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诗多把字形、句法、声律和押韵加以特殊变化,成为独出心裁的奇异之作,一般带有文字游戏性质。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记载十九种杂体诗,实际上可以归为杂体诗类的远不止上述这些。诸如藏头诗,神智体,辘轳体等等。
一、藏头诗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
常见的是第三种,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
明朝大学问家徐渭游西湖,面对平湖秋月胜景,即席写下了七绝一首: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其中就藏头“平湖秋月”四字。
二、绕头诗
据说此体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闲似忙,蝴蝶双双过粉墙;忙似闲,白鹭饥时立小滩。
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动似静,万倾碧潭澄宝镜;静似动,长桥影逐酒旗送。
悲似乐,送葬之家喧鼓乐;乐似悲,送女之家日日啼。
三、数谜诗
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它以数字谜语,又似趣味数学。清人徐子云著《算法大成》,其中有这样一首数谜诗: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遭不差争。
三人供食一碗饭,四人同吃一碗羹。
这首诗是一道数学题。诗句的意思是:寺内有三百六十四只碗,如果三个和尚共吃一碗饭,四个和尚共吃一碗羹,刚好够用,寺内共有和尚多少个?
解:设寺僧数为X 个,那么吃饭的碗的总数是x/3个,吃羹的碗的总数是x/4个。根据一共有364只碗可列出方程:x/3+x/4=364
解得:x=624
答:寺内有寺僧624个。
四、字谜诗
字谜诗,是以字为谜底的诗,也称瘦语诗、隐语诗。它的谜面主要是将字形分解,而将谜底隐藏其中。
《字谜三首·其一》
南朝宋·鲍照
二形一体,四支八头。
四八一八,飞泉仰流。
谜底:井
五、联边诗
联边诗,是指诗句中的每个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联缀成章。所谓联边,语本刘思勰《文心雕龙·练字》:“半字同文者也。”
《戏题》
宋·黄庭坚
逍遥近道边,憩息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谚语谐谠论。
草菜荒蒙茏,室屋壅尘坌。
僮仆侍伶侧,泾渭清浊混。
六、数名诗
数名诗,是将从一至十以内的数目字用于诗句中,连贯而成的诗,也称数诗。有的冠于句首,有的嵌入句中;有从一至十顺着数的,也有从十到一倒着数的,还有兼而有之的。
《数名诗》
明·吴承恩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闻鹃》
明代:方孝孺
一声动我愁,二声伤我虑。
三声思逐白云飞,四声梦绕荆花树。
五声落月照疏棂,想见当年弄机杼。
六声泣血溅花枝,恐污阶前兰茁紫。
七八九声不忍闻,起坐无言泪如雨。
忆昔在家未远游,每听鹃声无点愁。
七、联珠诗
联珠诗,又名顶针诗,是用修辞中的顶针格写成的诗。顶针是用前一句或前联的结尾词语,来做后一句或后联的起头,使前后两句头尾蝉联,上下递补。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唐·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诗句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八、拆字诗
指的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几个字,组成词语,暗寓此字。
清 赵翼《陔馀丛考·拆字诗》:南宋人《苕溪集》有拆字诗一首: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
九、集句诗
集句诗,又称集锦诗,就是从现成的诗篇中,分别选取现成的诗句,再巧妙组合而成的新诗。
南宋文天祥,少年时期集杜甫诗句于一诗,以表达投笔从戎的志向:
读书破万卷,许身一何愚。
赤骥顿长缨,健儿胜腐儒。
四句诗,分别选自《赠韦右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述古》、《草堂》。
十、玻璃字诗
全篇用玻璃字的诗叫玻璃字诗,简称玻璃诗,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诗体。诗中所有字,都呈左右对称结构;若将字写于透明纸上,无论正面反面看去都无区别。或将这类字写好后对镜照看,内外也都相同。
暮雨常亲岫,森林罕见巫。
乐尝松果宴,闲品半山竹。
十一、同头诗
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同头诗在南朝时就已有,后世继有所作。
《和邢端公登台春望句,句有春字之什》
唐·皎然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
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
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