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光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每一种文字背后,都蕴含着前人无数的智慧。
若想准确认识文字,通晓几千年语言文字史,则不可不读天下第一书《说文解字》。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
“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
可以说,读懂《说文解字》的人,就可以快速掌握经典的精髓,领悟人生的真谛。
“字圣”许慎历时二十一年
许慎,字叔重,从小性淳笃。
因汉代的学者多专通一经,而许慎通五经,故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名。
据记载,在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也就是许慎五十岁左右,《说文解字》已经创作完成,但为了令其更加完善,一直没有定稿。
直至建光元年(121年),这部倾注了许慎半生光阴、心血的书才最后定稿,可见此书的谨慎与不易。
许书略存二百字,古镜一扫千年尘。
篆文已于流俗殊,解说尤令耳目新。
乾嘉老儒耽苍雅,东南严段并绝伦。
据记载,仓颉开始造文字时,是按照万物的形状临摹,所以这种图画似的符号叫“文”。在此之后,形与形、形与声结合的符号便叫“字”。
“文”,就是描绘事物本来的形状,“字”,则是衍生,繁衍——这也是《说文解字》一书名字的由来。
这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也是辨识古文字的“阶梯”。
要想用文字符号,将人复杂抽象的情绪表达出来实在不容易,但汉字做到了。
1.“心”字
“心”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心”是一个心脏的形状。到了小篆,虽然略有变化,但也只是将心脏,以及心脏上的脉络表现出来了。
(甲骨文) (金文)
(小篆)(楷书)
古人则认为,心脏在胸部中间,所以“心”字又引申为中心、中央的意思。
2.“思”字
(金文)(小篆)
人的头顶有“囟门”,“囟”代表头脑,脑下加“心”,就是“思”——真正的理性,从来不排斥情感的介入。思考的时候,以理智为先导,以情感为基础,这样的思考才不会偏执。
3.“志”字
在篆书中,“志”的上半部分并不是“士”,而是“之”字。“之”在古文中作动词用的时候,表示到某个地方去。
(金文)(小篆)
古人讲“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所以立志要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朝着心灵指引的方向勇敢进发。
4.“悔”字
“悔”字的左边是竖心旁,后边是“每”字。
“每”分为两部分,上面是“屮”,表示初生的小草,白居易曾形容小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此来表示小草的层出不穷。
“母”字有“众所从出”的含义。
因此,“每”字有“经常”“甚至”“总是”的意思。
“悔”,并不是只发生一次的自责自怨,而是接二连三,无处躲避的懊恼与沮丧。
师承章太炎、黄侃传人
历时三年精心注释
全面系统订正了某些权威版本中普遍存在的诸如断句、错字、漏字、译文与引经等方面的硬伤与谬误。
以清陈昌治一篆一行本为底本精心点校
参照多种版本加以细致校雠
原文以清陈昌治一篆一行本为底本精心点校(见下图),同时参证经韵楼、汲古阁、小徐本、日藏本等多种版本加以细致校雠。
揭示《说文》原意
对反切加注汉语拼音
每条原文后,附录徐铉等人据《唐韵》所加的反切,并对反切加注汉语拼音。
对于古今异读问题,则参照《广韵》《集韵》等韵书及当代权威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等注音,并在注释中加以说明。
方便多样的查字方案
另外,还附加了最新的《音节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详列了多音异读字和繁简异体字,方便初学者检索查找。
无论什么年纪的人
都该读一读《说文解字》
书写与镌刻汉字,就要弄懂汉字的形、音、义,特别是对汉字的字形有精确的把握,而《说文解字》正是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书。
“我对于发心学字的人,总是劝他们:先由篆字学起。
其一:可以顺便研究《说文》,对于文字学,便可以有一点常识了。其二:能写篆字以后,再学楷书,写字时一笔一划,也就不会写错的了。”
若不学篆书,不研究《说文》,就不明白文字的起源,简直可以说是不认得字!若是写字能由篆书入手,不但进步飞快,而且也会很有兴味。
如今,市面上的《说文解字》译注本有很多,大部分均考证过于繁琐,令初学者如堕雾中。
而这套由谦德书院古籍团队注释的《说文解字》,简明、实用,人人都能看得懂、悟得透。
在平日里,若您能偶尔翻翻,看看中国汉字是怎么个衍生法,将会获得心灵的沉淀与洗涤。
▼
《说文解字》套装五册
新书特惠
原价 ¥ 238 元
现售 ¥ 1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