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是位艺术全才的诗人。其诗歌、绘画、音乐、每一门皆臻绝诣,令人叹为观止。
纵观盛唐诗坛,王维当时名气丝毫不逊李白,杜甫、可能就和他全方位的艺术造诣有相当关系。
同样作为诗人兼画家的苏轼甚为推崇王维,认为王维诗画合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一首《山居秋暝》,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诗多次选入教科书中,是经典传诵的名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歌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清新优美的山居令人神往。
译文: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
赏析:
王维的山水景物之咏或寓禅意,或照品格,或映志趣。在这首诗里,秋天山间向晚的景致一泓清泉在作者笔下自然流出,明净澄澈,纯用素笔白描,写景中又隐含兴寄,表现诗人出对俊杰品格和纯净自然生活的追慕。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两句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雨后宁静的秋日山居景象。
静寂的山林刚经过一番雨水洗涤,空气格外清新。夜幕开始降临,暑热退去,凉爽宜人中见出秋意渐浓。
颌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勾画出秋暮山间的典型景致。
傍晚山林光线暗林的月光,透过交错的枝叶泻下,辉映着洁白如练的清泉从石面上淙淙流过。简洁鲜明的画面静谧,安宁、清新,俊爽,可谓骨秀神清。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高洁而清澈,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及。
诗人独自迈步在雨后山林中,欣赏着青松间透下的月色,聆听着泉水自在的叮咚声,这无疑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翠竹深处,传来了浣女们洗衣归来的欢笑声,亭亭玉立的莲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好一幅“荷塘月色图”!
诗人发现,这个山林不惟他自己所“独有”,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同时也从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洗练明快,极有次序。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诗人的高洁人格在新雨后的山林得到了印证,诗人的高洁理想也在这里得以表达。
末句,诗人低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是诗人心目中理想乐土,是他称心的世外桃源,诗人由此发出了但愿长留于此的感慨!这句实是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之意。
在王维眼里,山林并不是一个孤寂的所在,山林比朝中更具清幽的自然美与和谐的人性美,可以远离纷争,是一个值得托付自己的理想所在,故而诗人坦言“王孙自可留”。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作者倾心于清静美好的自然,显示着他对健康、活泼、纯洁的自然生活向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诗作善于截取有深意的画面表达诗人的深远理想。在写作中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绘制了一幅颇具深意的“山居秋暝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