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闻鸡起读青竹简心得(四)


闵损——我心中的一颗星
青竹简班:米爱霞
在《论语》中,我特别喜欢人物是闵损(子骞)。闵损是《论语》中的一位杰出弟子,关于闵损(子骞)的直接记载并不多,但我们可以孔子及其弟子对他的评价中,以及他的一些行为事迹中,窥见他的性格和品质。闵损以其高尚的德行和孝道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闵损的孝顺与宽容
论语》中虽然没有直接记载闵损的孝道行为,但孔子评价他:“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这句话表明闵损的孝顺是众所周知的,他的孝顺不仅仅体现物质上的供养,更体现在他对父母尊重理解和包容上。即使面对继母的虐待,他依然保持宽容的心态不怨恨、不报复,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依然难能可贵。
据《论语》及相关史料记载,闵损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对闵损却颇为苛刻。有一次,继母在冬天给亲生儿子做棉衣时,用棉絮填充,而给闵损的棉衣里填充的却是芦花。闵损因此寒冷难耐,在驾车送父亲外出时,因寒冷无法驾驭马车,导致马车滑入路旁沟内。父亲生气地鞭打他,结果抽破了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因此决定休掉继母,但闵损却跪在父亲面前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种宽容和孝顺的行为,让人感动不已。
二、闵损的德行修养
论语》中提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句话虽然并非直接针对闵损,但可以用来形容他的德行修养。闵损为人正直,言行一致,不说空话、假话,他的每一句话都充满智慧真理。这种德行修养不仅体现在他与人的交往中,也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人生追求上。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追求,不为外界动摇
三、闵损的坚韧不拔
闵损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他面对家庭变故时的坚强和勇敢上,也体现在他面对学术挑战时的执着和坚定上。他深知学习重要性,始终不懈地追求知识智慧,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现代社会,虽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孝道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我们应该像闵损一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传承弘扬这一传统美德。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弘扬
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秉持着诚实正直的原则不做作、不虚伪、不欺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尊重,也才能职场生活取得更好的成绩发展

论语》中我喜欢的一个人物
赵林玉 
论语》中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孔子曾列举了十位弟子修养成就德行优秀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辞令的有宰我、子贡;通晓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精通制度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是:子贡。
子贡(前520年-?),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卫国人。孔子弟子
子贡列于孔门言语之科,善辞令。经商于曹、鲁间,富累千金。历仕鲁、卫,出使各国时与诸侯分庭抗礼。曾为鲁游说齐、吴、越、晋等国,促使吴伐齐救鲁。
子贡自谓“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平生厌恶三种人:一为剽窃他人之文者,二为以野蛮为勇敢者,三为以诽谤为正直者。孔子称其通达,有从政之才,批评其从商致富是“忆则屡中”。孔子死后,独自庐墓六年。后死于齐国
子贡比孔夫子小三十一岁。擅长外交,也擅长生意,他是孔子学生当中最富有的人。据说,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他赞助的。他和孔夫子的关系非常亲密,甚至也很随便,有一次子贡就问孔子老师,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赐也何如?(《公冶长》第五4)老师说:女器也,在这里应该泛指物件东西,因为没有具体说是哪一件东西。子贡又问了:老师,那你说我是什么样东西呢?老师说,瑚琏也(有人开玩笑说你是个饭桶了)。瑚琏就是时候宗庙祭祀放粮食的礼器。但是这个东西他是放在庙堂里面,敬神祇、敬祖宗的。(那就证明是一个高级饭桶),也有学者说这是在表扬子贡,说他很厚重、很高贵,就像瑚琏一样,像礼器一样。孔子以及众弟子们在学堂里也经历过很多穷困的时候,都需要子贡提供粮食、衣物和用具;所以,老师形容还是很贴切的。但孔子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君子不器。就是君子应该是一个有固定用途的东西君子追求的是道,道在器之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不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器。实际上这个地方也在敲打子贡,不能只做一个器。因为子贡太聪明了,所以会存在一些毛病,比如显露聪明等,所以老师时不时的要敲打。子贡在孔夫子的心目还是很重的,在《论语》的记述中出现次数排名第二,第一是子路。
