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青春年少,那是生命最旺盛的时候,充满无尽的活力和希望。
少年时期总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世界的好奇,舞动青春就会扬起生命的狂潮,美丽而奔放。
可惜,青春又是那么容易流逝,眨眼之间便消失不见,也不会为谁停留。
所谓“韶华不为少年留”,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可叹青春,写下这首词《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青春是一种经历,每个人都会从中走过,都曾拥有。它也是人生中最绚丽且最艰辛的一张答卷,这张试卷没有任何正确答案,甚至可以说五彩斑斓,异彩纷呈,也可能是懵懂,青涩的,答案均不相同。
秦观秦少游写这首词时,心中满是喟叹,流逝了青春,等人到中年再回头望去,惋惜与悔恨总是会填满心腔。
绍圣元年春,新党上台,秦观坐党被贬。离京前,秦观重游西城金明池、琼林苑,触景生情,忆起当年游园的盛况,一时间感慨万千,遂有此凄苦之作。
此词上片描写了初春的离别,但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却寓无限隐情。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看似写景,实则喻情。杨柳这个意象,容易让人想起折柳的离别之情。
“弄春柔”三字。“弄”与“柔”皆将杨柳写活,“弄”乃有意为之,有意撩拨逗弄。而“柔”则引出词人内心千回百转,勾起往昔的回忆。
因为今日归来的明媚春光,竟和当初那般相似。从而惹得词人“动离忧,泪难收”。于是“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便写回忆之景:
当年伊人为“我”系舟的地方,也是在这绿柳如荫的江岸边,再来跨过朱桥,便是满目翠绿的广阔原野。往昔仍历历在目,如何栓住归舟,如何携手过桥,如何陶醉春光……词人写至此处,笔锋一转,“当日事”三字,有如一记奔雷,给人初梦之感。
前番种种已是往事,如今只有“水空流”的无限怅惘。有道是“恨随流水,人想当初,何处重相见”?
下片首句“韶华不为少年留”,点明全词命意之用。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
正值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流”唱和了一次。
飞絮,落花更添悲愁,而江流、泪流、水流此刻尽数混作一团,仿若词人内心的百感交集,汇成一股情感的洪涛,来势汹汹,却又怎么都没有完尽。
年少以为尚有无数的明天可以弥补,以为今天的团圆美满还会无数次地重复上演……谁料今日满目飞絮落花,汇入那滔滔江水,如一去不返的从前,美过,醉过,便再寻不得。即便这一江春水全是泪,也无法流尽作者的愁思。
结尾两句用了极其巧妙的比喻,从上片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
词人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李后主说愁绪如一江春水东流,秦观却道,那一江春水便都是泪,也流不尽他此时的愁绪,感情更加沉痛。
全词主旨“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经典励志。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激励我们要珍惜当下,美好时光不会因少年的留恋而停留,珍惜青春,把握住机会,不要让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同时也要积极面对未来,放下过去的遗憾与伤痛,焕发青春,我们才能更好把握人生,让生命更加充实有意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