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清华大学出3个字的考题,一半学生看不懂交白卷,只有1人得满分


清华从来不缺学霸,但学霸也有不懂试题的时候民国21年,也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清华大学组织了一场入学考试。
一次考试而已,过了就过了,但清华的这次考试却让后世牢记了几十年,为何?还不是因为那道考试题太难了!!!

这道题是一个对联上联是:行者
这个题目考验的是学生们的文学水平,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平仄以及对仗的能力。可很多人看到这个上联之后都蒙了,这算是一个题目吗?很多不明所以的考生直到考试结束都没下笔,交了白卷。

难就对了,因为这题目,是当时的大师陈寅恪所出。也许现代人对他都不是很熟,但在那个时代,他可是有着中华活字典”的美誉才华梁启超、傅斯年等国学大师都甘拜下风。
 

陈寅恪
那么,这道“孙行者”,陈老师是如何想出来的呢?
事情是这样的:1932年正值新生入学考试之时,学校有意让陈寅恪亲自拟题。但恰巧陈老师第二天要去北戴河修养,所以就匆匆拟定了两道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题目:一是给定题目做一篇文章,二是给定一上联,对出其下联即可,偏偏就是这副最简单的对联难住了所有人。
 

陈寅恪
既然出了题,最后判卷的工作自然落到了陈寅恪的身上,但是看的卷子越多,陈寅恪的眉头就皱得越深,甚至有些人在试卷上辱骂出题者,直接对出了“王八蛋”这样的下联
这完全出乎了出题人陈寅恪先生的预想。即便是正儿八经作答的考生,也大多是胡乱作答
有的学生写的是“唐三藏”,有的学生写的是“猪八戒”,还有“沙和尚”“牛魔王”,各种奇奇怪怪的答案数不胜数,丝毫没有逻辑性可言,这令陈寅恪感到十分无可奈何

陈寅恪一家
在将所有试卷通通整理之后,发现只有一人的答案回答十分正确,除此之外也有个人答案勉强可以说得过去
这些答案还凑合得过去同学有一位答“祖冲之”,虽然说答案并非错误,但是也不是最佳答案,因此答出这道题的同学被阅卷老师给出及格分数;另一位同学答案对比第一位同学的又稍微好点,其答案为“王引之”,相比较祖冲之寓意又深了一层,但是在老师心目中依然不是最佳答案
唯有一个名叫周祖谟的考生让陈寅恪眼前一亮,因为他的下联胡适之”

胡适之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其实就是国学大师胡适,适之是他的字。“孙行者胡适之”,一古一今,一虚一实,一武一文。“胡”“孙”都是猴子别称,“行”“适”也都有走动的意思,“者”“之”均是文言文虚词,这是文对。
此外,“孙行者”“胡适之”又都是名人,一个是神仙一个是凡人,但是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的作为,一个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成佛,一个经过了千辛万苦最后成大师
所以,“孙行者”对“胡适之”,堪称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胡适
陈寅恪心目期待的最为完美的答案出现了,他高兴地给答题者周祖谟打了满分!
其实陈寅恪就是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掌握虚字和实字,是否能够区分平仄声,是否文学知识基础,而周祖谟的这三个字全部达标。

后来的周祖谟也没有辜负陈寅恪的期待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语言学家。
1949年前,他主要从事中国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汉语史以及古典文献学的研究。1949年后开始从事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研究,并进一步贯穿古今研究汉语发展历史,同时注意语文教育的一些问题,在古典文献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第一排中间的老人就是周祖谟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