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苏东坡用一首诗讽刺诸葛亮,短短二十个字入木三分,写得真有道理



提起苏东坡,都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很多名作都传诵千古,比如《念奴娇之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之明月几时有》,都是文学史上辉映千古的华彩篇章。但实际上,写诗作文苏东坡而言不过是雕虫小技,仅仅从诗人文学家的标签来解读他,未免失之偏颇。

苏东坡写得一手好诗好文章,但他与一般只知道埋头死读书的腐儒有着根本区别。他一生心怀天下渴望能够建功立业,兴国安邦,只不过“材大古来无适用”,一直未得到皇帝重用而已。

他的很多诗文,并不仅仅是吟咏风花雪月、抒发个人感怀还有很多对古今人物进行评说的咏史题材诗歌。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讽刺诸葛亮,颇有深度令人回味。

介绍这首诗之前,还要这首诗主题背景三国时代说起三国初期,刘备空怀复兴汉室的壮志,却不得门径,屡屡碰壁受挫。虽然奋斗多年,事业却一直没有大的起色,连一块容身之地都没有

公元201年,刘备前往隆中拜会诸葛亮,从此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大转机。


诸葛亮为刘备量身定做了一套发展战略诸葛认为,北方曹魏兵多将广,占据中原腹地,实力强大,“此诚不可与争锋”。江东孙权凭借长江天堑,“国险而民附”,“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因此刘备向北向南发展都不现实,为今之计,唯有向西发展,夺占益州作为根据地。

益州人口繁盛,物产丰饶,沃野千里,四周还有群山环绕,成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是最好不过的立国基地。因此他建议刘备,力争把益州夺取过来


诸葛亮的建议不可谓不高明,但却面临着一个无解的道德困境。当时益州并非无主之地,乃是汉朝皇室宗亲刘璋的地盘。刘璋刘备一样,是正宗的汉朝皇族之后,说起来还算一家人

刘备对此颇有顾虑,觉得如果对刘璋下手,未免会落下骂名

诸葛亮却站在纯利益角度上,苦劝刘备当断则断,因为“刘璋暗弱”,是个无能之辈,即使刘备不下手,迟早也会被他人吞并

刘备还在犹豫不决,谁知道刘璋因为抵挡不住汉中张鲁,主动邀请刘备带兵入川撑腰打气,刘备正中下怀,正式启动了谋取益州战略


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刘备最终得偿所愿,击败刘璋,顺利夺取益州,迈出了夺取天下关键一步。但诸葛亮给刘备出得这个主意,单纯从利益角度出发可谓高明,但从道义角度出发,未免太不厚道,有恃强凌弱、巧取豪夺之嫌。

苏东坡对此事颇为不满,写过一首诗讽刺诸葛亮——

先主反刘璋
兵意颇不义。
孔明古豪杰,
何乃为此事。

认为刘备刘璋手里抢占益州,是不义之举诸葛号称豪杰,却办出这种事,实在令人非常遗憾。

苏东坡这首诗很有道理,可谓入木三分。刘璋虽是平庸软弱之辈,但这并不是他就该任人宰割的理由

《后汉书记载刘备兵临城下之日,刘璋担心战火重开伤及百姓说道:“父子在州二十余岁,无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战三载,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主动放弃抵抗,不顾个人安危出降刘备可见还是个颇为关爱百姓仁者


刘备刘璋同为汉室宗亲,五百年前是一家。刘璋把他当亲人待,不顾下属苦劝,邀请刘备入川。没料到诸葛亮早已设下罗网,让刘璋丢了地盘,沦为阶下囚。从道德人性高度评判此事,诸葛亮这一招委实不怎么样。

三国志》记载刘备诸葛亮在平定益州后,举行酒宴庆祝。庞统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可见苏东坡这种观点大有人在,连庞统觉得诸葛亮和刘备这么干实在不妥。刘备未能一统天下,看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