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唐朝诗人的一首诗,黑了刘邦项羽1000年



刘项原来不读书,成了草莽英雄的代名词,现在还成了网络上反智主义宣言,好像知识越多越反动,只有文盲才能建功立业。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

刘项原来不读书出自唐人章碣的焚书坑》,其全文为: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大意其实就是秦始皇害怕别人读书读多了有造反念头,所以把书都烧了,结果没想到跳出来造反刘邦项羽都是读书的。以此来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政进行嘲讽


就是说,这里的刘项原来不读书其实为了对秦始皇焚书进行反讽而进行文学创作

那么刘项到底读不读书呢?

01
 刘项原来皆读书

刘邦因为《史记留下的无赖印象,以及他讨厌儒生喜欢儒生帽子里撒尿等行为,让大家以为他是一个地痞文盲,但实际上他深藏不露。

还在少年时,刘邦就跟发小卢绾一起读书,《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载:
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
他们的先生,按明朝《丰县志》的记载,名叫马维。刘邦虽然读书不是很认真,但他天资不错,学到不少东西张良后来就对刘邦学习能力震惊感叹说“沛公殆天授”。

那么他究竟学到了些什么呢?

刘邦张耳门下游侠几年,回乡后,打算安家立业了,于是去应聘秦王朝的吏。

秦朝当吏要什么条件呢?一是要有一定的家产避免因为贫穷而贪污;二是要通过测试,测试的内容包含书、算两项,因为识字才能看懂行政文书,会算才能统计赋税。


那么识字要识到什么程度呢?萧何根据秦律制定的汉代《尉律》,要求如下:

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

“讽籀书九千字”,这句话解释很多,综合几家的解释,是要背诵《史籀篇》九千字,才能当吏,而刘邦当上了。
《史籀篇》是编成韵语的字书,当然背九千字是对廷尉属吏的要求可能比较高一点,但普通的吏因为要处理文书,要求肯定也低不到哪里去,刘邦能一次性背几千字出来,今天一般大学生貌似是办不到的。

至于刘邦儒生很不客气,那是因为他主要受秦国法家思想和楚地黄老道家思想影响,对儒家思想不太感冒,但统一以后在陆贾影响下也开始重视儒家作用了,刘邦的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就是一代大儒。

所以汉高祖刘邦文化水平,远超我们意料之外,绝不是流氓地痞四个字可以概括的。

西楚霸王项羽——著书立说

史记》里面说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学兵法只是略明其意,好像文化程度不高。但细看历史,这是太史公为了体现项羽个性使用文学手法

项羽“学剑不成”,却能以一敌百,一骑当千,还要怎么样才叫“成”呢?所以他学书、学剑都是有“成”的,学剑的成就有史实作证,学书的成就同样有:
项羽在《汉书·艺文志》中有留下兵法《项王》一书。能够著书立说,识字和写作当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项羽都有兵法著作传世了,太史公还说他学兵法只是“略明其意”,还真不拿他当外人啊。

另外,彭城项羽妾室的墓,北齐时被掘,出土了《道德经》、《孝经》等各家典籍,也可以侧面说明项羽家的书香氛围。


北宋英国公夏竦古文四声韵》序中载:

唐贞元中,李阳冰子、开封令服之有家传古《孝经》及汉卫宏《官书》两部合一卷,授之韩愈。……又有自项羽墓中得古文《孝经》。

南宋谢守灏记述老子神话的《混元圣纪》载:

今检他书,所引老子,……文字微有不同。唐傅奕考窍众本,勘数其字,云:项羽本,齐武平五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得望安丘之本。

西周以来,“礼、乐、射、御、书、数”是华夏贵族必修的六艺,其中书就是识字和书写

虽然楚国出于南蛮,但从春秋后期开始已经华夏化了,项羽身为贵族子弟,虽然是亡国之余,贵族教育不会落的,绝非如我们想象的一勇之夫。


其实别说刘项,连那位一直被称为农民领袖陈胜也是读书识字的,甚至一般秦人可能识字的也不少,否则,在鱼肚子里塞什么小纸条会有什么用呢?

不仅刘项其实读书的,通观二十四史,就没有几个开国皇帝是不读书的。


02
满腹经纶的开国之君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史记载他年轻时曾游学长安,对《尚书》是“略通大义

《尚书》为当时的五经之一。五经为当时西汉朝廷官方认可的最高学位,特设五经博士以讲学。而当时的儒生只要能够通晓一门,便可以经学鸣世,作为经学家而受人尊重


那么刘秀为何略通《尚书》呢?

因为他除了是南阳土豪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太学生。放在今天,那就是清华北大的在读生,甚至比清北还牛。毕竟当时的太学生通往仕途的路子,比之今天可要通畅太多了。
到了三国时期,开国君主们也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学霸。比如孙权,自个喜欢读书就算了,还劝吕蒙读书,并且给吕蒙开了一个书单

吕蒙读了半年书就让学富五车的鲁肃刮目相看这点来看孙权开的这个书单的品质,肯定是非常之高的。能开出如此高品质书单的,其学识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至于曹操老板就更不必说,虽然有着宦官之后的黑历史,但人家可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称为三曹。其写的《观沧海》《龟虽寿》等诗歌更是千古名作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备罗贯中仅仅因为一句“织席贩履”就把人家黑成鞋贩子,误导了一大群人。确实刘备是曾经“织席贩履”不假,但根据史书记载,那仅仅人家小时候帮老妈的忙补贴家用而已。

而且考虑刘备家有刘元这个大土豪当赞助人,加上当时品评士人以孝道作为首要标准情况下,他老人家是不是在作秀给自个履历贴金也未可知


总之,可以很明确的是,刘备自小就和其他宗族子弟一起,在村里的村学里读书。东汉时期学校管理很严格,王充《论衡·自纪篇》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刘备因为贪玩,没少被老师责罚。但肯定不是什么目不识丁的文盲

下来刘备就更牛了,跑去给卢植当学生了。

卢植什么人?当时名闻天下的大儒,年轻时和经学大师郑玄拜入大儒马融门下,凭借勤奋很快得到侍讲的待遇,成为马融的高徒。后来因病归乡,但依旧为世人所重。


刘备在卢植门下,不仅学了五经,还学过《荀子》《韩非子》。也就是说,在曹刘孙三人里,刘备可以说是学阀背景最为浓厚的。

而他日后之所以能闻名天下其实并非因为他那个不靠谱的皇族身份而是因为他实打实的学阀背景。

由此可见曹操刘备孙权三人,都是实打实的学霸根本不是什么目不识丁之人。


其实这个名单还能开得很长很长,比如前秦皇帝符坚便以通晓儒家经典而著名。出身下级士族的刘裕则自幼好学,通晓五经。


萧梁一家子更不用说了,虽然治国能力不大行,但一个个都是书虫学霸。至于宋太祖兄弟,更是崇儒好学,特别是太宗,成天就和赵普等儒生在一起

可以说,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除去少民政权文盲是极少的。即便有个别君主真是文盲,也都努力学习,或者尊重文化其实,就算黄巢洪秀全也都不是文盲

天王知识水平可能差了点,但人家黄巢可是考过秀才的,一首不第后赋菊(《菊花台》)更是霸气侧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