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此人仅存一首小诗,却饶有趣味,经典传诵,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唐诗#春天#美文

唐代有大诗人也有小诗人,有的诗人,名不见经传,却也留下流传后世经典诗篇。


如金昌绪就是这样一位诗人


他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其生平事迹在史书中几乎无迹可寻,甚至连生卒年月不详人们知道他是余杭人。


他的大名之所以被熟知,只因写了一首名诗流传至今,或许不排除他写了很多而被遗失,未能保存。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他的一首诗。


这首诗名为《春怨》,虽仅二十字,却意境深远,评价极高,选入了《唐诗三百首》,成为怨诗中的经典名篇


春怨


唐·金昌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攫取生活中饶有趣味的一件小事,表达少妇对远在辽西从军的丈夫思念之情。全诗句句相承,环环相扣,一篇一意,一气呵成,诗意缠绵,余味无穷。且待与你细细品味


赏析


“春怨”、“春宫怨”、“闺怨”一类的诗,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这种题材唐朝非常多,但都是男人模仿女人心态所作,并不是女子直接所写。


这首诗真是出奇制胜,句句是口语,句句如娇嗔,全不按唐人作诗思路,却写得如此之缠绵、读来令人感叹不已。


诗的大意是:快把那黄莺儿赶走,别让它在树枝上啼叫。它啼叫惊醒了我的美梦,让我不能到辽西和从军的丈夫团聚。


首句“打起黄莺儿”,起笔随意又突兀,没有任何铺垫,开篇就说快快打走那几只黄莺儿吧。这里引起读者好奇,不禁会问,好端端地打它做什么呢? 


第二句接着说“莫教枝上啼”,别让它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叫。本来鸟语花香是一享受,如此不近人情又是何故呢?


下联做了回答,原来是“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它一叫就把我的美梦给搅了,让我不能与在辽西的丈夫相聚。


原来是这个鸟叫声让她到辽西的梦破碎。这一下读者才明就里,原来如此啊!


辽西,在唐代时为唐王朝东北边陲。当时唐王朝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张守珪等进击契丹人,由于边事频繁,到辽西一带戍守的士卒往往长期不得还家,甚至埋骨荒陲。


有所想,夜有所梦,妇人只能希望能够在梦中相见,但这被黄莺啼叫声打破了,内心肯定是会非常恼怒。


这首诗看来简洁明了其实诗人颇具匠心


首先在选材上,他只选取了生活中小小的一个细节: 大清早最先醒来的是鸟儿,它们毫无顾忌地欢呼雀跃,一般人是不会介意它们的吵闹的,可是它却搅了这位女子美梦,而她做的又是什么梦呢? 


原来是在梦中和日思夜想的丈夫相聚。


诗人就用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素材,表现战乱人民带来骨肉分离的痛苦这么一个重大的主题


可怜女子丈夫从军去了辽西,音讯全无生死未卜,而团聚的希望只能在梦中。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情景啊。诗人的选材,真有四两拨千斤之力。


春愁秋悲,女子心事最是婉转动人。历史上写这类的诗作不在少数,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如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而金昌绪的这首诗则以其诗意的委婉含蓄,可与《闺怨》比肩


这首《春怨》语言上清新自然就是一个年轻女子平日说话的口气。而这种简洁清新的语言,不仅表达了深刻的主题,而且把这个思念丈夫女子形象写活了。


这个年轻、泼辣、干练而又有几分娇嗔的女子,在我们眼前晃动着。


她的形象更加深化了思念征夫的主题充满人性思考和对战争的谴责之意,至今也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


全诗只有四句,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它不仅篇法圆净,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令人赞叹不绝,评为经典佳作一点也不为过。


~END~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