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中华第一善书《了凡四训》,善心改变命运


《了凡四训》是明代名士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的告诫书。全书共四个章节,包含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学说,并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曾国藩在读了《了凡四训》后,对袁了凡推崇备至,并将这本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而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则更是投资拍摄了《了凡四训》电影

在这本书中,袁了凡以其毕生学问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儿子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命运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立命:命由我作,福由我求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命运来束缚我。在《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不要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是改造命运原理

造命的是天,而立命的是我。只要努力多做善事,广积阴德就能求福造人。

通过了凡的经历说明命运可以改变的,因此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要建立改变命运的信心。因此,人若能为“厚”,即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此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为“薄”,即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必将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消亡。即佛门讲究因果报应

佛教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召而成。因此,众生生死轮回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召。而我国古代就有“相由心生,相随心改”。因此,要一心一意培养善良之心,多行善事,这种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邪恶的念头就无法乘虚而入了。

最好做到刚一萌生邪念就有所觉察,刚一觉察就立刻扑灭,这样就不会犯下过错了。如果不到这一点,据应该退而求其次,在想清楚道理之后对错误加以改正。同时,要经常反省自己。当意识到不好的情况发生时,要立刻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改过行善就是改命开始

个人出生死亡不断积累自己的错误,这些错误形成一个“势”或者说“气场”,这些恶“势”不断蚕食人的好运。但事实人们明白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勇气,没有决心改正,这也正是层次越低的人越容易放纵自己的原因,他们无力控制自己错误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了凡四训》中,算命先生推算主人公袁了凡推算终生吉凶祸福:哪一年考取第几名,哪一年应当补廪生,哪一年应当做贡生,等到贡生出贡后,在某一年,应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做县长三年半后,便该辞职回乡。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就应该寿终正寝,可惜命中没有儿子

后来机缘巧合,袁了凡在栖霞山结识了云谷禅师禅师问他:“你认为自己应该功名应该儿子吗?”了凡说:“官场的人都有福相,而我的相貌轻薄,又未能积德造福,加以不耐烦重,度量狭窄,纵情任性,轻言妄谈,自尊自大,等等等等”

云谷说:“只要了解自己的因素,是造就人生吉凶祸福关键,将不好的习性尽量改掉。化吝啬为施舍;偏激为平和;虚伪为虔诚;浮躁为沉稳;骄傲为谦虚;懒散为勤奋;残忍为仁慈;刻薄为宽容;尽量积德,尽量自爱。你只要将本来就有的道德天性扩充起来,尽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积一些阴德,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别人要抢也抢不去,那有可能享受不到呢?”

袁了凡相信云谷禅师的话,向他拜谢,接受他的指教;同时把从前所做的错事,所犯的罪恶,不论大小轻重,到佛前去全部出来,发誓要做三千件善事,来报答天地先生我的大恩大德。

他从以前的糊涂随便、无拘无束,变得小心谨慎、戒慎恭敬,即使是在暗室无人地方,他也警惕自己不要错事而获罪于天。碰到别人讨厌他、毁谤他,他也能够淡然处之,不与计较。

第二年,到礼部去考科举,按孔先生算的命,他应该考第三名,哪知居然考了第一,孔先生的话开始不灵了。孔先生没算出他会考中举人,哪知到了秋天乡试,他竟然考中了举人,这都不是他命里注定的。

从此,袁了凡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努力自省改过,尽力修身德行善。结果真是“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袁了凡于辛巳年有了儿子取名叫天启。后来他还高中进士,官位追增到尚宝司卿。五十三岁那年并无灾病,享寿七十四岁。

袁了凡六十九岁时,为了教戒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真相,明辨善恶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美德,以他自己改变命数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完成了后来广传于世的《了凡四训》。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