喜欢子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 喜欢子贡的孝。为老师守孝六年。百善孝为先。
子贡和夫子的师生关系,在古代是非常重要和必须尊敬的,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师生关系父子关系是同等的重要。我们在古书看到,古代对于老师的丧礼都是守丧三年,跟对父母完全一样。
孔夫子一生教学,在他去世时候,学生们很感念老师的恩德,在老师的墓旁搭个棚子,整整守孝三年。其中有一个学生守了六年,就是子贡。因为夫子去世时候,子贡在其他的国家生意,等他回来时候,丧礼都已经结束。子贡觉得非常遗憾,守了三年以后,他自己又加三年,整整守了六年。当然对于老师理应如此。这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子贡也因此被后世人们奉为尊师重道第一人
二、 喜欢子贡的谦虚。
1.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2.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将夫子比作数仞之墙,比作日月,比作天。认为夫子是弟子不得其门、不见宗庙之美,不可逾,高不可及的。体现了子贡的谦逊,以及对夫子的尊重和敬仰。
三、喜欢子贡的睿智和勇敢。
不仅仅是体现在善于言辞上,而是他的睿智,如果没有智慧,仅仅是有一点点口才,不可能征服五国。他是出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子贡的一次外交之旅使春秋五国局势翻天覆地,有纵横之术加上三寸不烂之舌。存鲁、乱齐、破吴、保晉和霸越,天下大乱。他格物格人格理,所以玩诸侯于股掌之间。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将军叫田常,想夺权和平年代看相战争年代看将。田常想发动战争,攻打鲁国,以实现夺权目的。当时鲁国周边都是心怀鬼胎的大国,四面楚歌,危机重重,又是自己的母国,不能不管呀。这时候弟子们纷纷举手要去齐国谈判,但孔子点将让子贡去。到了齐国后对田常说:田将军呀,鲁国不是你最优的选择呀,鲁国状况你还不清楚,是一堆烂泥扶不上墙。你去打吴国去,吴国护城河和城墙都比较坚固,士兵强壮,国家富裕,粮食充裕,国君英明顽强,你去打吴国吧,吴国好打。田常听的云里雾里,说这是什么鬼道理?子贡说:忧在外者攻弱,忧在内者攻强。为了争夺权力只有让自己国内动乱才能达到目的。田常听了觉着很有道理,就决定吴国。这时候感觉没有合适的理由去打吴国,子贡这时候又出面了,去到吴国游说吴国夫差,说齐国要打鲁国了,是想壮大自己的势力趁机消灭吴国不如你去来个救鲁伐齐。这时候夫差急眼了,那就来个趁火打劫。这时候夫差又对越王勾践不放心,子贡又去游说勾践。可是子贡到了越国给勾践说吴国打败齐国后,可能会来打越国,让越国做好准备。后来又说服晋国去打吴国结果齐国吴国打败,越国和晋国取得胜利鲁国安然无恙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子贡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辩论家,他善于运用智慧口才解决复杂的问题,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效果。他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辩才,更在于他对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精准把握。同时,这个故事展现孔子及其弟子的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他们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尊严,不惜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智慧
四、 喜欢子贡的明哲保身,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
做儒商,也从过政。《越绝书》的作者是子贡,他是春秋战国晚期的富商,是一名卫国人,在会做生意的同时文才又高,堪称是文财两得。据说,子贡十六七岁开始就拜入孔子门下悉听教诲,在学习多年之后逐步参悟出一些经商之道,并且写成书册来受益后人,故此就被人们称为儒商的鼻祖
子贡是孔子门徒中的商业奇才,有他的经商之道。首先是经世济民。子贡可能受到了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影响,所以关爱苍生,施行大儒之道。当初他感悟出一套儒家真谛,从而在政治跟经商上取得硕大成就,还一举成为富豪
