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谚语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蛙声蝉鸣,草长莺飞,绿肥红瘦,云卷云舒,万物进入生长的旺季,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分别是(这些要记的滚瓜烂熟):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夏,大也。——《尔雅》)。万物至此经已长大,得名立夏。
先看后面的从“夊suī”就是脚,从“頁(页)”就是头,从jū,这个字打不出,就是上图红色圈出来的,就是现在“掬”的意思,两只向下的手在掬东西。
再来看“中国之人也”这句,我们被称为华夏民族,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里讲:“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接下来再来看甲骨文,下面是个跪着的人,就是“頁(人头)”(对比下下面的“页”的甲骨文,圈出来的那两个的写法。)上面的是“日”。
那这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在跪拜太阳,或者说在跪拜天。敬畏太阳、天地的这个民族称为“夏”。
还有的解读是说表示族人观察太阳位置,而当夏天正午太阳在头顶时,出现了影子最短的现象,彼时之时节,便被这个族群,称之为夏天、夏季!
这些问题我们有兴趣再研究,具体的这些工作还得让专家去做,我们只是为了用就可以。这样知道了后,就不会把“夏”字上面的部分少写一横写成“百”了。
“夏”字还读jiǎ,这个恐怕很多人不知道,《礼记·学记》里有:夏楚二物,收其威也。不是夏xià楚,是夏jiǎ楚。夏jiǎ就是榎,是一种树;楚就是荆,荆条,负荆请罪。所以“夏jiǎ楚二物,收其威也。”的意思就是教师使用的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的。
节
气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
二候蚯蚓出
三候王瓜生
说的是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至此节气,天地万物将迎来由生到长的转折,并由此进入一个辉煌的时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古时候的诗人对于立夏充满了热爱,写下了无数溢美之词。
立夏时节
立 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阮郎归·立夏》
未知:张大烈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
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绿阴遍野,风暖昼长,横塘新荷,花丛蝶忙,一片初夏时节的景象宛然在目。仰看雏燕惜花,双衔归梁,恍觉物各有情,不禁酒后诗兴大发。
《立夏》
宋代: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夏》
宋代: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立夏前二日作》
宋代:陆游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清代:陈维崧
每到春馀,便过君家,来冲绮筵。
正楝花风里,金铃细响,湖山石畔,绣幔低褰。
绿叶扶红,琼酥衬紫,三种倾城各自妍。
疏狂客,更诗催弈圣,酒引僧颠。
事去休提,愁来须谢,眼底明妆尽可怜。
春归矣,仗花间蜂蝶,邀取春还。
清代:曹尔堪
满天飞絮,正夏初临也,晴和时节。
嘶断玉骢斜照里,乱扑银鞍如雪。
竹粉新含,蜂黄渐褪,巧剪雏莺舌。
先裁白苧,楝花开后微热。
且放小艇随流,言寻胜侣,酒茗香清绝,
鹅炙鱼羹供一饱,蔬笋不妨频摘。
剑吼龙堆,轻翻鹿苑,往事闲中说。
留春春去,似人容易离别。
《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
宋代:项安世
《立夏日作四绝 其三》
宋代:谢薖
熨得絺衣一番新,幅巾轻软最宜人。
花时气暖长愁夏,竹里风微又胜春。
《立夏日示陈安国宣义》
宋代:郭祥正
昨日春归尽,轻衣畏暑侵。
落花空眷影,新叶自成阴。
书永惟便睡,蝉清稍伴吟。
小团宫样茗,分酌莫辞深。
《宫词》
宋代:杨皇后
落絮蒙蒙立夏天,楼前槐树影初圆。
傅闻紫殿深深处,别有薰风入舜弦。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四》
宋代:杨万里
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绝句 其三》
南北朝:王谌
却从立夏晴多日,策杖闲来看绿阴。
《见莺三首》
宋代:白玉蟾
鲜怡寡乐负清明,帘外花如红泪倾。
又是残春将立夏,如何到处不啼莺。
《喜晴》
明代:张宇初
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
树深添雨润,溪落见人疏。
夕照斜依竹,园花落近书。
年来惟懒拙,殊觉称幽居。
《客中初夏》
