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为了当上官,孟浩然写两首千古名作,一首令人赞叹,一首令人惋惜!


古代读书人对于步入仕途有着极大的执念,寒门子弟希望能够凭此出人头光耀门楣,富家子弟则是希望能够延续家族辉煌

想要步入仕途科举考试就成了每位读书不得面对的考验,但是科举考试录取比例之低,只能让很多读书人望榜兴叹。而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就是这万千落榜考生中的一个。


孟浩然早年也有志用世,但是一开始他却选错了方向,想通过干谒公卿名流得到他们的引荐,以求步入仕途机会奈何蹉跎十余年,除了朋友天下仕途野望却是没有丝毫进展。

于是在快40岁的时候孟浩然改变策略选择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名落孙山。不过他却没有放弃机会,哪怕科举未中依旧选择留在长安寻找翻身机会

据《新唐书》记载,当时孟浩然王维很投缘,王维经常邀请他去官署,闲暇之余两人饮茶品诗也是别有滋味。有一天孟浩然又到王维这里消磨时间,不料玄宗突然驾到,在当时普通人在官署是要治罪的,所以王维慌忙将孟浩然藏在了床下。



不过王维一直想找机会帮助孟浩然。于是,在与玄宗谈话时,王维说出了实情。玄宗听闻后,不仅没有怪罪,相反还很高兴,因为当时的孟浩然已经名满长安。于是,玄宗便将孟浩然唤出,问他有什么好诗。孟浩然便吟诵了下面这首诗
《岁暮归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

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

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

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

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

“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据说,孟浩然当时吟诵这首诗时候玄宗都没听他诵完,只听到“不才明主弃”这一句时,玄宗便恼怒地说:“是你自己不求仕,我也没有弃用过你,你怎么能诬陷我?”之后,便拂袖而去

得罪皇帝孟浩然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不过他的致仕之心却依旧没有熄灭。公元733年左右,孟浩然再一次前往长安寻找机会,这一次他找上了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于是便写了首诗赠给张九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

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据说,这首投赠诗最终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依旧未能给孟浩然带来一官半职。其实想想也能理解,毕竟他的“不才明主弃”被皇帝当面驳斥,张九龄当时又哪敢举荐他。


总之,这两首千古名作,一首令人赞叹,一首令人惋惜。不得不说,孟浩然仕途之路实在是太艰难了,本来面见皇帝的大好机会摆在自己面前,却因为情商堪忧而错过良机

痛定思痛,情商爆表,却因为自己挖的坑,而导致功败垂成。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