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哈尔滨,一座难掩贵族气质的城市


“哈尔滨”,就是“晒网场”的译音,其地名首次见诸史料为1864年,是松花江畔晒网场,百来户村屯以捕鱼和小手工制作为生。19世纪未,随着中东铁路第一根枕木的落下,曾经的晒网场,速成为了一座华洋杂集、“与欧美各城市并驾齐驱”的国际化都市,被誉为“东方小巴黎”。从1898年到1960年,先后历经了晚清滨江设治、俄国哈尔滨自治市、哈尔滨特别市、日寇统治的伪满洲国哈尔滨特别市、哈尔滨光复后的苏军接管、新中国哈尔滨市的不同历程,经历了城市奠基、新区扩张、大哈尔滨、改良与初步规划四个阶段。(注:以下图片均为笔者实拍或翻拍)

哈尔滨的城市发展与中东铁路密不可分。1898年6月9日,中东铁路工程局入驻田家烧锅(今西香坊),此日被俄国人称为哈尔滨“诞生日”。

“东方小巴黎”哈尔滨是近代中国最早、也是仅有的几个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城市。1902年和1906年,俄国规划师绘制了《哈尔滨及郊区规划图》,以莫斯科、巴黎为蓝本,借鉴当时欧测流行的规划手法,在地形合、功能分区、交通网络、市政设施、城市景观、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周详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初步形成了包括各类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宗教建筑、工业建筑的整套全新西方建筑类型体系,莫定了以俄罗斯式、新艺术运动、折衷主义等欧式为主的城市建筑风格基调。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古典与时尚于此兼收并蓄,使哈尔滨在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万国旗城”是哈尔滨另一个别称。1898年哈尔滨开埠,曾侨居着30多个国家的20多万侨民,各国相继在此开设了19个国家的领事馆或领事分馆,当时的哈尔滨发展成为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大都市,被称 “万国旗城”。

领事馆的建筑设计质量非常高,风格多样,新艺术风格、折衷主义风格、巴洛克样式都有体现。俄国总领事馆是新艺术风格,日本领事馆为巴洛克风格。荷兰领事馆的塔楼轮廓和装饰的式样,明显受到维也纳分离派的影响,很有建筑艺术价值。至今尚存有13栋领事馆建筑,不但是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更是哈尔滨在国际交流中历史地位的见证。

与百年铁路、使馆群配套的铁路设计师、领事等上流社会人群配套的教堂、音乐厅、餐馆、游艇码头等公共设施,也同样优雅且奢华。


今天的哈尔滨,保留着俄式风格洋葱顶的高速公路入城收费站与城内众多建筑一样具识别度。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相伴相随的,到处可见充满古典艺术气息的各式雕塑和风格迥异的建筑。如今,马迭尔宾馆依旧宾客盈门,索非亚教堂日夜游人如织,满城霓虹闪烁的夜幕,依然难掩曾经的贵族气质。

(索非亚教堂)

(高速公路入口

(中央大街

(具有当地特色外观的KFC

(黑龙江规划馆旁洋葱顶建筑

(巴洛克风情街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