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论语》最影响我的三句话——闻鸡起读青竹简班心得(一)


论语》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三句话
陶俊丽
论语》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经典,闪光的思想,闪光的语言,闪光的形象,每一章里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对我影响深刻的不止三句。既然作业布置下来,那就在这星光闪耀中撷取三颗吧,他们是我心头最亮的星,照耀我一路前行
第一句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爱、正义与道德离我们很遥远吗?不,只要我们怀着对仁爱、正义和道德向往追求,那它们就能实现,我们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第二句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一个具有真正理性的人,一个把握仁爱本质的人,一个以实现仁爱为己任的人,他的生命可以不像弓箭一样坚韧不折,意志可以不像刀枪一样锐不可当,他责任重大而理想高远。把对仁爱的追求作为自己神圣的责任使命,岂不是极其重大吗?哪怕为之奋斗生命最后一刻,这理想难道不遥远吗?”
第三句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大意是:贤明的君王说,我自己犯下的任何罪行,绝不要归咎于我的人民;而我的人民所犯下的罪行,这些责任都归于我自己……任何一个地方百姓有罪,责任完全在我,由我一个人承担不要惩罚他们。
这三句读起来铿锵有力,铮铮之音响彻寰宇,在我心头久久回荡,让我对儒家君子情怀肃然起敬。它们曾让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那种生命深处对崇高理想追求的“志”和对社会责任使命担当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深深烙在心坎之上,成为生命里最永恒的记忆——求仁得仁,死而后已。这三句话是理想奋斗使命担当高度概括,是儒家精神的最佳写照,也是成就人生价值的冲锋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生命建设,关乎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当下社会教育乱像频出,一些外来邪恶势力更是心怀不轨,未来国与国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是精神的竞争,这种“软实力”竞争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我们要守住民族魂,护好民族根,给国家民族世界一个美好的未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君子务本”“名也命也”,“君子思不出其位”。作为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多年奔忙在教育一线,如今,再次提起这三句《论语》中的圣贤教诲内心已从波澜起伏转为波澜不惊,因为目标更加明确,心志也更加笃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面对责任使命,吾将吾心付日月,一路追光而行
2024.06.27

论语》中对我影响至深的三句话
周爱东
我们在读《论语》了---“读着读着,渐渐就懂了;懂者懂者,渐渐心就亮了;亮着亮着,渐渐人就乐了;乐着乐着,渐渐人就变了……”老师的一首《我们在读论语了》,道出了我的心声。
“子曰,子曰,子曰……”一句句慈悲的叮咛,像北斗指明方向,像日月开启智慧,启迪人生。掩卷而思,书中有太多的金句句句闪耀的伟大思想的光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谆谆教导人当如何,短短几句话,经纶人的一生准则。《弟子规》可以作为其详细阐释,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事、求学时等应有的礼仪规范,落细,落小。
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就是向古圣先贤效法学道,向能量高的人学。学习重在“习”字上。“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 学习明理,落实到事上。就是说,学习经典应用生活当中。王老师说过:“好学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没有之一。不学习的人,没有成长,在这个世界就会被‘吊打’。”王老师还说过:要把经典生活化,把生活经典化。学习明理,君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宋代理学家朱熹这句话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不能停止应该流水一样不分昼夜地奔流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对事业追求,对生命的把握,要像一江春水一样永不停息。同时,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爱惜时间,把时间用在有意义事情上去。
老师告诉过我们:个人两个日子一定要记住,一个是出生之日----母亲的受难日;一个是为什么出生之日。我们已经来不及年轻,那就选择就认真地老去。经典为伴,把经典当作人生导航,点亮心灯,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2024年5月24日