文献《韩诗外传》也描述着:“子贡,卫之贾人也”。据说他20岁就开始继承自家资产,成为一个头脑敏锐的贾人(商人),在经历几十年的商场摸爬滚打后,最终凭借儒家知识跟经验,悟出许多经商之道。主要是子贡很懂得如何待人处事,并且能准确预测生意行情的趋势观察哪国在战争,而商品哪些会涨价或贬值等等。有人称,子贡能成为儒商鼻祖原因其实跟他的学识、素养、道德、礼仪、理想以及跟孔子教诲不可分。而子贡赚了钱,很舍得拿出来经世济民,还给自己定下一些标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据了解,孔夫子的课程约为四门主修课业,分别是文学政治德行语言。在众多弟子中,又属子贡最能言善辩,且对于经济领域很有天赋处理事物很利索,最终孔子就在语言科目中,给予了子贡很高的成绩
后来,子贡开始从政,一度跃入卫国官场,以儒家文化跟自己的政商之道,做到相国职位。不仅如此,子贡还在鲁国当过高官,其还喜欢流连于各国经商。有文献《史记货殖列传》描述日:“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意思是说当年子贡离开孔子后,就以贾人身份往来于六国之间,经常倒东奔西走卖货物,且喜欢做一些饰品生意。后来子贡察觉各国的达官贵人们,很喜欢穿戴各种珠宝出街,并且慢慢形成了一种潮流趋势,因此他就到一些较为贫穷的国家,花费巨资收购原料,跟着开设珠宝作坊,然后把所生产的花俏珠宝饰品销往其他国家,而有钱权贵望族大多都愿意花大钱购买子贡的珠宝,从而使得他的财富越积越多。
子贡以经商出名后,生活水平也随着变得十分奢侈,平时总喜欢乘坐一驾四马大车出行,前后均有随从奴仆相伴,排面非常到位,且十分拉风。其所到之国,就连该国君主都敬重他三分,越国的勾践还曾亲自迎接过子贡的到来,并且邀请他一起用膳。这些成功离不开子贡的经商理想:分别是:诚信、义利、仁和、乐施。正确的经商准则孔子曾教导子贡,人生旅途中在追寻名利之际,还需遵从道德伦理的标准,持有正确的经商准则,在各方利益之间,坚持自己的观点理论
所以人们又把子贡称为经典儒学商人,他一生遵从先师孔子的教义,就算再有钱受到权贵欢迎,也始终坚持道德摆在第一位,所以凡事义为先,然后再到财,故此形成“义利”。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足以很贯彻的说出,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个人若是不讲究信用,那么他在这个世界就无法立足。而诚信就是个人根基。这道理孔子同样教给了子贡,有一次,孔子对子贡日:“善施政者必须要有充足粮食储存,以及百姓信任跟军备”,子贡不解,询问道:“如果在情非得已的情况下,要减去一样,该怎么选择?”子日:“那就除掉军备吧”,子贡道:“若是剩下的两者,还必须除去一样该怎么选?”孔子道:“那就扣除粮草储存吧,历来生而为人终需一死,如果没有百姓信任的话,那何以能有朝廷官衙的存在”。事后,子贡恍然大悟,逐把诚信视为最重要的品德,故此钱财权势在必要时均可抛弃,唯独诚信不可以。后来,子贡往来七国经商的同时就把儒家思想充分融入生意经当中,其取之有道,乐于济民。在赚取大量财富之后,时刻谨记一条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也成就了子贡暴富以后,经常乐善好施的好习惯
五、 喜欢子贡的形象烟火气:他点子多脑子多,有房有车高富帅。
老师讲过子贡是富二代和官二代,风度翩翩,用高、贵、清三个字来形容他的形象一点儿都不为过。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辩保家卫国且做著名的儒商。他还喜欢参加各种民间活动,乐于助人,修桥补路,在政策方面给出很多建议以及资金援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子贡是无所不能无所不通。民以食为天,经济基础也是时候每一个人需要的头等大事。子贡的经营和谋划,不仅救国救民,而且拉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024年6月11日

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南阳李新翠
杨绛先生说:“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然而每次读《论语》,孔子有一个弟子名字都会在我脑海频繁闪烁,他便是颜回,一个以简朴生活、高尚品德、勤学好问著称的君子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30岁。可能是因为学习太用功,加上营养不良,29岁时头发就全白了。可惜寿命不长,40岁就去世了。颜回去世后,孔子一直到去世,都很怀念他。他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被称为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
喜欢他的好学,他是我心中的学霸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篇》(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拿无辜的人撒气,不重复犯同样的错。但很不幸,他实在太短寿了。所以现在没有了,我没听说过谁好学。”)
喜欢他的好学不辍。
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篇》(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啊!我看到不断地前进,没有看到过他停止。”)【原文】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始终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吧!”)
