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司马光一首初夏小诗,清新秀丽中暗藏玄机,令人拍案叫绝


#初夏#司马光#古诗#美文#司马简介


初夏,是季节的轻盈转身,是岁月的温馨诗篇。


雨过天晴,阳光透过嫩绿的叶片,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微风轻拂,花朵随风摇曳,散发出淡淡的芬芳,阳光透过花间,洒下斑驳的光影。葵花向阳,以其独特的姿态,诠释着初夏的韵味与风情


北宋大文豪司马光的一首初夏七绝,清新秀丽,不仅捕捉了入夏时节的景致,更巧妙地隐喻了朝政局势,托物言志。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客中初夏


宋?司马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阳倾。


初夏四月,雨过天晴,天气清明和暖,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没有了随风飘扬的柳絮在眼前纷纷扰扰,只有葵花朝向太阳开放


这首诗采用了比兴手法,以物明志,喻朝廷上的人事变动犹如雨过天晴,“惟有葵花向阳倾”一句,表明了自己对皇帝的忠贞不二及重掌政权的得意之情。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仁宗时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神宗时,王安石实行新法,他坚决反对司马反对理由是,“天地所生,财货万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新法无异于设法争民,其害甚于加赋。


熙宁三年,司马光以不熟悉财务和军事为由,拒绝担任枢密副使,并请求离京。他退居洛阳后,潜心编撰《资治通鉴》,历时十五年,成就斐然。


哲宗继位,高太后听政,他又奉诏回京主持国政。他废除新法恢复旧制,为相八个月病死。死后追赠温国公,谥文正。他不但能文,亦善诗。


这首《客中初夏》又题《居洛初夏作》是他退居洛阳时所作。


司马光正直磊落,务实敢言,严以律己,反对浮靡文风。但又固执保守,所以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含蓄传达了他的政治立场追求


首联,描述了四月初夏天和暖的天气,恰又是雨过天晴的时候。青翠欲滴,山明水秀,显得格外清爽。


第一句“四月清和雨乍晴”其中也有比喻意义。他认为王安石实行新法不过是一场政治风雨,一旦风雨过后,天气转晴,就会格外清明和煦。


第二句“南山当户转分明”,表面写从雨到晴的变化过程,实则隐喻新法肯定搞不下去,所以说,看着它由兴盛而失败过程,就像当着门户南山的阴晴变化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三句“更无柳絮因风起”,此句运用象征手法,寄托了诗人政治立场寓意诗人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坚定表明自己决不会政治上投机取巧,更不随意便附和他人。


诗人柳絮比新党即将失势,如雨后的柳絮被粘在泥中,再也无法因风而起了。

 

最后一句“惟有葵花向阳倾”,诗人以葵花向阳特性,寄寓了深厚的情感寓意


他赞美葵花坚定不移地向着阳光生长,与那些像柳絮般随风转舵、缺乏坚定立场小人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眼中,葵花不仅象征着对皇上忠心耿耿的人,更包含了他自己坚守忠诚、矢志不渝的决心


杜甫有“葵藿倾太阳,物性故难夺”的诗句表示衷心向着皇上就像葵花向太阳一样,这是天性永远不会改变


司马光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不仅在官场上表现出色,人品也备受赞誉。他的诗文都有才情,但他并不喜欢虚华的文风。神宗即位,擢升他为翰林学士,他不愿就任,推辞说“臣不能为四六”。


后来勉强就任, 但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政,次年便选择退居洛阳,专心于编修《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完成巨著。这是他学术生涯巅峰之作,体现了他对于历史政治的深刻见解。


由此可见,他写诗目的不在吟风弄月,是有明显的政治内容在其中。这首诗可以清楚看到反对新法,主张复旧的保守立场彰显了一位政治家的坚定信念追求


伟大的人格往往相似,杰出个体坚守真理时,均展现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品质。司马光和王安石皆是如此,他们坚守立场不惧困难。尽管政见不同,但文学成就均卓越。他们的诗歌风格独特,思想深刻,情感丰富,值得品味


~END~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