论语》中最影响我的三句话
王平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是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在这可以称为学习或者道,两者意思大同小异,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而喜爱学习的人不如学习为乐的人。
尹氏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
《朱子语类》中说,“知之者,如五穀之可食;好之者,是食而知其味;乐之者,是食而饱。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知之、好之、乐之是循序渐进的三种学习境界就是知道学习爱好学习、乐于学习,举个例子,以前我们上学时学过《论语》中的部分句子,这叫知之;现在每天早上“论语家园”坚持不懈的逐篇逐章学习论语》,这叫好之;学到某句对我影响特别大,落实到实践中,感到收获的快乐,心里无比喜悦,这叫乐之。
乐之是学习时的最高境界。“乐”是内在的心灵愉悦和满足,是学习应当寻求的最佳状态只有发自内心热爱学习、乐于学习才会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朱熹注解说:“三人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一般解释,“三”为虚数,意指多人。朱熹解释,三个人,其中一个是自己,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善,一个是恶。选择善的学习改变不足的。
从这章可以看到孔子为圣的胸怀是普天之下的,人人为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道善恶,可善恶皆可为师。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定的选择判断能力,如何择?如何学?如何做?
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寻绎也。(绎:本义是抽丝,引申为寻求分析。)朱熹先生说,温故而知新是指不断寻求不断分析旧的知识、旧的所闻,从而能够推理出新的内容,推陈出新。
朱熹注解说,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
井中的水不断去取,但取之不尽源源不断,源泉滚滚不舍昼夜。井的意思就是推陈出新,我们掌握旧的知识,再不断分析探索思考、推理、温习就会有新的知识产生,举一反三,这样的人可以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闻一以知十,举一反三,可以源泉滚滚、推陈出新!

