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时光匆匆,又到了夏天的中伏,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一年中最炎热的一天已经到来了。
中伏养生当以护心、养心为主。今天分享四首古诗,让心灵在酷热中寻得一片宁静与清凉。
1
《栖云中伏》
宋?何澹
炎官驱我入山椒,日日松声似海潮。
四月黄梅无不雨,却来三伏洗炎歊。
"炎官驱我入山椒","炎官"指的是夏日炎热的阳光,而"山椒"则是深山中的清凉之地。
"日日松声似海潮" 山谷中每天能听到松树发出的声音,如同海潮般的声浪浩荡,这给人一种清凉和宁静的感觉。
"四月黄梅无不雨" 四月正值梅雨季节,天气多变,常伴随细雨。而"却来三伏洗炎歊" ,夏日炎热难耐,但诗人选择到山中,以清凉的泉水洗涤身体,驱散身体和心灵上的燥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城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大自然纯净境界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心态
2
宋?梅尧臣
何言避徂暑,清宴水轩闲。
竹气阴池凤,云峰照衮山。
玳簪方映座,彩服亦承颜。
乐奏寒波上,杯香绿芰间。
瓜浮五色烂,帘卷半钩弯。
今日宾裾盛,袁刘岂足攀。
太相公在中伏之日在池亭举行宴会。何必远寻避暑之地,在这水边的亭轩中已是一片清凉欢乐的世界。
竹子摇曳生姿,竹香弥漫在阴凉的池塘上,而远处的云峰倒映在如衮衣般华丽的山峦之中。
宴会上,宾客们佩戴着璀璨的玳簪,身着彩衣,欢声笑语,寒波之上,乐声悠扬,与池中的绿芰相映成趣,更添几分雅致。
桌上五色瓜果令人赏心悦目,半卷的珠帘则轻轻摇曳,透露出月光的柔和与夜色的宁静。
诗人最后赞叹道,今日之宴会,嘉宾云集,盛况空前,即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袁、刘等名士也难以企及。
宴会上聆听美妙的乐曲,品尝清凉的瓜果,美酒佳肴,香气四溢,何等气派与浪漫。诗人与宾客们沉浸在欢乐中,早已忘却酷热天气。
3
中伏
宋?董嗣杲
五世单丁家,在家亦如客。
悲欢恼客抱,每恨江海窄。
今日初伏过,浴出易絺綌。
树头来禽熟,隔水不可摘。
明年西湖去,凉云簪藉白。
此时且健饭,宁耐朱炎赫。
淮童少解事,醉拾西瓜擘。
强笑领其真,寓吟自成癖。
他出身于五世单传的家庭,即便身处家中,也常感如同漂泊的旅人,心中藏着难以言喻的悲喜,时常感叹天地之狭小,难以容纳他心中的万千思绪。
随着初伏的过去,中伏的到来,诗人沐浴后换上了轻薄的衣裳,以应对夏日的炎热。他看见枝头的果实已经成熟,却因隔着水面而无法摘取。这既是一种遗憾,也寓意着生活中的某些美好事物总是难以轻易得到。
诗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计划明年前往西湖,想象着在凉云环绕下,自己发间插着白花的惬意场景。
面对眼前的酷暑,他应珍惜当下,保持健康饮食以保持体力,以乐观的态度过炎炎夏日,迎接未来美好时光。
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诗人还遇到了一个有趣的场景:一个来自淮地的孩童,虽然年纪尚小,却已懂得一些人情世故。看到诗人酒醉之后,儿童拾起地上的西瓜,用力掰开,递给诗人,儿童那份纯真与快乐感染了诗人。
孤单的他感到万分欣慰,领受着这份来自孩童的真挚情感,同时,这也触发了他的诗兴,让他在童贞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慰藉。
4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宋?文同
南园避中伏,意适晚忘归。
墙外谷云起,檐前山雨飞。
兴余思秉烛,坐久欲添衣。
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
诗人为躲避中伏时节的暑热,来到城南的玉峰园,那里地处山间,林木葱茏,山泉淙淙,沁人心脾,是避暑胜地。
幽静而清凉的环境令人陶醉,诗人流连其间,甚至忘记了时间,直到傍晚,才意识到没有及时归去,便索性不归。
忽然天色暗淡,一团乌云奔涌园林,暴雨倾盆而泻,雨水在屋檐前飞溅。雨水扫去了整天的暑热,空气更加清新凉爽,诗人兴致未尽打算秉烛继续享受这份宁静;同时因久坐感到凉意,遂添上一件薄衣。
尾联“为爱东岩下,泉声通翠微。”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众多景致中,他最喜爱的是那东边的山谷之下潺潺流荡的清泉。
夏天的雨,来得疾,去得速。当大雨止息之后,这玉峰园中并不是万籁俱寂,而是各有声色,使诗人的感官又有了奇妙的感受。
在这些天籁之音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东边山谷之中的泉流,雨后,它更加欢快地在青山中奔流,叮咚之声与诗人的心弦同频相应。
这不仅是因为清泉的清澈宁静,更象征着诗人追求内心的纯净超脱。
中伏之际,愿你心守清宁,珍惜每一缕树荫下的惬意,期盼每一抹清风带来的凉爽,让心灵在酷热中寻得一片宁静与清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