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李商隐一首《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晚唐年间,藩镇割据宦官当道,奸侫横行,民不聊生。而晚唐的诗歌更是在盛唐、中唐的前辈光芒照耀下,颇有大不如前的趁势。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诗坛还是诞生了一位天才级的人物,他就是李商隐


李商隐自幼聪慧,饱读诗书,他的诗歌构思新奇,角度独特,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典丽精工、意境朦胧,为世人传诵。


今天诗文与您分享李商隐的一首《咏史》诗歌


《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早年步入仕途,因才华横溢,得到令狐楚的赏识。


然而时逢乱世李商隐一生为家国天下奔走,却苦于牛李党争,只能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个藩镇做着无意义的幕僚,郁郁不得志。


李商隐一生先后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个唐朝帝王,可谓是“五朝元老”。


从敬宗朝开始唐朝便逐渐步入衰落,其全面的社会危机已经显露无遗,宦官横行、奸侫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一个衰败倾覆的态势已是不可避免


到了文宗时期,他虽有一颗想当好皇帝的心,在位十四年确实勤勉,不好女色,厉行节俭,有革除奢靡之风,致力于复兴王朝之心。奈何王朝积重难返,他也缺乏帝王之才,结果尚未达成目的去世


唐文宗的一生,有心之人,有识之士都有点哀悯和同情,后人多有好评


开成五年(840年)的春天,李商隐为了悼念唐文宗,也为了抒发内心的不解,写下了这首情感深沉的《咏史》的诗。来传达微言大义达到影响朝廷高层,改良朝政的目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诗的首联,是从历朝历代统治经验出发,得出成功大都由于勤俭,破败大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


诗人简洁有力地对国与家诞生消亡原因进行总结。本联并无华丽辞藻,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人以警醒


颌联“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这句诗化用两个典故说明勤俭只是治国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但不是惟一的经验;一个王朝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原因所在


琥珀枕”是对应刘裕刘寄奴,他是南朝宋的开国君主,当时有人给他送了非常名贵的琥珀枕,刘裕没有自己用,反而把枕头磨成粉,给前线战士们治伤疗养用。


珍珠车”对应的是齐宣王。当时梁惠王向齐宣王炫耀说别看梁国小,但是我坐的车子,有数十颗名贵的珍珠做灯笼。齐宣王不以为意的说,珍珠对于一个齐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拥有人才


诗人把两个典故用在这里,其实就想告诉我们君主治理国家不但要勤俭,更要礼贤下士、知人善用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此联更进一步,阐述了比勤俭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国运和国力,一旦运去,就是虞舜那样的贤君也无回天之力,而只能遗恨终生


青海马”在这里指支撑国家的栋梁之才,“蜀山蛇”指奸侫小人


李商隐虽知“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却苦于仕途不顺,皇帝又为家奴所钳制,故而心生一种茫然无力之感。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尾联同样用了典故


南薰曲,传说为舜所作《南风》,弹琴而歌之,天下太平之景象遂现。能解百姓之忧,喻指君王的求治之心。这里指唐文宗有心励精图治,却为家贼国盗所困,难以施展抱负,夙愿难遂。


现在,国运难以逆挽的崩颓之势,灾难中的百姓只能向着圣君的坟墓哭泣,哀叹圣君再也不能重来人间


尾联抒怀,表达诗人对于文宗郁郁而亡的哀悼,对国家命运关注深情,以及真正人才未能得到重用叹息,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整首诗的亮点还是在于首联“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蕴含了深刻而简洁的哲理总结了千百年来朝代变迁,国家兴亡的原因都与“勤俭”二字关系重大。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为人、持家还是运作公司,勤俭都是很重要的原则


我们从诗中得到启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不仅意味着减少浪费还能有助于保护环境提高家庭经济水平,更好培养个人优秀品质。将勤俭节约的理念纳入到日常生活中,共同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END~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