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李白十一首诗,豪情壮志,充满爱国情怀


李白一生,虽以诗酒为伴,仕途之路却屡屡受挫。然而,这些挫折并未消磨他内心的爱国情怀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怀着满腔抱负,渴望借此契机施展才华


他积极响应永王的召唤加入永王幕府,满怀信心地期待能够一展宏图,像东晋谢安那样叱咤风云。为此,他创作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唐代李白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诗意:试借我君主所赐的玉马鞭一用,我坐在琼筵之上为君指挥平叛。南风所向,将胡尘一日而扫静,然后再西入长安胜利归朝,朝拜天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当时李白随永王李璘水师东下寻阳(即浔阳)。即《永王东巡歌》在永王幕府中所作,这是最后一首。


李白来到永王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舒抱负。


诗人开始运用浪漫的想象象征手法,塑造了盖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


“试借君王玉马鞭”, 豪迈俊逸, 可谓出语惊人, 比起直向永主要求军权, 又来得有诗味多了。


这里超凡的豪迈, 不仅表现在敢于毛遂自荐、当仁不让的举措上; 也表现在“平交诸侯”“不屈己不干人”的落落风仪上; 还表现在“试借”二字上, 诗人并不稀罕权力(“玉马鞭”)本身,不过借用一回,冀申铅刀一割之用。


有军权才能指挥战争,  原是极普通的道理。一到诗人笔下,就被赋予了理想的光辉, 一切都化为奇妙。


“指挥戎虏坐琼筵”,就指挥战争的从容自信而言, 诗意与“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略同, 但境界更奇。比较起来, 连“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都变得平常了。


能自如指挥三军已不失为高明统帅, 而这里却能高坐琼筵,于觥筹交错之间 “指挥戎虏”, 赢得一场战争,没有一丝“火药味”, 还匪夷所思地用上“琼”“玉”字样, 这就把战争浪漫化了。这又正是李白个性自然流露。


那时不是“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同上), 局面几乎不可收拾吗?  但有了这样的英才,  一切都将变得轻而易举。


“南风一扫胡尘静”, 几乎转瞬之间,就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以南风扫尘比喻战争,不仅形象化, 而且有所取义。盖古人认为南风是滋养万物之风, “南风”句也就含有复兴邦家之意。而永王军当时在南方,用“南风”设譬也贴切。


完成如此伟大的统一事业之后, 又该怎样呢?  出将入相? 否, 那远非李白的志向。

诗人一向崇拜的人物是鲁仲连, 他的最高理想功成身退。 这一点诗人屡次提到,同期诗作《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的“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即是此意。


这里诗人再一次表达了这一理想,而且以此推及永王。


“西入长安到日边”(日是皇帝象征,因言长安在日边),这不但意味着“谈笑凯歌还”,还隐含功成弗居之意。


诗人没有想到,永王广揽人才,招募壮士是别有用心。在他那过于浪漫的心目中,永王也被理想化了。


李白第二次从政活动虽然以悲惨失败告终,但他燃烧着爱国热情的诗篇却并不因此减色。


唐诗绝句中,像《永王东巡歌》这样饱含政治热情,把干预现实追求理想结合起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作品不可多得。


以下摘录李白《永王东巡歌》其余十首,供大家欣赏


 其一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其三)

 【 唐 】李白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其四)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其五】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其六】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其七】


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其八】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其九】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其十】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尽管李白跟随永王的政治决策上出现了误判,但这并未掩盖他在《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中所展现的深厚爱国情感豪情壮志。这些诗歌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国家和平安定的热切期盼。


~END~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