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朝,绝对可以称作是一个传奇的朝代,历史上出名的词人大都出现在那个朝代,比如苏轼、辛弃疾,还有才女李清照等,但是真正值得流传的,是宋朝人那种悠然自得、将每一天的日子都过成诗的心情。刚刚热播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是以宋朝为背景,讲述得就是宋朝大官人和娘子的故事。
还有沈复写得《浮生六记》,虽然描写的是家常琐事,但是一言一语展现了一副美妙的生活画卷。如果问宋代词人中哪一位是比较有名的,回答肯定不统一,但是说起柳永的名字,大家肯定是不会陌生的。世人口中的柳三变绝对可以称为宋词第一流行天王,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只要有水处,便能咏柳诗,可见宋人对柳永的喜爱程度。
每个朝代都有顶尖的人物,与此同时,都会有前来叫板的打擂者,他们想要借助名人来成就自己,很多时候,这些人都会成为一个笑话,但是叫板柳永的这位小生,却因为此次打擂而留下了千古绝唱-《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他就是此首词的作者:王观。
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宋代词人,如皋(今江苏如皋)人,一说高邮人。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Songshenzong.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
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现在咱们一起来欣赏王观这首叫板柳三变的词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此词的大意是: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
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另外,上文山水与眉眼合写,亦意味着归途处处有山水,处处有眉眼,既是词人远望目送的眼光,又是鲍浩然心上人盼归的眉眼。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
“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总之,王观的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随着此次叫板来到大众视野中,随后便被无数人争相传颂,一时风头竟盖过了柳三变,可以说是十分有趣了。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宋朝有很多有才华的词人学士,这与当时乐观闲逸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