学习永无止境,再厉害的人,也不能样样精通,所以只有永远学习,一直坚持学习才能提高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我与学习,誓死方休!
喜欢他的安贫乐道。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篇》(孔子说:“真是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大贤人啊,颜回!”)
颜回能安贫乐道,对物质条件没有过多的欲望体现精神层面的富足。反观我们自己,追求太多,欲望太多,反而给自己多了很多负累。他的这种生活态度,是我非常向往的。
喜欢他极高的道德修养
原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回可以做到令己心长久不离仁德,而其他人只是偶尔才会想起)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颜回这样三月不违仁,那么世间将是一片温馨、幸福和祥和。
颜回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光芒穿越时空照亮着每一代人的心灵。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让我们从颜回身上汲取力量,以简朴为乐,以学无止境为荣,以德行为先,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颜回的故事,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

论语》中喜欢人物
卢爱莲
通过学习论语》,我认识孔子的一众弟子,都很了不起,都令我仰望和模拜。
读《论语》子路的出场最多,是他的真诚至今打动着我,真诚是最难能可贵的,王老师常说"真诚是最有力的!″
子路姓仲名由山东泗水县人,鲁国人,他的性格耿直好勇和率真,忠诚,生活中有趣,政治才能践行能力突出。我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
一,他是孔门二贤,他擅长政事: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询问政事,孔子说:“以身作则,做在前,农闲时再劳动百姓〞子路请求孔子多点指教,孔子工作不要懈怠。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孔子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又说“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季氏伐颛臾,他和冉有赶紧拜见孔子请教老师怎么办才好!
二,子路是践行派!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及子路无宿诺!子路听到学到了,赶紧付诸实施,只怕没行好,他承办的事从不无缘无故的拖延,甚至承诺的事马上办,今日事今日毕。
三,子路的真诚!孔子见南子,子路似"检察官″赶忙严肃认真的对老师说,她的作风不好,有辱没您的身分,千万不能见,弄得孔子发誓说我只是聊些该聊的事,老天爷作证。子路对桓公杀公子纠,召忽寻死了,而管仲不死很不解就真诚的给老师出来孔子管仲很有政治才能,帮桓公称霸诸侯国,避免百姓遭遇战争之苦,他是个仁德的人。叶公问子路,孔子是啥样的人,他很真诚的说自己不知道,弟子不敢评价老师孔子病了,他设坛祷告:让我的老师快快好起来吧!当孔子去费畔和佛?做官时,他不掩饰自己的不悦,提醒阻止说,那些地方不能去,过去您说要远离那些乱臣贼子,孔子说我不能只做个好看而无用的人呀,我可以用周礼改变那个地方的礼仪,教化化育那里的百姓。子路真诚为老师和他人着想的心处处可彰显
四,孔子也非常喜爱他, 尽管子路的某些采艺登堂了未入室,也不掩饰孔子对子路的喜爱,孔子曾让子路坐下来,给他讲什么是六言六蔽;“君子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当子路非正常死亡时,他料到了但还是痛不欲生。
总之,我喜欢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不局于物的子路,感佩他治国理政才能和一往勇前的担当精神且有趣的灵魂,好学的优秀品质,永远驻在我们这些子孙后代的心中,仁者寿。                       2024.6.12

论语中的子贡
张海玲
子贡,原名端木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在政治、外交、教育经济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作为孔子门下最会经商的弟子,子贡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后人将其与陶朱公相提并论。
子贡的贡献是巨大的,通达事理两国宰相,能言善辩,纵横五国。
孔子死后,弟子皆“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而子贡又守墓三年,“庐于冢上凡六年”
现在孔子墓右旁现在仍有“子贡庐墓处”
孔子得以周游列国宣扬其学说,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来自子贡的经济支持。子贡的名字论语出现57次。在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因为免不了要和各国打交道,于是子贡的外交与口才能力也得以在这一过程表现出来。其中,最为著名且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就是齐吴之战中,子贡出马,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故事了。
