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这个美妙的季节,承载着希望与美好。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既体现了对春天的深深热爱,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春天固然美好,却也短暂,仿佛还未尽情欣赏花的盛开,便已悄然步入了暮春。此时,诗人们常抒发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字里行间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晚春》一诗,却以独特的笔触,赋予我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晚春
唐·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首以《晚春》为题的小诗,一反一般诗人伤春、悲春之情,极力颂扬晚春时节百花争芳斗艳,杨榆漫天雪飞的瑰丽景色,使人耳一新。诗人手法工巧,诗文寓意深刻,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
赏析: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该诗创作于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韩愈年近半百时。
这首诗紧扣题目“晚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草木有知,它们抓紧春天时光竞展风姿,表现对时光的珍惜。
诗的上联“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说连草木也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所以它们抓紧时光,尽献万紫千红,争芳斗艳,一展自己的华美姿容,让春天更加明媚艳丽。
下联“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就在各种花木争芳斗艳的时候,那些些少才思的杨花和榆荚,却只知道散漫在天空中,像雪花一样随风飞舞,白白浪费了大好春光。诗的含义十分明白,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
这首诗另有一题为《游城南晚春》,显然是郊游所见,诗中描绘出了春将归去时百花斗艳的春日胜景。用拟人手法,赋予草木生命和智慧。
一个“知”字,使得它们有思想、有知觉;一个“斗”字,不仅写出了它们知道春“不久归”,而且有行动,能抓紧时机,力争上游,奋力展现自己的才能与美艳。而榆荚杨花却如有些人,没什么才华和智慧。又用一个“解”字,说它们只知道稀里糊涂地随风乱舞,还挺张扬的。
小小一首诗,写得轻松活泼,饶有情趣又深有寓意。诗表面上是写草木知春归,而努力奋进,其实是在向人们透露出内在的人生哲理。连草木都知道珍惜光阴,那么人呢?就更应该懂得不负春光,积极进取,才是一个人应有的追求和行为。
春光易逝,岁月如梭,人生亦如是。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当倍加珍惜每一刻。在这暮春之际,让我们心怀感慨,不仅珍惜余下的美好春光,更珍视整个人生的每一个瞬间!
诗中“无才思”这一句颇为费解,曾引出不同的解读。有认为不要像杨花那样随风乱舞,白首无成;也有认为没有才学的人,也不应默默无闻,应该像杨花那样漫天飞舞,去增添春的浪漫欢乐;甚至认为诗人以此鼓励“无才思”而敢于创造、不甘寂寞的后辈。
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
他之所以能够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并非无因。韩愈在元和诗坛中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
更值得一提的是,韩愈还大力推崇当时并不被世人所重视的孟郊和贾岛。这两位诗人的诗风奇僻瘦硬,堪称当时诗坛的一股清流,与“杨花榆荚”的特质相得益彰。因此,他们的作品也无疑属于“杨花榆荚”之列。
前文所提及的两种对此诗寓意的解读,虽然各有见地,却都忽略了一点。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情感并非简单的赞美或贬损,而是爱而知其不足,因此在诗中对其的描绘带有半真半假的嘲戏意味,既庄重又诙谐。他并非有意借此讽刺,而是在观察到杨花飞舞时心生感触,随手寄寓了一丝幽默的情趣。
总之见仁见智,正说明诗的形象大于思想,才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和认识,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