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文学天才,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歌内容深广和手法多样,诗风丰富多彩,奔放豪迈而宛转,新奇而自然。其代表作更是快意人生,恣意挥洒又舒卷自如。
苏轼一生经历过风雨起落,却依旧泰然处之。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这份豁达和修养,潇洒的人生境界,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不由得一赞三叹。
新的一年开始,我们一起品读苏轼豪迈,豁达,而激励人心的诗词:
1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入仕之初“奋厉有当世之志”,后来在仕途上受到挫折,但他的豪情壮志仍坚定不移。
公元1075年,苏轼被贬至密州任知州,生性豁达的他虽已40多岁,但仍不乏少年壮志,雄心勃勃,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在同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作下此词,表现出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苏轼一直希望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
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宋代豪放词和爱国词的先声。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见苏轼豪迈的人生气度。他的精神是那么饱满,他对国家是那么热爱,他对生活总是充满信心与希望。
读苏轼的诗都会被他激情所感染。无论任何时候,他都是热爱祖国,感恩人生所遇之情,待人接物宽阔一些,人生就会快乐很多。
2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诗词开篇就高唱入云,把人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雄奇境界,万里东去的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美丽如画的江山与雄姿英发的豪杰,彼此交相辉映。
下片前两句续写三国英雄儒雅倜傥的风姿、从容镇定的大将风度,结尾部分虽然写到岁月悠悠而人生有限,英雄已矣壮志成虚,但苏轼又以旷达之笔驱走衰飒之情。表达了他的气度之恢宏,境界之远,襟怀之旷,笔致之跌宕,在词史上实属罕见。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2年间,当时苏轼谪居黄州。他忧愁无处说,来到赤壁矶,看江水奔腾,惊涛拍岸,一时间胸怀大开,心中也渐渐释怀。
江水悠悠,来去皆成空,人生皆如梦。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
我们所追求的功和名、权和利,只不过是人生中的幻光。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生活的坎坷与磨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何必纠结,想开便是晴天,苏轼看得开,你呢?
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Songshenzong.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苏轼与友人们春游,在沙湖道(今湖北黄冈东南方)突遇风雨,有带雨具者先行离去,同行者则颇感狼狈,苏轼却处之泰然,如常踏歌而行。过了片刻,天气转晴,便创作了此词。
其时正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而这首醉归遇雨的遣怀之作,也反映了他屡遭挫折、始终潇洒豁达的胸襟。
“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人在狂风骤雨中依然心境舒泰,如常踏歌而行。他感到,就是竹杖芒鞋在风雨泥泞中行走,也比骑马疾驰更为潇洒。怕什么风吹雨打呢?
人生总有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没有不同,都是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天,习惯就好。
生活有时候,就像泰戈尔一句诗:天空没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苏轼虽遇仕途波折,但也不羡慕肥马轻裘的尊荣生活,他更乐意跟老百姓一样过“竹杖”“芒鞋”“一蓑烟雨”的平民人生。他切实地深入民间,坦然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
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更见词人哲思体系的升华。面对大自然中的风雨,词人反观内心,升华到“无雨无晴”的精神境界,物我两忘,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顿悟,使苏轼从人生困顿中得以超脱。
归途所遇,冷中有暖,时雨时晴。这种种自然现象,人间的祸福相依,逆境中也总有希望。这也是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哲理。
4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兰花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下起了小雨,松林中传出杜鹃鸟的叫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淌呢!所以,不要在年老时感叹时光的流逝。
苏轼说:不要在年华老去之时,去感慨时光流逝,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
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这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苏轼此际面对着眼前向西流去的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苏轼对生活、对未来始终是保持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苏轼的词豪放,豁达,同时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来振奋人心、激励人心。新的一年里,我们不妨多学习苏轼乐观的人生态度,永保青春活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