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气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一年春耕自此而始。
一声惊雷万蛰醒,万花丛中踏香行。
1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唐】元稹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赏析:
惊蛰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天气回暖,阳气上升,惊蛰节气到了,美好的春光弥漫大地。桃花盛开,树梢上飞来了春鸠。
春日美好的时光,争相催促着万事万物,草木齐生长,花开草绿向春鸣。
惊蛰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
2
《惊蛰日雷》
【宋代 】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诗意:
田野辽阔,东风猛烈地吹灭烛火,电闪雷鸣,春雨着急地敲打着窗户。
赏析:
春雷阵阵,花儿开放,野阔风高,电明雨急,这是惊蛰奇妙景观。
惊蛰一过,万物复苏,天气由寒转暖,春天越来越多姿多彩,绚烂迷人。
万物萌动,感受到天地的变化,春回大地,我们也要顺应自然,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而不能学石龟和木雁,错过美丽的惊蛰时光。
3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赏析:
时逢惊蛰,雷声乍动,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
惊蛰是一年中最有朝气的日子,沉重灰暗的都已过去,轻盈爽亮的正要到来。
4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赏析:
公元784,诗人任滁州刺史。惊垫时节,看到农家人在田野辛苦劳作的场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悯农诗。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菜园子地也整理出来了。他们每天太阳落山之后才归来。还要把牛牵到村子西边的山涧,让它饮水。
虽然又累又饿,但从不叫苦,只要看到贵如油的春雨,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家里已经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无休无止。想到自己不从事耕种,奉禄却是来自这些农人,心中感到很惭愧。
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
5
西江月 · 春雷
【清】陆求可
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
梅花应已满山香,急驾兰桡画桨。
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连纸帐。
赏析:
半夜时分,雷声隆隆,惊蛰时节到了。春雨穿越江面,连绵不绝,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而此时的梅花应该已满山绽放,香气扑鼻。人们急切地乘上一叶小舟,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远处的青山,像是被雨冲刷过一样,在清澈的江水前,我停下小船。只见云雾缭绕,白雪茫茫,明月与天相连。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连纸帐”这句以白云、雪野和明月点缀,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美丽夜景。
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香气和人们急切出游的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整首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6
《闻雷》
【唐】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赏析:
天气慢慢变暖了,正月已经听到了雷声。
在阵阵雷声中,蛰伏了一冬的百虫开始钻出地面,春雷叫醒了百虫们,也叫醒了春天。
惊蛰之后,雨过花开春意渐渐浓,雷鸣春醒草木慢慢萌生,一切都在向上、向阳而生。
7
《水龙吟.惊蛰》
【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译文:
今天春天的蛰居初开,一声雷声唤醒了苍龙。家族的先辈,勇猛非凡,曾在古时借此征战人世。他们有玉颊和银须,吃着简单的胡麻饭,心满意足,在美酒的陶醉中,他们热爱青青门外,将万丝的杨柳编织成长生的线。
经过七十三年的沉静观察,阅尽人间的兴衰荣辱。尝尽甘苦,如今在平淡中感受到滋味。他们一生都以长松、高竹、兰花和桂花相伴,等待与长者一同欣赏,直到甲子年,太平的春天再次来临。
赏析:
诗人通过描述祖辈的英勇和智慧,表达了对家族传统和价值观的崇敬。
祖先的简朴生活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人间兴衰的深刻思考。诗人展望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未来,期待在元宵节后春天与族人们共同欣赏美好的景色。
诗人通过对过去和未来的对比,传达了对传统价值观以及和平繁荣的向往。
8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幹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赏析:
张元幹,南宋初年著名词人。靖康年间曾做抗金名将李纲的属官。李纲被罢职,张元幹也遭贬斥。后任将作少监,高宗时因避谗而弃官还乡。
还乡后,仍关心国事,写下了不少激昂慷慨的诗词。《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就是一篇看似平淡,却包涵深刻哲理,寄寓无限感慨的诗篇
惊蛰已到,春雷滚滚,蛰伏冬眠的各种动物都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大到龙蛇,小至蚯蚓虾蟆,都乘着春暖花开之际开始活动。
古人常以龙蛇比喻非常之人,而蚯蚓虾蟆就是猥琐鄙屑的象征。在一定的条件下,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崇高的、猥琐的,都会同时出现,鱼龙混杂,珠目掺半,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诗人塑造的意象中,人们可以联想到这样的现实:一场社会变革,往往如同大江东去,泥沙俱下。民族志士们可以在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但是,也会有少数跳梁小丑,在社会和时代的变革中成为不齿于人类的渣滓。这不也是“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吗?
诗人以自然现象道出人生哲理,发人深省,寓意深刻,为后人称赞的一首妙理之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