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白毛女》 只是芭蕾舞剧吗?


再次走进剧院,致敬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

大幕拉开,儿时早就已经耳熟能详的旋律,烂熟于心的歌曲,优美舒展的舞姿,在几十年后今夜的舞台上,依然能够深深地被感动,湿润的眼睛,总不时模糊了视线。

经典就是经典,经典总能反复被琢磨,常看常新。

儿时的《白毛女》,体会到的是阶级仇,领略到的是雪花飘。半百之年的《白毛女》,看懂了中西合璧的创意。芭蕾,不再是《白毛女》的唯一。今晚再次欣赏经典,我看到了这部芭蕾舞剧不同于西方纯粹芭蕾的创新。


为了体现陕北风情和中国舞韵,《白毛女》这部芭蕾,旋律、歌曲以陕北民歌为主调。在舞蹈动作上,群舞编排了陕北秧歌、腰鼓等民舞;反派角色的舞蹈融合了戏曲武丑的做派;演员亮相极具中国戏剧色彩。独舞中适当融合了中国古典舞的一些身法,比如,表现喜儿丧父时悲痛至极,用了中国古典舞风火轮身法。表现杨白劳为喜儿扎红头绳的喜悦,用了中国戏曲老生常用的抬步。在剧情转换的表现时,不同于西方传统芭蕾在一个固定场景中推进故事情节的手法,而是借用了中国戏剧虚拟场景的表现手法,如中国戏曲中的扬鞭即策马,踱步即千里,中国芭蕾借用这种虚拟的方式,表现出喜儿逃避黄世仁追杀的刀光剑影与曲曲折折。

(以上图片来自梅溪湖艺术中心官网)
这样的中国本土化芭蕾,中西合璧,水乳交融,毫无违和感,我认为这样的融合创新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这样植根本土的民族化的芭蕾,才成就了这部经典。这部作品初创于1964年,经过小型、中型发展为大型芭蕾舞剧,而大型芭蕾舞剧首演于1965年“上海之春”。如今,经上芭历代艺术家的传承,至今仍活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久演不衰。
所以,我以为《白毛女》,不仅仅只是芭蕾舞剧,而应该称为中国民族芭蕾歌舞剧。

(以上图片为演出现场谢幕场景,笔者拍摄)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