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王维一首五律名作,将自然与禅理完美融合,超越尘世境界


#王维#禅意#唐诗#美文#过香积寺


诗人信佛者中,王维堪称翘楚。他字摩诘,被誉为“诗佛”,历经安史之乱的风云变幻,宦海沉浮之后,他选择了隐居生活,皈依佛门。


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山野,以全身感受自然的韵律,从而获得超脱尘世的深刻人生体悟


王维巧妙地将禅意融入诗作之中,构建出一种清新淡雅的禅意风格,这也是他对山水田园诗的重要贡献之一。


今天诗文与您共赏王维那饱含禅意的名篇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王维代表作之一。诗人以禅寂的心境,描写了云峰、古木、深山、危石、日色、青松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幽深寂静的氛围。


这是王维晚年的一首著名的纪游诗。


诗的大意是:不知道香积寺所在何方,数里之外,已见山峰隐入云雾之中。眼前尽是高大古老的树林,没有一条人行路径唯有深山之中隐约传来的钟声回荡。


山石嶙峋,泉水潺潺,似在呜咽;日光清冷,青松参天,挺立如钢。夕阳斜斜洒落在香积寺,寺前潭水清澈见底,蜿蜒曲折。寺内僧人坐禅入定,没有一丝杂念,制服心中邪念毒龙。


首联“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写寻访香积寺。“过”即寻访的意思。本来诗人就是去探访香积寺的,却又“不知”寺在何处。所以就去寻找,独自走了好几里路,才到了云雾缭绕山峰


由此可见诗人的潇洒飘逸,说走就走,甚至连寺庙在哪儿都不知道,终于走到了云雾缭绕山峰。这里暗示香积寺所处的幽深清静,远离尘世


颔联“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继续写香积寺所处的幽深。参天的古木深邃茂密,林中没有人行路径。只听到从深山不知何处传来的钟声。这两句极写寺院远离红尘,人迹罕至。


在渺无人迹的幽静之中,这悠悠的钟声,更衬托出山林的寂静。隐隐的钟声悠悠,又不知从何处传来,这画面被涂上了一层神秘莫测、荒僻幽深的色彩


颈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又一次渲染香积寺所在环境的幽深高峻。诗人走着走着,又听到泉水声音,这水声不是潺潺淙淙,而是乱石林立之中艰难地流动,仿佛发出了呜呜咽咽的声音


日光本来是温暖的,可是诗人偏说“日色冷青松”,因为古松太茂密,颜色太深重,所以夕阳照在深青色的松树上,让人觉得那光线都染上了冷色调。


诗人视觉色彩感觉的寒冷这种“通感”手法,进一步强化了香积寺的幽深与静?,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前三联仍未写到香积寺,只是从“不知”写起,描述了一路寻来见到的景色和感受


?尾联“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直到天快黑的时候,好不容易才走到香积寺。这里舍去了一切对香积寺的描绘,抓住了最主要的信息,只写了香积寺的潭水与和尚夜课修行情景


一是写空潭,即明净清澈的潭水。看到这里的一弯潭水,诗人不由引用了佛家典故: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藏有一条毒龙,经常出来祸害百姓,佛门高僧以佛法制服了它,从此毒龙离潭而去,不再伤人


诗人借此典故,意在说明佛法不仅可制潭中毒龙,更可制服人心中的毒龙,即人的欲念。二是写夜课,这时寺中和尚安禅静坐,以制毒龙侵扰,这正是诗人追求的禅境。


前面介绍王维很早就隐逸不出,而且“晚年惟好静,万事关心”,所以诗中创造出了清幽、高超的意境宁静脱俗的气氛,写景诗句融入诗人追求和心境,情景交融。


诗的构思奇巧,写香积寺,把重点放在一路寻访,显示了寺院远离尘世和清静幽深,最后用典才点出了诗人内心对制服人世欲念的追求达到超越尘世境界

“安禅制毒龙”一句,更是将山水景物同佛教禅理巧妙结合,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禅定并非逃避现实而是现实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也是王维多年追求禅意生活自然流露。


纵览全诗,寓禅于景,构思新颖,用词精当,意蕴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END~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