论语学习感受最深的三句话
赵林玉
青竹简者譬喻新时代青年才俊者;青竹人才者,乃中华经典教育青年才俊者也。学习论语》,在我们青竹简班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模式闻鸡起读青年才俊们在智学多才的老师们的策划布局下,拉开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学习模式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挑战性。我怀着极度敬畏和期盼的心情,被分到了二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那就跟着优秀的老师们且走且珍惜吧!
论语》是天地之道,是圣人之言,是人类智慧结晶。在我的脑海当中,总感觉每句话都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富有哲理,那就写印象比较深的三句吧。
一、 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首先:夫子讲了“学”,要时习之,是乐的。单单一个习字,是复习,是多次学;是践行,是印证,是重复的做。《四书章句》中描述: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心中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也就是我们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书读千遍,其神出现;书读万遍,活灵活现。书常读常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心中喜悦。另一个习就是践行的习,行在生活中的习。郭文斌老师的《走进安详》中有述:习是把“仁”拿到工作生活中去实践,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古之习者:范仲淹岳飞辛弃疾文天祥、谭嗣同等,用他们生命的耀眼弧线划亮了历史天空,是浩然正气的习;清代大儒赵清献“安坐而没”以“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天下”,是慎独、诚于己的习。《论语》中:我欲仁,仁远乎哉?斯仁至矣!我想将“仁义礼智信“习在生活中,那就用行动实现吧。节约用水用电,光盘行动节约粮食,出门行走行事工作等要正心正念正行,都是学问最好的习!当我们习好了,自然不亦乐乎!
其次:夫子讲朋友远方来,是乐的。近者悦,远者来。自然是自己的仁爱、敦厚、善念吸引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同频共振的益友来到自己身边,自然是最开心的事情了。
第三:人不知而不愠,则为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知者无罪,不知事情原由的人是无法怪罪他的,如果怪罪那就是小人常戚戚了。我之前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自己为某件事情气呼呼的,事情缘由人还不知道,所以都是小人行为。我们走在从小人修往大人的路上;笃信好学,见贤思齐。
二、 子曰:“君子不器。”
《四书章句》中: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本书解释只有这些,足矣。各器具不能相通,而成德之士,用无不周。作为一个君子不要像一个器物一样来限制自己!要做通识类的人才。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通”是比较全面的教育,冒天下大道。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遍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成德,通人,都是形而上,都是对身心修炼的存养,都是大道的植入和应用。为什么我们生活中那么多人事业一直不能长久,不能兴旺,是道上的缺失,是没有通才之志,所以不通。所以,我们最应该培养和修炼就是不器,是一以贯之的道,是通识的升华和超拔。道有多深,术有多高。道修于身,术还会远吗?《大学》中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先把自己培养成为综合型的人才,再在专业领域里深挖,就像我们国家小学高中甚至大学部分课程学习都是通识类的教育都是学习语文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数学这些都是道的分支,是能通往各个术类的天理。从《大学》中的记述,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教育课程安排没有毛病的。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上学时候,到他的恩师杨昌济家中拜访,杨昌济先生送给他的八个字是:修学储能,先博后渊。君子当形而上,当积学成德,从而进德修业,不器也!
三、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首先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父母亲如果健在的话,尽量不出远门,出远门,一定要安顿好自己的父母,首先让他们有一个衣食无忧的保障,然后告诉他们,你要去哪里?如果你在远方工作告诉他们,你在哪里工作所在城市住所和小家在哪里。让他们安心放心,以免他们为我们担忧。在我的认知当中,古时候人们旅游意识应该没有那么强,大部分指的是为一些事情出远门了。而现代人们,反而经常出门旅游出门打工,定居在离父母很远的城市。孔夫子的智慧就是这么神奇,能经纬天地,能洞彻千万年;以及整个宇宙天地万事万物。“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看似其貌不扬,但他的意思说明孝的重要性。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其次是说的远游这件事可能跟我们现代的每一个人都能联系到。想起老师讲的倚门而望的情景,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了,前两年网上发布的很多过年时期老人孩子们期盼回家过年画面眼神。有的坐在门墩上,有的靠在门前的大树上,有的坐在门前的草垛前;但盼来的可能是一天两天的陪伴,可能快递送来的几箱过年礼物,甚至是空空如也的失落和流泪,那种心酸不言而喻。当然也有的是开着车,带着媳妇孩子回家老人一起过年的,当然这种最是让家人幸福的期盼。
可怜天下父母心,愿我们都能理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道理;都能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聊表自己的一点孝心,让父母安心、省心和放心
今天写这句话也是事情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让我有切己的体会。刚结婚的前十年,每年回先生过年,他的老家是新乡的一个小村庄。每次回家,都有爷爷拄着拐杖在村口等我们,我们是他长孙长媳。看见爷爷,我们都是下车拉着爷爷的手回家爷爷总是笑呵呵的给我们如数家珍一样说着这一年当中村子发生的无数件他所认为大事。我们有时候觉着他说累了,让他歇一歇,继续让他为我们说,前年爷爷不在了,那一年他99岁。现在写起这些,爷爷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还一直在我们的心中,真的很怀念他。
还有一年过年,我们去了云南。事先和朋友约定云南过年,那时候,也事先和公公婆婆商量让他们一起去,但他们很坚决的说不去,说不方便,不想出门,我们就带着孩子一放假就离开了家。后来,婆婆打电话说,想来郑州过年,那时候我们已经在云南了。父母来郑州过年也是每年的惯例。但是那一年我们没有在郑州,所以父母没有来郑州,后来听说村子里的大部分老人都到孩子们家过年了,剩下老人少之又少。那时候,我和我家先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还是不够理解老人的心呀;老人如果不愿意出远门,我们就守着父母,何况是过年呢!我们从云南回来之后,直奔老家,见到父母婆婆什么也没说,就哭了,我们也跟着哭了。后来我们就决定以后过年再也不出门了,如果出门一定要带上老人。那一次将是我们这辈子对待父母最深的教训,铭记在心的教训。
近两天,我在《论语》家园,主持老师分享最多的就是孝。我们在《论语中学到了什么是孝?如何去行孝,才是真正的尽孝?真的就像老师讲的一样,我们也在嚎啕大哭,也在深深的忏悔,对父母做的太少了,做的太不够,太不像一个子女该做的了。所以,我们远行或者在外面工作都要给父母清楚,让他们倚门而望的那颗牵挂之心得以安放,得以安稳。
学习经典学习论语》是一个悟性自足的过程,有不理解理解,有懵懂到茅塞顿开;也是一个归空的过程,让我们谦卑恭敬,时时倒空自己,空空如也,才能汲取更多的圣贤智慧能量;更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让自己的所学所悟应用生活当中,不断的纠正自己的过往,过,则勿惮改;让自己从理论践行,从小人君子,从小我到大我无我,从书本到活灵活现优秀的自己!
2024年5月24日

