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输入关键词
搜索
APP下载
|
在线客服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导航菜单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热门推荐
子分类01
子分类02
儒释道
催眠音乐
冥想静心解压
子分类02
生活智慧
传世经典
栏目分类
category
国学频道
donghua
AI听书
dongman
话题广场
Tag
李煜夜里散步写下一首词,100多年后,苏轼仿出另一名作,谁更有水平?
大家都说,
苏轼
是
宋词
一哥,想来持不同意见的人
应该
不会
太多。
苏轼
写词能婉约、能豪放,在两宋
文人
中,论单篇
实力
辛弃疾
、
李清照
等人
或许有些
作品
能与之相
媲美
,但论
整体
实力
,他们
都是
难与
苏轼
相比的。
而放眼千年
文坛
,如果硬要
找出
词作
整体
实力
能与
苏轼
相比较的,
个人
觉得
唐宋之间的一个
牛人
或许
可以
拿来
一说,他
就是
李煜
。
作为
一位
君王
,
李煜
是
失败
的;
作为
一个
词人
,
李煜
是个“
神话
”。
李煜
存世的词作,一共
只有
30余首,但其中的
名句
数量
却非一般
文人
所能
及。“春花
秋月
何时了,
往事
知多少” 、“剪
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独自莫凭栏,无限
江山
,别时
容易
见时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每一句都拿
出来
都是
绝对的
经典
。
一个是词中之帝,一个是
宋词
一哥,
李煜
和
苏轼
在同一个
词牌
下,就同一意象写词,谁
更有
水平
呢?本期就来和大家说两首
经典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和
苏轼
的《蝶恋花·春景》。咱们先
来看
李煜
的《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作者
:
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
雨声
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
秋千
,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
没个
安排
处。
李煜
这首词的大意是:漫漫长夜池水岸边闲
散步
,刚过清明,渐渐伤心
春色
暮。几点
雨声
被风
约束
住,朦胧淡月云间自来去。桃李挽春,春却俏俏去,谁荡
秋千
,笑声夹杂低声语。一片春心涌起闲愁千万绪,
人间
没个安放地。
词的上片写
主人
公信步闲情、伤春
感怀
的情形。
开篇
起句点明
时间
(“遥夜”)、地点(“亭皋”)和
活动
(“闲信步”),简约而
明白
,一个
月夜
无眠
、独自水边
散步
的
主人
公
呈现
在
读者
面前。
其中“闲”字有
深意
,看
起来
是闲逸、闲适,而
其实
是心中烦闷、长夜难眠、独自伤怀的无以自解,只好无聊、无奈地信步
游走
,是闲极而烦之意。这也正好
引出
二、三句作解:清明刚过,却已春去。“乍过”与“早觉”
相对
,笔意相承而词意
相反
,
表现
出
主人
公的心境与
现实
情景
的反差和对立。
“春暮”
不是
实景,
而是
心境,
关键
在一“伤”字,伤春即是伤己,所以“闲信步”和“伤春景”等等,
都是
主人
公自伤无奈
心情
的客观
映照
,“伤”字一出,有动感,
有情
怀,片景皆活。
后二句是以
主人
公
视听
之觉来
写景
,以情见景,以景映情,十分
形象
。雨随风往,风
卷云
收,
作者
以“约住”状之;云散月出,云拢月淡,
作者
用“朦胧”画之。极生动、极
形象
,而又极具神韵,尤其从中
可见
主人
公心随
风雨
、情如云月的伤春
情怀
,淡雅有致而又曲意绵延,直为情语。
词的下片写
主人
公
感慨
春去、无以自慰的悲愁
情怀
。“桃李依依”本是明媚春光,但春却已
溜走
。正仿佛
人生
中
岁月
流逝总是无可
挽回
,一个“暗”字,依恋之情俱在,无奈之怀别出,含蓄委婉,曲笔有致。
可惜
此景稍寂,于是
作者
笔锋一转,“谁在
秋千
,笑里低低语”,以
活动
的景色与上句
形成
对比
,借以昭示
主人
公欲静
不能
的
心情
。这种
对比
和反差是如此巨大,春光虽好却偏要
溜走
,他人欢情而唯我独伤,相映见意,别具深韵。
最后
二句“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
没个
安排
处”直抒胸臆,张口即出,语尽而情
不绝
,言收而意更进,
主人
公千愁万恨在心头,
无人
能解无处平的
情怀
喷薄涌出,无以自收。
全词多用白描
手法
,信笔画之,信手拈之,但一切景语皆为情语,这是
李煜
词作的基本风格。这首词写愁情春恨,多用
对比
,多
造反
差,实是用心去见景,用情去感物,其中
作者
的心境总与
现实
景象有极大的对立,因此也才有人指出词为
李煜
晚期的
作品
,不无
道理
。
总看全词,质朴无华,淡雅疏朗,含蓄悠远,有“疏而能深,淡而能远”的
艺术
风格。
说实在的,自
李煜
发明
了
“
秋千
佳人
笑”
这一意象后,
后世
不少
文人
都有过模仿,但仿出
水平
的却不多,直到100多年后,
苏轼
仿出了这首《蝶恋花.春景》。论
名气
,
苏轼
这首词确实
胜过
李煜
。但大家仔
细品
读其中“墙外
行人
,墙里
佳人
笑”一句,显然是模仿
李煜
词。
蝶恋花·春景
作者
: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
飞时,绿水
人家
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
何处无
芳草
!