论语中,子贡的表现,子贡的言语,子贡和老师感情,让我们感动
师生情深
子贡钦佩和崇敬孔子,是孔子及其学说的宣传者和捍卫者。
子贡问孔子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又问“何器也?”子曰:“瑚琏也(祭神之重要器皿)。”子贡乃国之大才!
子贡与孔子情感格外深厚。他曾说:“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论语·子张》)
观察夫子细致入微,孔子如何得知他国国政,他总结出“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鲁国大夫叔孙武叔说“子贡贤于仲尼”。子贡马上反驳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陈子禽怀疑孔子的伟大,对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回答说:“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子贡对孔子评价,至高至极。
子贡谦恭
夫子问子贡你与颜回比,谁更强一些?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回和子贡都是高材生。子贡论做生意,强过颜回?论口才,也不是颜回能比?论外交,更是春秋时期大腕,可是子贡说比不上颜回!
子贡善问
论语中,他属于善于提问题的学生之一。
子贡问政:“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士“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贡问为仁:“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通达
子贡是外交家,成功商人,是儒商鼻祖,善于雄辩,办事通达。
季康子问孔夫子“...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子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子贡有钱,却不骄狂,在向孔子学习时,求教孔子对于贫富的看法,问道:“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答道:“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曾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人不染风尘风尘自染人,孔子告诉他很难做到
孔子告诉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弟子中是最长的。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
2024.6.12

论语》中一个动人的画面
青竹简二组 丁霞
论语作为一部流传2500多年的经典,是夫子教我们后人如何地教育,怎样的生活,它就像一条大河,涌流不绝护佑着我们的身体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每每读它心中就充满了温暖,内心充满感动,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当读到“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眼前似乎就看到了夫子的形象,一个须发皆白、和蔼可亲的智慧老者,站在河边,望着滔滔逝去的江水,目光中透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坚毅,感叹着: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流去。真实的感受到了一个可亲可敬的老者,把学习道、领会道、证悟道弘扬当成了自己的毕生使命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一句真理也是一句自然现象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停的变化,不停的在流逝,通过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我们要安住当下,珍惜当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人、事、物,一切都会变,一切都在变,无论变成什么样子不用抱怨不用纠结,当下存在即是美好,万事万物发生不会突然,种好因结好果,这个就是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跟着老师好好学习珍惜当下,守住自己的道,自己的善,种好自己的因,静待花开
2024年6月8日

论语》中我最喜欢夫子
杨峻涛
读《论语读出了情不自禁的欢喜,读出了潸然泪下的真情读出了光风霁月的襟怀,最重要的是读出了可爱可亲、可歌可泣、鲜活真实的孔夫子。
