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出生于公元前 372 年的邹国,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个孩子日后会如此不凡呢?他可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呢,不过出生时家里没啥资产,为了生计,他家从鲁国搬到了邹国。孟子的童年挺不容易的,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是由母亲一手拉扯大的。
说起孟子的母亲,那可真是大名鼎鼎啊!她堪称教育界的传奇人物,是“中国虎妈”的鼻祖,也是众多父母心中的偶像。她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三次搬家,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她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投资眼光,真是让咱们这些现代人都佩服不已呀!
孟子十五岁时,跟着子思的学生在鲁国求学。子思是谁呢?他可是孟子的偶像哦,是孔子的嫡孙,由孔子亲自教导。孔子去世后,子思又跟着曾子学习,这么一来,孟子也算是和孔子有了那么点关系,所以他也自称是孔子的私淑弟子。
在学校里,孟子那可是风云人物,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妥妥的学霸一枚。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在教育界的名气,毕业后,年轻气盛的孟子决定回到邹国自己创业,开办学校。嘿,你还别说,他这学校一开张,那可真是门庭若市啊!各行各业的家长都争着把孩子往这送。不过,孟子的学校入学门槛可不低,他自恃才华和地位,有点小傲娇呢!
孟子的名气越来越大,终于引起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注意,想请他去当宣传部的发言人。可孟子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邹国太小了,自己的才华在这里施展不开,他的志向可是星辰大海呢!于是,在 40 岁那年,孟子怀揣着梦想,踏上了周游列国之旅。
公元前 329 年,43 岁的孟子来到了齐国。当时的齐国可是强国,实力雄厚,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进行政治改革。齐威王非常重视人才,听说孟子来了,马上就邀请他进宫交流。不过,这两人见面一聊,发现彼此的主张不太一样。齐威王喜欢能为他冲锋陷阵的猛将,或者是能依法治国的贤者,而孟子主张实施仁政。这就好比二饼碰八万,对不上眼嘛!所以,孟子并没有得到齐威王的重用。
虽说政治上不太顺利,但孟子毕竟是大明星啊,齐威王还是给了他一个不错的待遇,邀请他去稷下学宫。这稷下学宫可不得了,那是当时世界各地的学术中心,汇聚了各行各业的大牛。在这里,老师们不仅包分配工作,还送豪宅,关键是能直接见到国家领导人,这资源人脉,简直让人羡慕得流口水啊!
不过,稷下学宫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各学派之间经常为了争个高下,举办辩论大赛,输了就得卷铺盖走人。孟子到了稷下学宫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者就是齐国的学术名人淳于髡,他们展开了一场著名的“男女授受不亲”辩论会。孟子在稷下学宫的日子里,可没少遇到这种厉害的对手,经常被追着辩论,但他也不是吃素的呀!
在与这些高手的过招中,孟子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完善,他提出了“性善论”。他认为同情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道德规范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不是从外界获得的。孟子用这个理论在稷下学宫打遍无敌手,逐渐开启了儒家思想的新时代。
孟子在稷下学宫一待就是四年,虽然他的思想境界和名气都更上一层楼了,但齐威王还是无法采纳他的仁政思想。孟子心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换个地方继续推广我的学说。
后来,孟子听说宋国想实行仁政,就满怀希望地前往宋国。可到了那儿才发现,宋王是个光说不练的家伙,孟子气得大骂了他一顿,然后又回到了家乡邹国。
孟子可没放弃,他又在周、唐、魏等国奔走了好几次,可惜啊,这些国家的环境都不适合他实施仁政。从咱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孟子的民主思想那可是具有超时代的价值啊!但在那个战争纷飞的时代,各国诸侯都忙着在兼并战争中求生存,很难说孟子是没遇到伯乐的千里马,还是一个可爱的理想主义者。
公元前 319 年,孟子第二次来到齐国。经过这一圈的游历,孟子的名气更大了。这次,国君齐宣王给了他很高的待遇,让他当卿大夫。孟子抓住机会,多次与齐宣王交流,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等经典言论。孟子的口才那可不是盖的,经常把齐宣王说得无言以对。不过,齐宣王虽然对孟子很尊敬,但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复国强兵、开疆拓土,所以还是没有采纳孟子的仁政主张。
公元前 317 年,孟子 55 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孟子悲痛万分,返回鲁国为母亲守孝。等他再回到齐国时,齐宣王已经对燕国下手了。齐宣王还问孟子能不能占领燕国,孟子说如果能对燕国百姓好,就可以占领,否则就不行。结果齐宣王没听孟子的,齐军在燕国大肆杀戮掠夺。这下可好,孟子背了个大黑锅,很多齐国人都认为这是孟子出的主意。
尽管如此,齐宣王还是没有真正重用孟子的思想主张,只是让他当个招生部部长。孟子一看,这不行啊,我得给齐宣王点颜色瞧瞧。于是,他假装要走,在齐国临淄城西部停了三天,想等齐宣王来挽留他。结果呢,齐宣王没来,孟子这下彻底失望了,干脆辞职回家编书去了。
孟子在这三天里到底想了些什么呢?咱们也不知道啊!是反思自己的思想为什么不能被采纳,还是对这个国家和君主感到失望呢?
虽然孟子在政治上没有取得他想要的成功,但他在文学造诣上那可是相当厉害啊!他的文章言辞犀利,笔锋如刀,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些名言警句,咱们都耳熟能详了吧!
公元前 290 年,82 岁的孟子完成了他的著作。公元前 289 年,孟子与世长辞。在战国那个诸子百家纷争的时代,孟子以自己的力量扛起了儒家的大旗,他的思想影响了无数人。
在我看来,孟子的一生充满了魅力。他刚毕业时,就像无数怀揣理想的年轻人一样,意气风发,充满希望。虽然在推行仁政的道路上屡次碰壁,希望一次次落空,但他心中依然豪情万丈,从不缺乏重新开始的勇气。他把自己的思想当作武器,划破了时空的维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陈独秀、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都深受孟子思想的影响,肩负起了不同时代的使命。这难道不是孟子的另一种成功吗?
生活就像一片荒野,没有固定的轨道。我们要学会延长生活的维度,认真对待每一天,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只要我们不缺乏重新开始的勇气,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