论语》中影响一生的三句话
青竹简二组 丁霞
感恩老师创办“闻鸡起读平台,我承认不是一个好学生,跟着闻鸡起读平台只是跟着读读,从没深入的去想过经典中的涵义,但就读着读着心也跟着慢慢静下来了遇事不急躁了,这次王老师分享论语》中影响自己的三句话,这两天我把《论语》又重读了几遍,真是字字是珠玑,句句箴言,通过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三句话是:
第一句“学而第一”中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所要遵守的夲分,在家里是爸妈就尽到爸妈职责,是媳妇就尽到媳妇的本分,是丈夫就尽到丈夫责任,是子女就尽好子女的义务;在单位是领导就尽到领导责任,是员工就遵守好员工的守则,各行各业,每一个人各个角色都尽职尽责回归到自己的本位上,那么道就应运而生了,如果每个人都在道上了,家庭也就多了和谐,更加幸福了,单位也就少了纷争国家社会就会更加稳定了,通过学习,我一定要做一个尽职尽责守好夲份的人。
第二句“宪问第十四”中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不去抱怨环境、推诿责任抱怨别人,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升华,从而实现人生突破智慧提升,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学习人生精神。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命运,有不同的境遇,但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学习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的踏踏实实地努力、自强不息精神,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反思,人的前程都是奋斗出来的,谁奋斗谁就有收获!命由天定,运由己造!命自己立、福自己求!
第三句“里仁第四”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道义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在践行道义问题上置生死于度外,孔子一生都在“为国为民”,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在这个价值面前,其他一概不足惜。所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通过学习,我一定紧跟王老师及各位良师益友的步伐,做一个视权力地位尊严、名利为浮云,抵制各种诱惑,坚守自己的初心,将道义置于最高价值的人,全心全意地为国为民做一些事情
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愿做一个愚、鲁之人
张海玲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孔夫子在《先进第十一》里,这样评价他的四个学生。
高柴愚笨,朴拙一点,举止比较迟缓、迟钝,近愚,不完全是笨的意思
曾参,迟钝,鲁是在愚的当中又带点直,而直的当中又不粗暴,慢吞吞的为鲁。
颛孙师,偏激,子张比较有点固执,有了学问的人,多半易犯这个毛病,大致文人也多固执,这样看不惯,那样看不起。这里所讲的子张有点特殊的个性,就谓之辟。
仲由卤莽。俗气、很粗糙的相似形态。子路做事比较粗暴,讲话也比较豪放。
夫子点评四个学生,一看之下还以为真是这么回事,一琢磨之下又有些不可思议
夫子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如果现在有老师说你孩子愚,作家长的就算不急眼,心里也不会好受。
高柴,子高,历任鲁国费县宰、郕县宰、武城县宰和卫国的士师,是孔子门徒中从政当官最多次、最长久、最公正廉明、最得民心的人,也是孔门中最长寿、最大智若愚的贤孝之才。创办的“高柴书院”影响很大。
享年128岁。著作《子羔》。
子羔,孔子的学生,小孔子30岁。这名学生,出现频率不是很高。“子路使子高为箅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
孔子家语》有段记录,说其“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避难而行,不径不窦。”这段翻译过来是说他,“走路不踩人的影子,惊蛰之时不杀生,万物生长之时不攀折。执丧三年,悲伤泣血,从没有过笑容。远离危险的地方行走不走捷径,也不穿洞与堤坝。这样来看,高柴同学确实是有点“愚”。
比如,大家一起走路结果看他左一跳右一跳的,问他为啥,他说我不能踩别人影子。再如,同学们去郊游,让他打猎弄点吃的,要么去搞点树枝来烧,结果他说“启蛰不杀,方长不折”。在别人眼里,他肯定是个怪人、憨子、傻子、呆子。可就是这个“愚”,令其有所成就。不禁想起前面夫子评价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有时候智慧往往可得,愚却不可及!
可是他的德行,他的高寿,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愚有何妨?
再说“参也鲁”。参,是指曾参,曾子,参与编制《论语》,创作大学》《孝经》等,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被后世称为“宗圣”。这么牛的曾子,夫子的评价居然是“鲁”。何为鲁?迟钝、笨拙,慢半拍的样子。对曾子的印象,“吾日三省吾身”“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士不可以不弘毅”“忠恕而已”“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等等。就这么一个迟钝的、笨拙的、慢吞吞的人,竟然成为“宗圣”。鲁,并不是什么好品质!可恰恰曾子以其“鲁”而成其道,那些聪明才辨之人,反倒落了下乘,无所成就。曾子的“鲁”,蕴含着至诚至笃之心。《朱注》引尹氏曰:“曾子之才鲁,故其学也确,所以能深造乎道也。”
接着说“师也辟”。师,是子张。夫子的评价是“师也过”,子张的性格、才学有点过头。“辟”的翻译,三位先生分别是“偏激”“浮夸”“偏辟”,也有说是“以其志过高而流于一偏也”,才智过高的人容易钻研太深,而有所偏颇。
孔夫子走后,儒家分为八派,而“子张氏之儒”列在最前面。可见他这一派在后儒中,势力是相当大的。位传播儒学做出了贡献。
最后是“由也喭”。由,指子路。子路的性格,前面提到过多次,就是鲁莽、好勇、刚毅、豪迈。喭,指鲁莽,刚烈。当然,从子路不注重衣着来看,这里面还含有一些俗气、粗糙的成分。夫子曾说,“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穿着破旧衣服,与那些穿狐皮的富贵人在一起,而不感到耻辱的,唯有子路了吧?
这里,夫子点评四个弟子,是站在中庸角度,每个人还有一些差距可见能够做到中庸实在不易。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世间人人皆是独一无二,每个人个性特点天赋上有一些差异,可即便是愚、鲁、辟、喭之人,只要肯努力,照样能有了不起的修成。
个人,虽然各具特点,但慕圣贤大道,学圣贤之教言,孝悌忠信,吾日三省吾身,诚于中,次第而进,必能变化气质,造乎圣贤之门。
这一段,启示人们,在修行的路上,性格不是障碍,相反成功关键
言忠信,行笃敬,做躬行君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沿着夫子脚印前行
诚敬是力量之泉,中庸上有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天地之化育。可以天地之化育,则可以天地参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有恒是成功之道;君子以立不易方;学而不已,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我愿做一个愚、鲁之人,跟随我们自己的先生,践迹入室,则愚可破、鲁可化,做中华文明的薪火传人。
2024-5-27

