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是国内第二大淡水湖,烟波浩渺的湖景却是天下之最。并且洞庭湖畔有“天下第一楼”之称的岳阳楼,名胜与古迹并存,山水与人文相映成辉,登楼望湖,胸襟为之壮阔。
农历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丰盈,景象尤为壮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观赏洞庭之壮观,胸中涌动起济世天下的情怀,并留下诸多美丽的诗句。
李白说:“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诗人们分别描绘了洞庭湖壮阔的气势,醉人的秋色,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今天与您分享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的洞庭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诗中写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壮丽的景观撼人心魄,抒发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唐代文人要进入仕途,往往需贵人引荐,写诗作给有名望的人看,希望得到赏识提携,时称干谒。
孟浩然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隐居,仕途上不得意,因此,他迫切需要贵人引荐。虽为干谒诗,但不卑不亢,诗意含蓄委婉,感情真挚,令人回味。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这时张九龄为相,孟浩然已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自己。
八月的洞庭湖烟波浩渺,湖水猛涨几乎与岸齐平,远远望去,水天一色,交相辉映。云梦大泽的上空水汽蒸腾,白茫茫一片,波涛汹涌的湖水似乎要撼动岳阳城。
我想要渡河而去,但却找不到船和桨,身处圣明时代却只能闲居在家让我深感羞愧,你看那湖边垂钓之人,收获满满,而我只能在一旁羡慕别人成功得鱼。
这首诗描绘洞庭湖壮景奇观,充满活力,其气势显示着盛唐气象,和诗人抱负,此为借景传情,托水言志。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概写洞庭湖的辽阔、浩渺。秋水丰沛,与岸齐平;远远望去好像天空也被湖水吞没,水天一色无边无际,让读者对洞庭湖的浩渺无边充满了想象与憧憬。
颌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具体描述洞庭湖的博大景象。云梦、泽名,今湖北梦县。古时云、梦分别为二泽,江北为云泽,江南为梦泽,后来大部分干涸,二泽并称为云梦泽,约今洞庭湖北岸一带。
“气蒸云梦泽”,是说洞庭湖水气氤氲,润泽滋养了云梦广大的沼泽湿地,哺育着万物生长。
“波撼岳阳城”,写洞庭湖波涛澎湃荡漾,似乎要撼动湖畔的岳阳城,使它在充满活力的洞庭湖面前,显得瑟缩不安。
颔联两句表现洞庭湖的浩渺广大与充满活力,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样,成为唐诗中咏洞庭湖的千古名句。
《西清诗话》评此联说:“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能若此诗颌联一语气象。” 足见其才情卓异,奇思妙想、泼墨如水,浓描洞庭,绝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侧击而不显山露水。
这天地之间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由景转入抒情,委婉地表达自己希望引荐的心情。
由眼前洞庭湖说起,面对浩瀚的洞庭自己想要横渡,可惜没有船只和木桨;生活在清明盛世,却闲居在家中,实在有愧于圣明的皇上。虽然说得含蓄,但用意已经很明白了:想为朝廷出力,但苦于无人引荐。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承上联抒情。“垂钓者”代指朝中执政的人,说自己看着那些执竿垂钓的人,只有无奈地羡慕人家。
诗人在这里用典,借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翻出新意,表达了自己并非甘愿过隐居的日子,而是不为人知、无人引荐,所以“徒有羡鱼情”。
尾联更含蓄而明白地求助于张丞相: 我十分羡慕你们能执掌国政,为国出力,而我只是一介书生,不能像您一样,只有徒然表示对你们的羡慕罢了!
文人爱面子,诗人也是碍于情面,不肯直说,又要显得不卑不亢,所以委婉表达愿望。这首诗颇具分寸,这也是他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唐诗举要》评价此诗尾联道:“唐人达官之诗文,多含干谒乞求之意,此诗收句亦不例外,然而其词意却超然绝俗,非凡所及。”
纵观全诗,写景雄阔,气势非凡,阐述心迹,露壮志才情,隐寒碜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委婉得体,不落俗套,表达了希望引荐的殷切心情。
孟诗清淡,但清淡中常见傲气,本诗可谓一流。虽然最终孟浩然还是于仕途无缘,但此诗却流芳百世,影响了历代文人,在唐诗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