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人间正值四月天,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古诗词#杜牧#美文#春天

清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慎终追远”这一理念已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心中。


这一天,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会不辞辛劳地回到家乡,为祖先扫墓、祭祀,以表达不忘先人的敬意。


年一度清明至,一岁一度追思时。人间正值四月天,清明时节雨纷纷。愿鲜花祭奠逝者魂,春暖抚慰在世心。


今天,诗文摘取一首最美的清明诗词,共同品味古代清明的韵味。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抒发了行旅之人的哀愁和孤寂之情。


人和牧童的一问一答,给人带来了慰籍和希望,也给诗歌增加画面感。


赏析


晚唐杜牧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们有多方面诗歌成就杜牧是一位才气纵横的晚唐诗人,在诗歌创作上,自称“谋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这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小诗,也正体现了他“不务奇丽”“情致高远”的追求


诗的内容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连童子老妪也一听就懂。虽然无一典故,无一难字,却创造出了一幅极贴切而又生动的“清明遇雨图”,以及那深远凄迷的意境


诗的大意是: 清明时节阴雨连绵,在外赶路的人淋了雨,孤苦伤感,心境更加凄迷纷乱。请问哪里有酒家可以歇歇脚儿? 路边的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上联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交代了时间天气。清明前后气候多变,也是多雨的季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句是实写。


清明时节祭奠扫墓的人,本来就心情沉重,再加上乍暖还寒,绵绵细雨,倍感凄凉,从而产生了寓情于景的效果创造情景交融的气氛,把读者带入了凄凉、迷茫的意境之中。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紧接上而来行人欲断魂,断魂就是精神崩溃了!  遇到“雨纷纷”,至于精神崩溃吗?  这就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了,“雨纷纷”是诗人的外部境遇,但更折射出诗人内心的焦虑。


杜牧二十六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但一直不得意,一方面是他较开明的政治思想当朝腐朽的统治存在矛盾,另一方面是他性情耿直,不屑逢迎,所以不为掌权重用


他的许多重大的政治主张很少被采纳,所以在怀才不遇“抑郁谁诉”的境况下,心情难以平静,又在这阖家团聚、上坟扫墓或春游踏青的日子里,诗人孤身一人在外赶路又遇雨、浑身湿透,连个落脚避雨的地方没有,怎么能不让人“断魂”呢?


下联“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一问一答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形象具体的雨中问路图。


行人问“酒家”何在说明行人欲在酒家暂时落脚,借酒消愁。这正是古人常用的解忧方式


“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十分精彩,不仅回答了第三句所问之人,而且将牧童作答的神态、动作结果一一展现出来


句中的“遥指”用得十分巧妙。“遥”的字面意义是“远”的意思,起码说明酒家不在眼前,不在近处。那么是不是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呢? 也不是而是在可指认、目所能及之处。


“遥指”给人似远似近、若隐若现而又实实在在的感觉,给行人来了莫大的慰藉和希望


诗虽然写完了,但留给读者的联想和思考却远未终结: 那是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 还是名叫杏花村的村庄? 那里是否有高悬着酒旗的酒家? 行人以后的境况如何......


在追慕先贤的旅途中,杜牧注定成为那“断魂”之人,而他的归宿便是那酒旗飘摇,杏花盛开的村落。


与此对应现实是,他怀着一腔报国之志,通过科考登上官场后一直当着闲官,俸禄又低,在晚唐污浊不堪的官场中受排挤,壮志难酬,亳无作为。万般无奈,他满腔情感只能融入诗篇,化为饮酒时的慰籍。


杜牧的这首《清明》小诗语言明白如画,不追求华丽辞藻,情感深远,意境优美,因此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被千古传诵。


~END~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