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鲍鹏山、钱穆、叶嘉莹、杨绛、梁启超给你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文 | 鲍鹏山文学博士、作家学者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研究


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两千年以前的东西了。这么问的,实际他已经预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读《论语》有用吗?考试有用吗?找工作有用吗?对比一个信仰基督教的人,他为什么不会问为什么要读《圣经》这样的问题


首先,他读《圣经不会想到有用的问题其次,他即使想到《圣经》的功能, 也会明白圣经》在帮助建立一个信仰体系,给他一个人生依据。但是在中国,为什么要读《论语》,仍然会被作为一个问题不断被提出来,把不是问题问题变成问题。既然一定要回答,那我就来试着回答


论语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在于有三个体系。



一、《论语》是知识体系


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


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自己;

二,正确认识人和环境

三,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



二、《论语》有一套价值体系


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社会理想社会什么样政治理想政治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来,一句话:什么样人生理想人生第二个体系,教会孩子价值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


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前面谈到,信是对不确定东西信,基本的价值观不需要验证需要认同。那么,什么叫仰?是相信一个比你高的东西相信一个引你向上提升东西。它不叫信服,它叫信仰,要往上看。所以,信,就是相信一个不确定东西;但是这个不确定东西,必须是让你想向上走的。不是什么不确定东西都能信。让人堕落东西不能信。信一个不确定的但引领你往上走的,才叫信仰


人类是高贵的,但一定要记住一点:人类的高贵,并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身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人性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人类的高贵,往往体现在某一些非常特殊的伟人身上,他们代表人性的光辉,人类的高贵,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要仰望这样的光辉,这就叫仰,信仰论语》,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信仰


人活在现实世界里,但是现实世界只是“实然的”世界,人追求的是“应然的”世界人类世界和动物世界不一样,动物总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人类改变环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人类向往的更美好的世界便是应然的世界人类失去对应世界向往人类将会怎样?


我们不仅生活现实生活中,我们还生活想象世界中。构成我们活下去理由不是此刻的世界而是想象世界,一个比今天的世界更美好的世界人生各有缺憾,但活下去,不就是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人生吗?教育,不就是让人建立一个更好的自己吗?一个孩子降临到你家,就是要让他的人生变得更美好。教育就是人生变得更美好。没有对这个应然世界想象,搞什么教育呢?



三、《论语》提供给我们一生依据


读《圣经》,在于获得人生依据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人。正如论语》也在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也是给我们一生依据论语》关乎理想、关乎价值判断,不理解这一点,永远不会明白文化是什么。


今天讲素质教育,搞素质教育,为什么那么多年搞得不理想?因为把增长知识误解提高素质了,把技能教育误解为素质教育了。会弹钢琴,会写书法, 会跳舞表演,是素质高吗?不是。把孩子累死了,素质也提不高。因为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不是卷子上的标准答案素质,是价值判断力。


孟子是非之心,智也。是非,是一个人智慧本质懂得判断是非能够价值选择才是素质。素质,就是孟子讲的“四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个人,有同情心;一个人知道羞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个人知道辞让,人间总有争夺,有争夺总要有辞让,这才叫文明;一个人,能懂是非,能判断是非,这四心,合起来就是四个字:仁义礼智,这才是素质。


这四个字,我们的教育都在强调,都在提倡,但是效果一般。为什么?因为没有落实在基础教育的教材上,不会帮助教育形成知识体系价值体系不会建立人生信仰精神依据文化落到实处, 就是进入基础教育教材。




 钱穆论语是一部中国人人必读的书

  ——摘自《孔子诞辰劝人读论语并及论语之读法》


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人人读书

论语并不难,一个高级中文中学的学生,平直读其大义,应可通十分之四乃至十分之五。

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俟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如是反覆读过十遍八遍以上,一个普通人,应可通其十分之六七。如是也就够了

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整部论语,共四百九十八章;但有重复的。有甚多是一句一章,两句一章的。再把读不懂的暂时跳过,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自二十岁起到六十岁,应可读论语四十遍。