墙里
秋千
墙
外道
。墙外
行人
,墙里
佳人
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
这首词的大意是: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
燕子
在
天空
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
人家
。柳枝上的
柳絮
已被风吹得越来越少,
天涯
路远,哪里
没有
芳草
呢!
围墙
里有位
少女
正荡着
秋千
,
围墙
外
行人
经过,听到了墙里
佳人
的笑声。笑声渐渐就听
不到
了。
声音
渐渐消散了。
行人
怅然,仿佛自己的多情被
少女
的无情所伤。
苏轼
这首词是伤春之作。
苏轼
长于豪放,亦擅婉约,这首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
有情
理,
人们
仍用
“何处无
芳草
”
以自慰自勉。
作者
的
“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不仅仅
局限
于对“
佳人
”的
相思
。
这首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
爱情
故事
的
片段
,未必有什么寄托。
只是
一首很好的婉约词。
王士祯
《
花草
蒙拾》
所说
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
未必能
过。”同时指出这首词与风格婉约的
柳永
词不相上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
开头
一句描写的是暮春景象,这是说,暮春时节,杏花
凋零
枯萎,枝头只挂着又小又青的杏子。
作者
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
开始
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
红色
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
开始
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他特别
注意
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
透出
怜惜和喜爱,有
意识
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燕子
飞时,绿水
人家
绕。”
燕子
在空中飞来飞去,绿水环绕着一户
人家
。这两句又描绘了一幅美丽
而生
动的春天
画面
,但
缺少
了花树的点缀,仍显美中不足。
“绕”字,曾有人
以为
应是“晓”。通读全词,
并
没有
突出
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
显得
没有
着落。而
燕子
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
行人
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棉吹又少,
天涯
何处无
芳草
?”
树上的
柳絮
在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春天行将
结束
,难道
天下
之大,竞找
不到
一处怡人的景色吗?
柳絮
纷飞,
春色
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
芳草
青绿,又自是一番
境界
。
苏轼
的旷达于此
可见
。“
天涯
”一句,语本
屈原
《离骚》“何所独无
芳草
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
屈原
的话,其
思想
与
苏轼
在《定
风波
》中
所说
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最后
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
岭南
。此时,他已人到
晚年
,
遥望
故乡
,几近
天涯
。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
柳絮
何其相似。
上阕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虽
也有
些许亮色,但由于
缺少
了
花草
,他
感到
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
正如
作者
此时的心境。
作者
被贬谪在外,
仕途
失意又
远离
家人
,所以他
感到
孤独惆怅,想
寻找
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
心情
更糟。上阕表达了
作者
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
事物
的
追求
。
“墙里
秋千
墙
外道
。墙外
行人
,墙里
佳人
笑。”
墙外是一条
道路
,
行人
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
秋千
的
声音
,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
女子
在荡
秋千
。这一
场景
顿扫上阕之萧索,
充满
了
青春
的欢快
旋律
,使
行人
禁
不住
止步
,用心地
欣赏
和
聆听
着这
令人
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
作者
在
艺术
处理
上十分
讲究
藏与露的
关系
。这里,他只写露出
墙头
的
秋千
和
佳人
的笑声,其它则
全部
隐藏
起来
,让“
行人
”去
想象
,在
想象
中
产生
无穷意味。小词最忌
词语
重复
,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
重复
,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
生活
,年轻而
富有
朝气的
生命
;墙外是赶路的
行人
。
行人
的
心情
和神态如何,
作者
留下
了空白。
不过
,在这无语之中,有一种
冷落
寂寞之感。“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
行人
伫立良久,墙内
佳人
已经
回到
房间
;也许是
佳人
玩乐依旧,而
行人
已渐渐走远。
总之,
佳人
的笑声渐渐听
不到
了,四周
显得
静悄悄。但是
行人
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
下来
。墙院里
女子
的笑声渐渐地
消失
了,而墙外的
行人
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平。他听到
女子
甜
美的
笑声,却一直无法
看到
女子
的
模样
;
心情
起伏跌宕不已,而
女子
也并
不知
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
男子多情,
女子
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
爱情
来
解释
,有
感怀
身世之情,有
思乡
之情,有对年轻
生命
的
向往
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
有情
”之人;而
佳人
年轻单纯、
无忧
无虑,既
没有
伤春感时,也
没有
为
人生
际遇
而
烦恼
,真
可以
说是“无情”。
作者
发出
如此深长的
感慨
,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
什么样
的思绪,对此,他并没
回答
。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
向往
,也许是对
君臣
关系
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
感慨
,也许是对
人生
哲理
的一种
思索
和
领悟
,
作者
并未言明,却
留下
了丰富回味、
想象
的空白。
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
行人
对墙内
佳人
的
眷顾
及
佳人
的淡漠,让
行人
更加惆怅。在这里,“
佳人
”即
代表
上阕
作者
所
追求
的“
芳草
”,“
行人
”则是
词人
的
化身
。
词人
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
表现
了其抑郁终
不得
排解的心绪。
综观全词,
词人
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
可以
算是
一种特殊的景观。
词人
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
实地
反映
了
词人
的一段
心理
历程
,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
透出
伤情,
意境
朦胧,韵味无穷。
综上,就这两首词,客观地说各有
优势
,
高下
难分。论
文采
和
意境
本身,笔者
认为
李煜
胜出。只说上阕
写景
部分
,就远非一般
词人
所能
及。
李煜
词通篇都在写“愁”,却
并
没有
点破它,真正地
做到
了一切景语皆
有情
。论
精神
内核
,则显然
苏轼
更胜一筹,其中的
名句
安慰
了
后世
不少失意人。这样两首
作品
,大家
更
喜欢
哪首呢?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