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王阳明丨保持快乐不是天赋,而是一种能力



01

专注当下,才能快乐

配图 | 秀米


阳明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已经过去的事,和那些还没到来的事,想它有什么益处吗?这样胡思乱想,只能白白丢失清明的本心。一个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得有活在当下智慧


曾经有人向马祖禅师请教如何修行,马祖禅师答:“饥来吃饭,困来眠。”这个人很奇怪,“其他人也是这样做,难道他们和你一样用功?”马祖回答说:“不是的,他们吃饭时候想着睡觉睡觉时候想着吃饭,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所以不一样。”


阳明曾经以此典故写过一首《答人问道》诗:“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简单来说就是活在当下时刻专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幸福感之所以降低,就是为人失去专注于某件事条件,一个人每天要受到无数信息的诱惑,又有层出不穷的娱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们注意力。


因此,我们要努力摆脱“走神”,在工作生活保持一种把握现在,专注当下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发自内心的喜悦。



02

破除我执,才能快乐

配图 | 秀米


阳明刚到龙场时,也曾一度消沉抑郁,始终看不破生死。他告诉自己,就当自己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心境转变之后,他静下心来潜心悟学,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


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执,那人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所以阳明说,所谓寻找快乐,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苏轼在《赤壁》里有这样一句话:“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面临生命中的重大变故,愁绪难解,苏轼选择忘掉自我,返归自然,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自然,以此换来生命的洒脱和快乐。


所以,真正的快乐,是忘我的,是一种与万物融为一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03

少点欲求,才能快乐

配图 | 秀米


阳明说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能恢复良知之本体。 


古代的圣贤也都告诉我们,过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我们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欲望满足上,那么一旦欲望不到满足,快乐也就荡然无存。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这个欲望,那个欲望就会出来,从此沉沦欲海,永远不能自拔。


道德经》里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为什么人小时候的快乐比较简单?只要一颗糖,夏天一口西瓜就能快乐满足好几天。原因就是,欲求少而单纯,懂得知足长乐。


阳明给学生举例,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专注事业上,最终才取得了过人的成就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事情,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