若其人生活,和书本文字隔离不太远,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时工夫,应可读论语一篇。整部论语共二十篇,一年以五十一星期计,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自二十到六十,应可读论语一百遍。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因此,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叶嘉莹一生受益于《论语》的非常多

——摘自《诗教生涯,感发生命


平生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从中探求、体会这一份活泼的、可以使精神提升起来生命力量。也正是从这一点来说论语》是对我平生影响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书。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累积,我对于当年所不能理解的“仁者不忧”及“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等言语,也开始逐渐有所理解体悟……
作为一个自幼诵读《论语》而受益者,我却想藉此机会对有心诵读《论语》的少年,再说几句话。那是因为,我此前找出一册朱熹的《论语集注》阅读。方一开卷,就在序里面看到几句极其值得注意的话,那是朱子引程颐的几段话,其中一段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又有一段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等人便是不曾读。”

论语》一书的可贵之处,就在其语言简短,各自独立成章。悟到一句话,就有一句话的受用,而且所悟之道随年龄、体验之不同而与日俱进……


杨绛:《论语》是一本有趣的书

——摘自《我是怎样读〈论语〉的》


“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孔子最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钱钟书曾问过我:“你觉得吗?孔子喜欢子路。”我也有同感。子路很聪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许多弟子里,他最真率,对孔子最忠诚,经常跟在夫子身边。孔子一声声称赞“贤哉回也”,可是和他讲话,他从不违拗(“不违如愚”)。他的行为,不但表明他对夫子的教诲全都领悟,而且深有 修养孔子不由得说,“回也非助我者也”,因为他没有反应孔子只叹恨“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路呢,夫子也常常不由自主地称赞,例如“由也兼人”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子路无宿诺”等。子路听到夫子的称赞就喜形于色,于是立即讨得一顿训斥……


我们看到孔门弟子个人一个样儿,而孔子对待他们也各各不同,我们对孔子也增多几分认识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爱音乐,也喜欢唱歌,听人家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大概是要学唱吧!他如果哪天吊丧伤心哭了,就不唱歌了。孔子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论语》是一本有趣的书。



梁启超:受持一两语,便可以终身受用
  ——摘自 《读书指南

读《论语》,我个人认为较简易且善良之方法如下:


第一:先注意后人窜乱之部分剔出,以别种眼光视之,免使朦混真相

第二:略依前条所分类,将全书纂钞—过,为部分研究

第三:或作别种分类,以教义要点——如论“仁”、论“学”、论“君子”等为标准,逐条钞出,比较研究

第四:读此书时,即立意自作一篇孔子传或孔子学案,一面读便一面思量组织法且整理资料,到读毕时自然能极彻底极正确的了解孔子

第五:读此书时,先要略孔子时代背景。《左传》、《国语》,实主要之参考书。

第六:此书文义并不艰深,专读白文自行演绎其义最妙。遇有不解时,乃翻阅次条所举各注。


右所学者,为书本上智识方面研究法。其实我读《论语》之主要目的,还不在此。论语》之最大价值,在教人以人格修养修养人格,决非徒恃记诵或考证,最要是身体力行,使古人所教变成我所自得既已如此,则不必贪多务广,果能切实受持一两语,便可以终身受用。至某一两语最合我受用,则全在各人之自行领会,非别人所能参预。别人参预,则已非自得矣。要之,学者苟能将《论语》反覆熟读若干次,则必能睪然有见于孔子之全人格,以作自己祈向之准鹄;而其间亦必有若干语句,恰与自己个性相针对,读之别有会心,可以终身受持之用也。论语》文并不繁,熟读并不费力,吾深望青年勿蔑弃此家宝也。


杨朝明:我们现在的许多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都受到孔子和《论语》的影响
如果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大树,这棵大树的主干就是儒家文化大树的根部则是孔子以及包括孔子在内的先哲们。大树树干之所以粗壮,就是因为大树的根扎得深扎得牢。孔子思想中华文明形成延续发展几千年的影响从未中断。因此,杨朝明院长表示了解中华文化应该从读《论语开始

我们现在的许多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都受到孔子和《论语》的影响。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21世纪为人处事准则。再比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的话,“战争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语道破千年。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