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暮春时节,繁花渐退,梅尧臣笔下的生机与凋零


#梅尧臣#宋词#苏幕遮#美文#暮春


暮春三月,春风和煦,天空堪蓝无云,放逐于此时,锁事随风。


春色渐深,花事未了。


此时,一半连着凋零,一半酝酿着生机


在和风暖阳中,繁花渐退,草木繁盛,绿意盎然,各种绿色铺满了春末的时光


古代文人常于暮春之际,寄情于景,抒发内心情感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梅尧臣暮春佳作《苏幕遮》,这首词以其含蓄深远的意境,平淡而真挚情感,深受词评家的赞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苏幕遮


宋?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


皇祐三年,蒙宋仁宗赐同进士出身。后欧阳修荐之为国子监直讲,再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梅尧臣在诗作上的成就最高,诗坛名盛与苏舜饮、欧阳修齐名,世称“苏梅”“梅欧”。


欧阳修甚至曾自认诗作造诣不及梅公,陆游曾评二者为“各自名家”。



这首《苏幕遮》的词题是“草”,然而全篇却不露一个“草”字。


上阕描写雨后春草的绮丽之美,更与少年得意郎相比拟,衬出人与景同样的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雨后初晴,天色重新明亮了起来,天边的那一抹鱼肚白,与江水汇成一色。堤坝上的草坪仍沾染着晶莹的水滴,一眼望去,萋萋芳草像是一块未经打理的巨大地毯,就这样一直延伸至远方


与小若芥豆的房屋田舍,一同隐化在春的烟雾朦胧之中。宦游的才子少年有成,褪下布衣,换上及地的青袍,春风得意,与翠烟嫩柳相映成彰。


下阕笔锋一转,词境又颇有些凄凉意,连天长亭,不归王孙,直至最终草与春俱老。不仅写出了惜春伤春的心情,更在深层次上隐射了词人自己的身世之感,以及人生白驹过隙的深刻喟叹。


芳草接连着长亭,一个又一个,见证一场又一场的洒泪而别,远方的阡陌是否正是因别而愈加迷离难辨?


唯有铺天盖地的春草知道那些远行人的下落,埋怨他们早已忘了归期。一阵东风拂面,梨花又落了不少,春日又将完尽。暮霭沉沉,残阳映地,仿佛满目的翠色都伴随着薄暮悄然老去。


梅尧臣的艺术主张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阕词便是观念的极佳体现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上阕写到这里全是在状眼前之景,雨后的江天草色,堤坝上沾水带露的萋萋芳草远方的农田屋舍,虽然没有点出春草的存在,但“露”“平”“烟”“碧”“萋萋”等词都在摹写草的形态与色泽。


或是一望无际,或是嫩绿新翠,又或是流光闪烁……雨后春物的澄澈清美,江天的辽阔无尘,都更为春草增色,脑海中的图像充盈着春的朝气与翠绿,而场景是开阔大气的天地之间。


若说写到这里,春草的“形”已恍如亲见,那么后面三句,便赋予了春草“神”。


“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庾郎”,说的是南朝梁代的诗人才子庾子山。庾子山少负才名,十五岁便入宫太子萧统伴读,十九岁任抄撰博士。直至四十二岁出使西魏江陵破,萧绎卒,庾子山滞留长安、永别江南


于是本词中以他来泛指早年成名又羁旅他乡的游子。青绿色的官服加身春风得意、平步青云,由物及人,两两相映,也为下阕词境转哀,抒发身世感慨埋下了伏笔。


下阕抒发惜春叹春之情,同时暗示词人仕途上春天也悄然逝去,于言外留下不尽之意。


“接长亭,迷远道”化用李白菩萨蛮》词句,“何处是归程? 长亭连短亭”。巧用春草接连长亭,一程又一程,一座又一座,表达出羁旅天涯的不安与思归,由“迷”字点出。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表面上是将春草拟人化,埋怨“王孙”归期尽忘,实际上是抒发词人自身对宦海浮沉、久居他乡的厌倦。


“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诗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春将尽,不住,人已老,空回首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词人将这种人生的喟叹,些微融入实景中,虚实相映,巧妙地借托春草,写出词人早年得意,中年厌倦,晚景已垂垂老去的人生经历,和与之相应的心态变化


纵观全词,不仅全面契合了作者诗词艺术追求理念,而本首《苏幕遮》文学地位也尤为崇高。


王国维更是将其与和靖的《点绛唇》以及永叔的《少年游》相提并论,共誉为咏春草的三首绝妙之作。


《能改斋漫录》中亦记载,在梅尧臣与欧阳修的一次聚会中,有人称赞林逋词中“金谷年年,乱生春色准为主”的佳句,梅尧臣随即创作了这首《苏幕遮》。欧阳修听后大为赞赏,击节称绝可见艺术魅力之深远。


~END~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