论语》最影响我的三句话
卢爱莲

参加青竹简班的学习,快一年了,觉得自己是班上最差的学生,为了不拖第二组学友的后腿,不管水平怎样,做个听话照做的学生。

昨天青竹简班升级改版要求从《论语》中找出影响自己终生的三句话:

一,子游日: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四书集注》胡氏: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以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

让我想起人与人交往要遵循中庸之道,有界限,不着力,恰当最好。对领导和年长者不必交往过密,否则,对方觉得那是应该的,过去,我与大哥一家交往过密,随叫随到,大小事都管,还怕做的不到位,一次大嫂的色难,让我反省自己的行为觉得轻贱了自己,还难以让对方满意朋友间的交往也要保持中道,重品行轻财富,真正做到朋友之交淡如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样的交往又轻松还长远。

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四书集注》务:专力也,本,犹根也,孝悌是本,孝是德之本,悌是孝的延展。身体健康,国家都是本,没有国家详和的环境如俄乌战争和中东局势等令人忧虑,人的生存没有保障,就没有余力学习;没健康的身体,其他的就无从谈起;我认为学生把学习搞好是务本,员工把本职工作做好即为务本;年长者道德养生,少贪求多奉献,少管闲事少麻烦别人,少占便宜(包括少住院少占用国家医药费),与国家主流同频共振,拥护国家的大政方针,宣讲优秀的传统文化,多读经书,从经典中汲取能量,从而,引领社会之德风,而非为老不尊,给孩子社会添乱。

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就符合道,人是快乐而非焦虑忧郁的,是符合道的,所有经典都是圣贤对我们慈悲的叮咛,我们要坚守文化自信,遵道而行,过无悔人生

三,不迁怒,不二过
《四书集注》迁:转移,不把甲犯的错转移至乙,物错不当成自己错,颜回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也可理解烦恼,做错事烦恼一次,每次的烦恼时间都缩短;学习圣贤智慧,当为为,不当为不为,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按排,当我们错误少了,烦恼少了,快乐就多了。
人事天命做自己能做的,比如:早起.读经典.做饭。
现实中,不按时坐息,晚餐吃的饱吃的快,吃凉的东西和反季节的蔬菜水果,总是多次犯同样的错误烦恼和臆念层出不穷,还唠叨,以后学习经典加强修养身心,践行在家无怨,在邦无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三人行,必有吾师,每日三省吾身。
所以,《论语》是生命说明书,是生命宝典,教我们怎样做事做人只是自己学的不够,理解的太浅,通过跟随老师学习,好好体悟,让自己人生通达,影响带动更多人学习经典,从而离苦得乐,过上幸福生活