有几个画面让人动情、动容、动心。一、读过《论语知道孔子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是草根却勤奋好学,他是孤儿阳光上进,他爱好广泛,唱歌、运动……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夫子的博学、睿智、风趣、执着让人高山仰止。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可以看到夫子一位严肃、温和、威严的老师,他总是能够准确地把握好每一个教育契机,严守中庸之道,时时处处给学生以润物无声教育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人鲜能久。而夫子恰恰能保持中道,总是给人温暖而安然、严谨而淡定的感觉,这是生命高度灵魂境界,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人生的任何一个问题处理得妥妥帖帖。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夫子喜欢幽默,这给漫漫长途增加生命的温暖,让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夫子一直带着歌声和微笑生活,这歌声飘过春秋战国,汉唐明清,穿越历史来到耳畔,甚至在生命最后时刻孔子还在歌唱“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这是生命的放歌,这是人生的通达,这是圣哲的传唱。
……
二、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段精彩的文字大意是。曾点!你怎么样?”他弹瑟的节奏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道:“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妨碍呢?也不过是各人谈谈志愿罢了。”曾皙说:“暮春三月的时候,春天的衣服都穿在身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还有六七个儿童一起,在沂水岸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纳凉,唱着歌儿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赏你的主张。
这段经典四子言志载入历史史册,每次读之,总让人回味无穷,默然欢喜,情不自禁。骨干的现实,颠沛的生活……但是还有“诗和远方”,这个远方并不遥远,触手可及,暮春咏归,这是动乱事情人民的心声,更是夫子的愿望,美好的未来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画面只是在一个春日在高台上歌唱,登上高台沐浴春风,春光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有活泼可爱的孩子游戏还要和煦的春风,高飞的风筝,碧绿的小草,淡淡的野花,忙碌的一天蜜蜂,翩翩起舞的彩蝶。这画面人心旷神怡,梦萦魂牵,这是夫子想要的悠闲自在。陶渊明看来是看了此章印象深刻遂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读了此章深埋心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总认为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里有《论语》的影子
三、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回来把长沮、桀溺的言行告诉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不能和鸟兽合群共处的,我不和世人在一起又能和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有道,我就不和你们一起来改变它了。”孔子尊敬避世隐居、洁身自好的人,同时也说明自己积极入世的理由孔子弟子子路说的话,反映了他希望天下清平,所以积极入世,想拯救斯民于水火人道主义情怀
这个故事集中体现孔子人生看法春秋战国之交,人们追名逐利,礼乐崩坏,秩序大乱称王称霸者有,尔虞我诈者有,滥杀无辜者有,投机取巧者有,如果中华民族任由这种乱象滋生,那么民族的未来在哪里?谁来承担人伦、振纲常的责任?在孔子看来:人和动物不一样,活在世上就应该有所担当,此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如果自己不出来担当这个责任,谁来做呢?所以他能够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万难千苦,矢志不移,历经磨难推行仁义道德
如果天下太平,人人讲求礼仪廉耻,孔子又何必出来周游列国“知其不可而为之”呢?这种为民族需要弘扬道义,置个人得失甚至生死于不顾,成功不必在我,为国为民,不管多少艰难困苦,都一肩担起,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
儒家核心精神传承礼乐仁义,立身处事,勇于担当,弘毅养正,仁济苍生不惧不畏,愈挫愈奋,无怨无悔,仁者不忧。因为知道生命方向坚定前行,慎终如始。
读《论语》,读夫子,总是心潮澎湃,满血复活人世喧嚣,人海茫茫,芸芸众生总会跟随他人浪费生命学习是最好的成长生命因清醒而高贵。读书明理读书启智。跟随圣贤跟随经典,给生命一个梦想,给梦想一个方向,给方向一个追求,给追求一个坚守。我们一年究竟是活了365天,还是活了一天,重复364天。种树的最好时机是10年前,其次就是当下。专注于当下,美好的未来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当你把握住了当下,也就把握住了未来。
2024. 6 .14

供稿:米爱霞、赵林玉
审核:董雪梅
传播:孙丽娜
编辑:杨峻涛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