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腊八节丨分享一首佛门修行诗歌,空灵纯净,富有禅意


#腊八节#诗歌#美文#古诗词#佛教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然而,腊八也有宗教意义,它被认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


每逢腊月初八,人们通过熬制和分享腊八粥,既传承了悠久的民俗传统,又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崇尚与实践。


腊日僧人分佛粥,不仅仅表示分享食物,更是一种象征。它体现佛教徒对佛陀成道的虔诚纪念,以及践行慈悲济世、利益众生佛教教义。


趁着腊八节,分享一首描写佛教生活的古诗:


宿龙兴寺

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作者綦毋潜(692-749),姓綦毋,字孝通,虔州南康(今江西赣州)人。


他是唐代诗人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授宜寿县尉,曾任右拾遗,官终著作郎,安史之乱后辞官归隐。


綦毋潜是当时江西最有名的诗人,与王维、储光義、孟浩然张九龄、高适、等人有过甚密交往,其诗多描写物外之情和山林的孤寂之境,清丽秀雅,视野开阔,色彩鲜明。


这首《宿龙兴寺》描写了寺庙中的夜景僧人的夜修生活


诗歌大意是:


来到香火旺盛的龙兴寺,天色已晚却忘了回去。晚风吹来,松林清凉,古殿敞开着大门。禅房里灯烛明亮,洁净的念珠佩挂在和尚的法衣上。


传经布道,虔诚的佛徒像太阳一样心明眼亮;仪态安详,讲颂精微的佛法像青莲一样圣洁无瑕。天女在佛前撒下的花朵飘飘而落,仙鸟衔着花瓣,轻轻飞去无声


诗人据自己夜宿龙兴寺之所见,描写了清凉、寂静的禅境,感受僧人的善良、勤勉,看到了精研佛法的禅事活动,并流露出为佛门感化的敬仰之情。


首联“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写夜宿原因和寺庙环境


诗人在龙兴寺游览流连忘返,到了夜晚竟忘了回去。“香刹”指龙兴寺。刹本是寺前的幡竿,后指代寺庙。


香刹一词让读者感到寺庙空气清新,香烟缭绕,神清气爽。正因为如此清静的去处,才让诗人流连忘返,以至到天晚都忘了回家


山中的夜本来是阴森、恐怖的。可诗人看到的却是:晚风吹拂着青松,松林静谧清凉,古殿的门开着,寺院内殿宇外清雅幽静,丝毫没有阴森之气,诗人就要在这里投宿舍了。


颔联“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写殿中的景象。描写和尚夜课、禅室通明的情景


寺院中月高风清,寂静无声,而禅室中禅灯炯炯,和尚正襟危坐,佛珠系在法衣前,静心夜课。这是一幅多么静穆又令人肃然起敬的场面!由此,诗人自然引发下联感慨


颈联“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赞美和尚修行,使得禅心的洁净,如同天空的白日一样明亮;佛法的精微,像青莲一样圣洁清澈。此二句将诗人僧人潜心夜课,灵魂升华的不可言传之境通过佛家典故,用比喻手法生动地传达出来


尾联“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诗人被佛寺夜课的情景深深感染,又用了佛家“天女散花”的典故


《维摩经·观众生品》中说:“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悉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天女曰:“结习未尽故花著身。”就是说,用天女散花来测试菩萨及声闻弟子的道行,散到菩萨身上花瓣都坠落及地,而到声闻弟子身上,就附着在身上不坠落,说明声闻弟子修行尚未成功


最后两句以散花暗喻佛家修行之道不断净化着修行僧人,使他们渐渐地超凡脱俗。“处处鸟衔飞”更加衬托出佛门的清净。僧人潜心夜课,不会打扰鸟儿的安宁,它们自由自在衔了飞落的花瓣翩翩飞去。


这首诗夜宿龙兴寺所见,写得自然典雅,“无刻炼、无脂粉、渐近自然。”运笔从容,将所见所闻与诗人佛法领悟结合起来,使读者感受到禅趣、禅境的那番空灵纯净。


僧人的善良、勤勉,一直感化世人。每年腊月初八为纪念佛祖,熬佛粥祭祖,以表对普度众生的佛门敬仰。


腊八粥同时引发人们的善念,祈愿苍生衣食无忧,知足常乐,愿一切众生亲近善法、平安喜乐,大慈大悲,功德无量


腊八节到了,祝亲友生活如香甜的腊八粥,幸福美满,甜甜蜜蜜,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END~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