论语影响重要的三句话
刘春燕
论语》是生命的标尺,《论语》是航标,《论语》是圣贤慈悲的叮咛,《论语》是生命学问告诉我们如何建设我们的生命感恩遇到论语》,感恩遇到各位良师益友,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方向。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论语》中的这三句话让我刻骨铭心。
第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性”这个性指的是本性,人的本性都差不多。除了天才,我们都是差不多的。习相远也,正是我们的习性,原来我每天学习温习东西坚守东西不一样,才让我和老师们有了天壤之别。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中庸》,君子的心是恒定的,小人的易变的,而自己有颗不恒定的心,有颗侥幸的心。就像老师讲的,天道酬勤,我们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在宇宙的深处,都能传来一丝丝回响。李炳南老居士也讲到,人生以及宇宙皆以性为根源,此性亦遍及宇宙人生,而吾人以及万物此性相差不多,所以说“性相近”。性虽相近,但各人习惯不同,依照各人习惯发展,愈到后来则互相差异愈远,所以说“习相远”。反思自己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学好就是自己没有一颗恒定的心,没有目标,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坚持日日不断方为“恒”。恒者,天长地久,天地之道也!恒者,海枯石烂,永贞之志也!
第二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把人的资质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人是生而知之者,生来就知道一些事理。次一等的人是学而知之者,虽然不学不知,但是一学就会。又次一等的人是困而学之。孔安国注:“困,谓有所不通。”不通就是心智不开,但能发愤求学,人家学一遍就会,原来自己是学一百遍才会的学生,只有自己苦下功夫。就如《中庸所说的:“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而自己就是那名“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天资既钝,又不肯求学之民,自己是最下等的学生。
第三句———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在邦家无怨,在家无怨,劳而无怨就是无论在哪里做事都不抱怨。如果没有仁爱的心,便是不到。反思自己是怨声载道,不是合格女儿妻子母亲。在这里非常感恩我的母亲,她的勤劳教育了我们,勤劳的习惯没有让我感到劳累。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豪不方是。有一豪在,则重恶相引而来——《传习录》。
从小也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做多了劳而无怨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用劳动而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用劳动解脱。”我们和孩子价值观很多都是在劳动中培养出来,我们中国人讲耕读传家。“承租先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读书可以明理,劳动可以强身、养心,让我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明理、强身、养心吧!
经典是我的导航,是我的标尺,是生命幸福法宝感恩老师把我从迷茫拉到清醒,让我认识生命大道

论语》对我影响最大的三句话

杨峻涛

论语先生老师爱上论语》,郑州果岭里留下朗朗的书声,登封的嵩阳书院里有诵读经典的仪式,柘城朱阳书院的学堂里有家人分享。《论语》一部经典一生坚守一世情深。每次读都心生欢喜,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也一直牢记恩师的教诲读出画面读出情节、.读出人物读出真诚、读出自己、读出它经、读出细节读出艺术。其中有三句让我牢记在心,时时刻警醒、鞭策我突破自己,修养自己,改变自己,成就自己。

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南师解读说:这句话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了解,也“不愠。”“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拿现代的新观念来讲,就是讲究人生哲学开始

个人最大的修为就是管住心念,不发火不怨天尤人。每个人的认知不同,阅历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所以,存在即合理,这个世界就是丰富多彩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者智,自知者明,洞察自己是一生修行,所以无怨无恨,心静如水,良知清澈,心上用功,唤醒生命

二、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埋怨上天的不公,也不会责怪他人。智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怨天”指的是对命运环境的不满和抱怨,而“尤人”则是指对他人的错误不当行为的指责和归咎。一个真正的君子,即使面对逆境或不公,也不会沉溺于对外界抱怨和责怪,而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尊严,反思自己的行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这句话提醒我们我们在面对困难挑战时,不要责任推给外部因素或他人,而应该勇于承担责任,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二、“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进一步就是君子,退一步就是小人。要让心中的魔性小于佛性,能量充盈内心。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就像空瓶子,往里面装什么就是什么。每天都乐观阳光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安于当下,淡定从容是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这三句至理名言良药,是导航,是明灯,让我时刻忘记反求诸己,三省吾身,修养自己是一生的功课。

未来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当心心念都是能量时候,那么,未来就是美好的。

念若莲花,心若菩提。一瞬间就有100万个可能,要么往前走,要么继续等,不要等待出发。让生命绽放精彩,让世界因你而美丽。

    学《论语》明心性,学做人读书明理心念通达,一生修心,一世修行一生修心,一世做人


供稿:米爱霞、周爱东
审核:董雪梅
传播:孙丽娜
编辑:杨峻涛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