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浣溪沙》——晏殊的情感世界与人生哲理


人生的长河中,我们往往执着于追逐那遥不可及的远方,心之所向,皆是远方风景与那些令人痴迷的人。


古今往来,伟大的诗人,从不同角度帮我们架构起了精神层面的共通感。


今天诗文与您分享北宋大文豪晏殊浣溪沙》·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词大多为娱宾遣兴、流连光景之作。抒写伤春怨时、离情别恨,多有清新之辞、娴雅之气,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人生感悟晏殊尤善小令,有“宰相词人”之美称。


这首《浣溪沙》具体创作年份未知,有史料记载是庆历中期,彼时晏殊已年过半百,在参加一宴席之后写下这篇名作


身为一名政治家,晏殊性格刚直,虽然几乎天天过着安逸的诗酒生活,但始终对人生怀有审慎的理性态度


歌乐相佐的宴饮生活,不仅没有消磨掉他的精神意志,反而使他由繁华想到消歇。人生的有限与无限、离散与聚合等始终萦绕在晏殊的脑际。


【词译】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登高望远,也莫过山河永寂,而日思夜想的人儿却只能天涯望断。更复有风雨飘摇春红满地之景,心中的苦水便似涨潮一般,到底不如珍惜眼前人。免得他日又一次追悔,时光复过,人再错。



赏析


这首《浣溪沙气度不凡,落笔沉厚,虽为宴席之上的即兴之作,但所写的事绝非一时之事,所思之感也绝非一时之情。


词语反映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无常;慨叹空间时间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探索


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上片提笔不做铺垫,一句“一向年光有限身”有着直抒胸臆的飒爽,纵然词意是感叹青春易逝,盛年不再的遗憾,但比之哀婉愁苦之感,更多的是劈面而来的震颤。精炼健笔,寄予深沉厚重之感,醍醐灌顶。


次句“等闲离别易销魂”中的“等闲”二字颇为耐人寻味,若说离别是如吃饭睡觉一般的生活锁碎,又何须为此“消魂”?


只是这“等闲”伤人最深,实为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


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在有限的年光中,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离别,这等痛苦,竟无法可解。为此词人唯有强自宽解:“ 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 自遣情怀,聊慰此有限之身。


年华有限,稍纵即逝,词人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富有深度哲理人生短暂,莫为离别伤神,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下片“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二句,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两句是设想之辞。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隔山隔水的思念,终究是徒劳无功,又平白增添伤怀之举。更复有“落花风雨更伤春”的情怀,频频催人断肠。景深情厚,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结句中,词人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思念远方亲友,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的一切,这也是词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年华有限,春光短暂。与其懊恼春光的流逝,不如放慢脚步欣赏漫天飞花,那也是一种别样的绮丽;与其感叹故人的离去,不如珍惜当下,和身边人,做快乐事;与其惆怅满腹,不如开怀纵饮。


晏殊这首《浣溪沙》,之所以经典传诵,或许是世间情同此理吧。


词人的洒脱飒爽,亦可以视为其无奈之下的暗自遣怀,无奈之下的理性超脱。毕竟若日复一日为消逝的昨天而痛苦,那么所有的今天明天都将成为充满悲愁的昨天。年华荏苒,莫轻误。


~END~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