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了磨,放在平常人那里,估计早就被郁闷死了。但是王阳明却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在龙场的时候,跟他去的随从都相继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无恙。
王阳明自己说,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我始终保持了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悲悲切切,抑郁哀愁。
在王阳明看来,保持快乐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通过智慧和修行就可以获得的能力。他的人生经历启示我们,要获得快乐,关键在于扫除心尘、破除我执、减少欲望。
壹
配图 | pixabay
人心就像是一个容器,时间久了总会有垃圾。只有定期清理,学会断舍离,放下不该有的念头,倒掉混乱糟糕的情绪,人才能活得更洒脱、更自在。
王阳明回答说:“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杂草有害,当然要清理掉,但是如果偶尔没有清除干净,也不要放在心上,你越在意心里就会越乱,心中盯着那一块未除的杂草,那心中就杂念丛生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负面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一定要懂得及时放下。否则,我们就会被坏情绪所左右,失去前进的动力,也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贰
配图 | pixabay
王阳明刚到龙场时,也曾一度消沉抑郁,始终看不破生死。他告诉自己,就当自己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心境转变之后,他静下心来潜心悟学,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
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执,那人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所以王阳明说,所谓的寻找快乐,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苏轼在《前赤壁赋》里有这样一句话:“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叁
少点欲求,才能快乐
王阳明说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能恢复良知之本体。
古代的圣贤也都告诉我们,过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我们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欲望的满足上,那么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快乐也就荡然无存。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这个欲望,那个欲望就会冒出来,从此沉沦欲海,永远不能自拔。
《道德经》里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为什么人小时候的快乐比较简单?只要一颗糖,夏天一口西瓜,就能快乐满足好几天。原因就是,欲求少而单纯,懂得知足长乐。
王阳明给学生举例,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专注在事业上,最终才取得了过人的成就。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点亮“在看”,与君共勉!
版权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及使用配图旨在学习交流,均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文章部分作品来自网络,作者不详。有明确出处的会署作者名称,如未标注,敬请原作者后台联系我们,议定合作或删除,我们将第一时间按版权法规定妥善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