宋代:司马光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农历)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朝向着太阳开放的葵花。
立夏谚语
爱“心”更要调情志,立夏时节天气渐热,“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因此,应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通泄自如,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春夏之交,早晚温差较大,空气湿度增加,要防止湿、寒困身引发疾病。因此,建议早晚外出的人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避免在潮湿的地方久留。
防过敏除了要避开过敏原之外,最根本办法还是调理好体质,提高免疫力,推荐晒项背。由于背部有各种重要俞穴,因此晒太阳以晒项部背脊为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春夏之交空气湿度大,脾为湿土之脏,湿邪最易犯脾,易致脾失健运、脾胃不和,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胀、大便不成形或粘腻不爽等症状。
自然界阳气骤升,春阳内应于肝,易引起肝阳上亢,继而诱发春末常见的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牙痛、头痛眩晕。
养生要“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做任何事要符合天道。《黄帝内经》讲了四个养生方法:饮食要食饮有节、起居要起居有常、运动要不妄作劳、精神做到形与神俱。
中医认为,夏季五行属火,五味对应为苦味,五脏对应为心。故在饮食方面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及上火的发物,以免造成身体内火过盛,加重胃肠负担,引发痤疮、口腔溃疡、腹胀、便秘等。如果实在没管住嘴,可以适当进食苦瓜、苦菊、苦荞麦等食物,有助于清热泻火,缓解上述症状。
此外,有些人夏季心火过旺,心火克肺金,肺五味对应为辛味,可以适当进食生姜、紫苏、香菜、洋葱等辛味的食物,帮助肺气宣发,有助于预防夏季常见的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同时注意食用一些养肺的食材,如白扁豆、银耳、杏仁等。心火若过旺,可以反侮肾水,也要兼顾多食一些补肾的食材,如桑葚、黑米、黑豆等。
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平日多吃蔬果、粗粮、鱼、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养心。
同时平日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多喝一些汤,增强食欲,但少喝冰镇饮料等。在这个时节,果蔬品种繁多,尤其是一些深色的果蔬含的植物化学物质丰富,可补充丰富的营养素。
立夏后,昼长夜短,此时因顺应大自然阳盛阴虚的变化,晚睡早起,增加午睡。这里的“夜卧”是相对于秋冬季入睡时间而言,并不是建议人们熬夜晚睡,并且在保障睡眠时间的前提下,适当地早起。在进入立夏之后,午间适当休息,有助于恢复体力,还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从子午流注的角度看大家”子时要睡觉,尤其孩子要多睡,卯时起床吃饭,午时睡午觉,酉时吃晚饭。晚上要少吃东西最好不吃夜宵。
《黄帝内经》提出“无厌于日”,意思是多与阳光接触,增加户外运动,不能过度防晒。建议在清晨、傍晚等气温、光照合适的时候,适当外出活动,接触阳光,以微微出汗,促进气血循环。
夏天天气热,运动量不要大,可根据不同年龄选择运动强度,年龄稍大的人不做剧烈运动,可公园散步、慢跑,易道功也很好。
炎热之时人们容易心烦、焦躁,不良情绪会影响体内气血的运行。可以通过书法、绘画、下棋、音乐等爱好,使心“静”下来,保持舒畅的情志。
情志方面,要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压缩为怒、喜、忧、思、恐),五志与五脏和季节都有对应,因此夏天要更快乐些,但又不能大喜。总之要保持情绪平和。
另外,情志间会有相生相克。夏天人难免烦躁激愤,情绪怎样保持平和?教授教大家一个小方法,当遇到事情想发火发泄时,先挺5秒钟再继续,情绪激烈程度就会被控制。
心神,第一个层面“情志”是喜、怒、忧、思、悲、恐、惊那些情绪要控制。第二个层面是“心智”,就是思维方式要改变。第三个层面“心灵”就是一种道德的层面,最后要变成一种信仰,是最高层面。
道德养生,“道”偏道家,是无形的,是心性自性是最高层面,“德”偏儒家,是仁义礼智信等看得见摸得着的。这里的“道”不是孔子主张的“道德”是老子的“道德”。
“德”是道的外在体现。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要有德还要能表现出来。追求成就但又不要为了追名逐利而做。“德”是把内在的“道”彰显出来,“仁、爱”要做出来,用行为表现出来。一方面是敬业、是仁是爱。一方面表现在才艺上,有爱好如乐器、唱歌,自己娱乐还与大家同乐,就是有直心,才艺也是一种“德”的行为举止。
立夏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