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白居易一首小诗,简洁朴实,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


#白居易#唐代#古诗词#美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德宗贞元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等职。因得罪权贵,曾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反对无所寄托之作。白居易现存诗歌近三千首,其中有许多揭露朝政弊端,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鞭笞统治者罪恶的佳作


今天诗文与您分享一首白居易的护生诗《鸟》,诗歌简洁、富含佛性,寓意深刻。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谁说这群鸟儿的生命微不足道?它们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劝你不要打枝头上的鸟儿,幼鸟还在巢中盼望着母亲归来


护生诗是告诫人们戒杀放生、生命平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白居易深受儒、道、佛的影响,与儒者论理,与居士论道,与佛家论经。如果说李白世间的精灵,随性而为白居易就是入世的苦行僧,兼济天下仁义无边,又在知足中寻求解脱这首诗就是诗人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这首诗本身其实很简单,有点近乎打油诗


诗中写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卑微渺小?它们跟我们是一样的骨肉、一样的皮肤都是有血有肉的生灵啊!


诗人以反问语气,表达了他的看法,反问语气感情抒发更加强烈,表现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以及对生命尊重,接着点出鸟和人一样有着皮肉和骨骼。


诚然,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世间万物人类一样,都是生命的,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类应该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它们,绝不能伤害它们。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劝你啊,不要去击打枝头上的小鸟,那幼鸟还在鸟巢中盼望着母鸟的归来呢!”


诗人以巢中子鸟盼望母鸟回巢喂食的殷切情感,来劝诫世人不要打杀枝头的鸟儿,希望人们能够视它们和人一样需要照料和关爱。


古训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世人之大恶曰杀生。这是教导人们面对世间生灵,皆应以慈悲为怀,待之如亲。


确实,诚如白居易诗中所言,巢中子鸟正盼着母鸟归来喂食,你却把母鸟打杀,这是置子鸟于何地啊?将心比心,倘若这样的事情沦落到你的头上,你又是作何感想?诗人提出人类善待动物的劝诫,并以幼鸟盼望母鸟的动人情景感动人们,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劝说效果十分显著。


其实古代文人中,有许多人对佛教有深厚的情缘,甚至还有部分人本就是名虔诚的佛教徒。他们不仅自己笃信佛教,诵经修持,而且还写出许多诗文宣扬佛教真理,劝人行善积德


譬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熟读佛经,曾写过一首《戒杀生》来劝诫人们一心向善,不要杀生:“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北宋大文豪苏轼也与佛教的得道高僧佛印相交莫逆,对于佛经佛理有着自己深刻见解,也曾写下《戒杀生》:“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诗人白居易也是这一部分文人中的一位,他因“永贞革新”的政治风波被贬在外当了多年的地方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本是儒生,又兼修道家经典,还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故而他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


在这三教之中,佛教对他的影响尤其深远,特别是在他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后,佛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主导思想


从那时起,白居易过起了以禅修为业的生活,还写下了大量的佛教诗文,一则是为了用来阐释他对于佛教的认知和理解,二则是借用诗歌这种形式来对佛教进行宣传。与此同时,他还写了大量护生诗,呼吁世人慈悲为怀,爱护生灵,莫要杀生这首《鸟》正是他众多护生诗中的一首佳作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蕴含真情的“子望母归”的自然现象劝诫读者善待动物,表达了对鸟类命运关注和同情,这不仅是一种生态意识,同时还有着深刻的寓意诗人意在以鸟喻人,说的是鸟,其实喻义着现实社会,皇家贵族性命高吗?贫穷百姓生命微乎?都是一样的皮肉,都有母子情深诗人希望社会充满爱和欢乐,那是乌托邦还是桃花源?朱门桃李双争艳,贫家薄衫难遮寒。劝君莫有穷富论,一般骨肉一般情。


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人人平等,生灵人类同居一个蓝天下,都有一样的生存权,生命同样珍贵,且将他身比自身,且将他心比自心,人类应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其他生灵着想。珍惜生命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快乐每天在人们之间传递。


~END~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