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是研究天、地、人的哲学,读懂易经更能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据说《易经》的释文部分《彖(tuàn) 辞》《象辞》《说卦》等是孔子著的。而孔子于其中主张“三才”,“才”就是“材”,天、地、人是构成宇宙的三种基本材料。宇宙分成三块,人足足占了三分之一,为什么给人这么大的分量呢?
因为《易经》研究的哲理,不仅仅是天、地的哲理,而是天、地、人的哲理。所以人要像天那样,自强不息,奋斗不已;要像地那样,宽容地接纳一切,吸收一切,养育一切;要像风那样,到五湖四海去游历,睁大眼睛观察,开动脑筋思考;要像雷那样,勇猛刚烈,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四季之中,也蕴含着同样的道理:待人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做事要有夏天般的热情,思考问题要像秋天一样清爽,反省自己要像冬天一样严肃。
《易经》谆谆告诫我们要树立起“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在客观事物的变化中,不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应把握最有利的时机,采取果敢的行动,同时还要时刻想到“物极必反”的原则,防止“亢龙有悔”的局势发生。
当然,易学如此博大浩瀚,与后人不断阐发延伸不无关系,易的本质其实是非常简单朴素的。古人说:“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人与事也演变不止。易学认为,这些看似繁复,实则简单,归结起来不过三点:
易:变易这是就天地万物而言。我们要追随天地万物演化的规律,才能与时俱进。
不易:这是指天地万物的内在规律,它们是不变的。即,看似杂乱无章的人生,也是遵循一些规则发生发展的。
简易:天地万物是复杂的,但是其中的规律却是简易的。剖开事物纷繁的表面,往往只能看到一个简单的内核,即是说,我们没有必要把事情想复杂。所谓“易”,即是如此。
《易经》有八卦,其中乾卦的卦辞里有这样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自然在不停顿地运行,人应该向天道学习,自强不息,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易经》的坤卦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所有的东西都在大地上面,房屋、建筑、树木、人和其他的动物等,大地包容万物,叫厚德载物。坤是土地的意思,因为土地的特性是厚重,能养育万物,也能包容一切。
所以《易经》教导人们,我们要有天一样的自强的气魄,不受其他主宰,而为自已成长于万世。同时,我们也要像承载一切的土地那样,善于容纳别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做一个宽容雅量的人。
《易经》认为人应该自强不息,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应该有一种自强自立、开拓创新的品格。人为了繁衍生息、安身立命,在任何灾难面前都需要表现得无所畏惧、不屈不挠,而不是安于现状、坐以待毙。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生活,即使遇到崇山峻岭,遇到艰难险阻又如何?只要心中的向往不变,追求的脚步不停,总会有一片新天地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天人合一的学术传统,认为人是天的副本,人与天具有形而上的相互感应关系,因此人的行为也要效法于天。古人看到天空昼夜不停地转动,而且日月星辰都附着在上面,就觉得天空转动的伟大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于是认为,天空的特性是“强健”,人也应该像永恒转动的天空那样,奋发有为,生命不已,奋斗不止。天道运行,刚健不息,人也要效法于天,努力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也是《易经》智慧的体现。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全面地完善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从历史来看,这也正好切合了我们祖先的一种精神一-自远古以来,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披荆斩棘,铺路搭桥,和恶劣的环境抗争。黄帝教民养蚕,制作舟车;炎帝斫木为耒耜,课民以农桑;尧帝设官定历,率民战胜旱灾。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奋斗、改革进取。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行载物”。坤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唯一的纯阴卦,代表大地,是“至柔”“至静”之卦。大地承载万物,具有宽厚、包容、宏大、安静的特点,坤的原意是伸,也有顺的含义,为地气舒展的形象。坤卦表示纯粹的阴和最柔的顺,而这种纯粹的阴和顺恰恰也是最坚强的,就像水。水是无形的,柔顺的,但“水滴石穿”,水同时又是最坚韧的、最有力量的。老子说“人法地”。这些都是要我们效法大地。大地孕育万物,承载万物,一切生灵所用所需都仰仗大地母亲的给养。然而,大地毫无怨言,不但生生不息滋养万物,还包容着一切万物的罪过。我们人也要效法大地这种含蓄内敛、谦卑宽容的伟大胸怀,修养自己的德行,以深沉厚重的力量来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