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庄子的《逍遥游》表现了怎样的理想人生


逍遥

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是庄子代表作。它旨在说明:世上万物纷纭,虽有“小大之辩”,但“犹有所待者”,都要依赖客观条件。鹏是大鸟,只有凭借九万里风才能起飞;蜩与学鸠是小虫小鸟,故能在蓬蒿间自由飞翔。真正的逍遥者,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应当达到无已、无功、无名境地。这正是庄子哲学思想体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翻译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翻译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 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 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 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翻译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 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 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 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 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 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 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 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 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 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 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 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 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 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 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 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 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 然丧其天下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 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 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 之曰:‘我世世为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 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澼絖,则所用之 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 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 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 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 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 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 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样子。“逍遥”一词,据查并非庄子首创,在其成书之前的《诗经》《礼记》等文著中都有出现;比庄子稍后的屈原,在其名作《离骚》中也有“折若木以扶日兮,聊逍遥以相羊”之句。不过这些所谓的“逍遥”并不是庄子所崇奉的精神境界里的绝对自由,而有安闲自在之意。庄子逍遥,与其说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操守,不如说是精神境界享受放怀万物,以心灵感知宇宙人生幸福

逍遥游为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学说的最高理想。它是庄子书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庄子哲学的第一个重要观念--就是对于人生哲学问题,主张采取一个逍遥自适的生活态度

庄子在《逍遥游》篇中提出逍遥意境希望可以达到逍遥之境。

庄子以物寓人,但是,物有物性,会受到限制。而人呢?人有物性,也有人性。人若不追求进步,便会往物的方向走,限于物性。但是,人若能开发“人性”,便可体道,与万化冥合。如同鲲化为鹏一般,提升到更高一层的境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也是经由生命蜕变的历程由克己复礼,而好仁好义,而至于忘仁忘义,而上通于大道,透过苟日新日日新,做内在修为提升庄子透过鲲鹏的转变,表明由行变而情变,再升华到境变的情况也是暗喻人要追求更高一层境界,以提升生命层次

虽然庄子提出逍遥神人境界,但是惠施认为庄子理论是大而无用,并举出了大瓠的例子讽刺庄子逍遥学说的不切实际。但是,庄子也加以反驳,如:宋人的不龟手之药、樗树、大瓠,说明相同的事物而有不同的功用,是因为使用者的角度不同。物的功用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拘泥于经验的人,对于超乎想象的事便觉得无用,但是,不受拘泥的人却总有另一种用途。天下的物是有用还是无用,是很难加以论定的,万物都有其一定的功用,要如何才能达到它最大的功用,就看使用程度了。总而言之,庄子逍遥便是跳脱世俗的名相,不为外在表象所惑,进入真实存

在的本体,与万物齐一。并且放下生死,不被生命牵绊,便能达到无待的境地逍遥自适。

逍遥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当人体查到万物的律动,与万物合一时,便可与“道”同游,达到逍遥内心感到和谐、舒适,才是逍遥,强作镇定,只是表面功夫罢了!

庄子那个时代,一般的知识分子都处于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状态下,而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追求“与造化者同其逍遥”,也就是万物自然祥和。庄子为了打破那些以世俗价值追求目标的而且以世俗目标满足心态,用逍遥游中描写的神奇的自然世界,引导人们追求一个新的世界--出世无为。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不食五谷,饮风露,乘云气,驾飞龙,四处云游,这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世界,这样的一种浪漫境界也是逍遥游的精神实质与造化者同其逍遥

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要顺从自然法则,要安时而静养,人应该融入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出要忠实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就会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力量

逍遥游》全篇集中表现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对《逍遥游》的理解,是理解庄子哲学思想关键。它的主旨是人应该摆脱一切功名利禄权势的束缚,在精神达到一个超然物外、悠游无为、绝对自由的境界

庄子借《逍遥游》为人开辟了一个自由空灵超拔高远的天地,他不仅表现出了高屋建瓴的洒脱和豪迈,同时也寄予了他对社会人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对历史现实未来的冷峻思考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总纲,是庄子人生理想追求,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精神从主观形体和客观现实环境中的提炼

庄子逍遥游》的精神重在体认自我,追求人生真谛,这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学习中求得精神境界提高,因而也能奋发向上不过这种真正的逍遥是超出我们物质形体所能达到高度的,在社会现实中行不通,只不过是我们内心的一个理想可以说是我们东方的超人思想。这种思想除了使我们更加注重自我的修养,让胸襟变得更加豁达,基本上起不了大的作用。但在历史潮流庄子思想无疑给我们的心灵竖起了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