座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黄河与大漠在这里聚首,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融。白银市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新型化
金昌是一座“点石成金”的有色金属王国。这里矿产资源得天独厚,镍储量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铂、钯、锇等稀贵金属储量居全国之首,被邓小平同志亲切地称之为“祖国的聚宝盆”“难
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重镇,见证了丝路繁荣往来和中外文化汇融。武威古称凉州、姑臧,史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称,是中国旅游标志“
南望祁连雪,北倚黑山险,锁钥咽喉地。雄伟的长城和古老的丝绸之路,像两条历史的飘带在这里汇聚交融,张骞西去的驼铃仿佛仍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冯胜挥戈建关的马蹄声在这里踏响。塞上
酒泉,古称“肃州”,甘肃的“肃”便取自这里。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因这里城下有泉,其水若酒,故称为酒泉。酒泉经过几千年积淀形成的敦煌文化、航天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文
一川细风,拂开新区的容颜,这座坐中四联的新兴城市,一伸腰肢,牵联起兰州、银川、西宁三个省会城市。别过奔走的大河,湖泊在这里激情簇拥,千塘百湖间雾森妙曼、波光跃跃,莫言西北旱,新
苍颉书成能哭鬼,不知鬼谷事如何。仪秦尚学先生术,料得先生术更多。五行阴阳开天地,纵横捭阖定生息。宏图一展惊风云,霸业千秋震乾坤。 他被誉为“千古奇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
转自公众号:观古察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TMxMDUxOA==&mid=2247484583&idx=1&sn=ae5cf8d4aa97cd725306745dc0bb1061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一群远行者
转自公众号:观古察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TMxMDUxOA==&mid=2247484584&idx=1&sn=3310ba46e09bda16937e25617aec14e7在兰州的五泉山脚下,有一尊霍去病骑马行
他一门忠孝,是西汉大才女班婕妤的外孙、两汉之际史学家班彪的幼子、《汉书》作者班固的弟弟、女史学家班昭的哥哥。他投笔从戎,出使西域,仅凭三十六人就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
转自公众号:观古察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TMxMDUxOA==&mid=2247484585&idx=1&sn=14890d2f96f854c3971e7cf8723fb61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评价《三国演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