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生于北宋一个具有浓厚书香气的官宦世家。其父李格非是大学士苏轼的学生,不仅得到苏轼的真传,还喜欢藏书。
在少女怀春的年纪,她的才情已经渐露头角,李清照十八岁便写下千古名作:
点绛唇
宋?李清照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把一个情窦初开、脉脉含羞的少女描述得淋漓尽致。
词的大意是:清晨娇嫩的花枝上仍带着滴滴露水,支架上悬秋千的绳索仍来来回回晃荡着,一去一回,幅度却越发缓了下来。
她从秋千上下来,慵懒的样子,仿佛将最后一点气力耗尽在方才的秋千架上。一双素手在绳索上磨得紧了,竟也懒得揉搓,且就这样让薄汗浸湿衣衫。
猝不及防,一位翩翩少年突然登门拜访。她慌乱得忘记了穿鞋,只踩着一双薄袜抽身便走,连云髻上的金钗滑落也顾之不及。
这松松懒懒的模样,怎能叫一位潇洒公子看了去?她含羞躲避,跑至门口却又迈不出进屋的那一步,反而回身转来,偷觑那少年的模样。恐叫人识破,且将青梅凑于鼻端。
这首描写少女闺中怀春,芳心萌动的词作,意趣十足且生动无比。
上片的切入点非常独特,直接以“蹴罢秋千”为伊始,而不是描写少女荡秋千时,裙裙轻扬,素手扶绳的样子。但细品之下,这一看似静态的描写中却暗含着动态的联想,如此一来,比之直接描绘少女荡秋千的情景,则更意蕴悠然,留白得恰到好处。
“起来慵整纤纤手”,可见方才玩乐之尽兴,紧握秋千绳索的玉手已有些不适,但因倦怠又疲于顾及。
“纤纤手”语出诗句,“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一面写出少女双手的冰肌玉骨,一面也足见少女正处怀春之妙龄。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此句花与人两相照应,花枝的柔嫩衬托出少女罗衣微润的娇媚。
下片写访客突来时少女的情态,妙在曲折回环,正契合了少女的心境。分明已是累得动弹不得,连揉一揉手也懒得动作,但却“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一见客来,少女匆忙遁走,全然没了倦怠样,唯有袜刬金钗溜的慌乱。
虽受缚于封建礼教,但也从侧面写出少女对这位来客的重视,不愿给他留下松散的坏印象。于是不由再次引发读者联想,来人必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
“和羞走”三字,准确概括了少女此刻内心活动与外部动作的原因所在。
而“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结尾更是神来之笔,将少女想见又不敢见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此句化用韩偓《香奁集》中,“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与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倚门回首”,是她对来客的好奇与留恋。冒然回头看,却有点失礼,只能借助“嗅青梅”此等矫饰之伪态,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而“青梅”这一物象,更暗示着少女的青涩。
结尾词人以灵巧的笔墨将少女好奇,青春萌动的羞涩刻画得入木三分,像极了初恋中的少女。
纵观全词,上片写静,但静景中却惹出许多动景的联想;下片写动,但动景中又有一幅少女娇羞默默嗅梅图。动静结合间,勾勒出一位感情细腻,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玩皮慵懒,惊慌含羞,好奇爱慕,种种心绪不一而足。
少女的羞涩,犹如雨后低垂的莲花,四目相对时,那羞涩的低头,胜过千言万语。
这份纯真的羞涩最终得到赵明诚的回应,走进李清照的世界,两人情投意合,结为连理,成为琴瑟和鸣令人羡慕的夫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