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国家元首的中医观


国家元首的中医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经久传承的医术为炎黄子孙繁衍生息提供了健康安全保障。中医理论体系讲辩证、阴阳五行,是以天人合一的三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基础核心。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探求病因,分析疾病,从整体着手来辩证施治。中医根据其理论基础是要对每一个患者是辩证施治,中医大夫是要看患者的舌苔、摸脉搏、观脸色,辩证了以后进行治疗中医藏着巨大的宝藏可以挖掘的,需要投入更大研究,用现代方法学来研究,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就是典型的从中医的药方中获得灵感,用现代医学方法找出疾病治疗的有效成分。中医治疗观点建立整体基础上,对身体有全面把握,无论是在治疗或者是平时养生保健上都大有益处。所谓中医就是中医事物形成一定意识认识观念,用中医理论思维治疗调理健康。中医有很多治疗手段,比如针灸、推拿、拔罐等都包含了古代人民对抗疾病的经验与智慧,如今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纵观中医药5000多年中医文明发展,医疗保障健康硕果累累,历代岐黄大家呕心沥血归纳总结结晶出高明医术,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防控新冠肺炎的严峻斗争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明确基本中医概念

中医药学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内涵,既是中国的主流医学科学,又是古老而现代生命科学。历代医家通过不断深入观察和反复的临床人体实践,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创造总结了对人体健康与疾病规律认识形成系统理论技术方法中医学、西医学,都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医学科学目的一致,但又是不同的医学体系,西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中医治病的最大特点不是定点清除致病因子,而是调理、矫正致病环境,使致病因子难以生存发展,使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学既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中医学是整体医学模式。西医学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现在公认是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西医学在还原论指导下,基于解剖学基础发展而来,诊疗思维着重于寻求致病因子和精确病变定位,然后采用对抗思维,定点清除致病因子,使机体恢复健康。中医学是在整体指导下,基于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中国哲学基础发展起来,诊疗思维着重于寻求致病因素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和正气邪气的消长定位,然后采用包容式思维并非定点清除致病因子,而是通过扶正祛邪、补偏救弊使机体恢复健康。

1、中医中华民族原创的以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基本理论指导,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主要手段采集临床资料,通过四诊合参,运用辨证论治诊断疾病及其证候,采用天然药物组方或采用非药物疗法实施预防治疗、保健的医学行为主体。


2、中医药学是历史中华民族的主流医药学,是当代中国特色医药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传统医药学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医药学者认识自然认识生命、防治疾病与卫生保健活动原创应用传承发展的医药学体系

3、哲学智慧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认知方式辨识方法

4、健康养生理念是以中医养生理论与历代养生家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日常生活方式形成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神形合养,注重从心、食、性调养精、气、神的实用、有效、科学养生、防病、延年的健康理念。


5、中华文明是以易学基础,以推崇仁义礼智信”为基本理念,由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北方草原文明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中华民族整体文明,又称“华夏文明”。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中华文明开启于上古炎黄,世世代继承发扬天人合一宇宙观、阴阳平衡整体观、统一变易的世界观、义利相济的人生观、仁者爱人处世观、贵中尚和的价值观等六大核心理念,持续传承至今已越五千年,独具特色,生生不息。近百年以来,中国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中华文化随之受西方文化直接、巨大的冲击,致使中华文明宝库蒙尘受垢。进入21世纪,“东方之狮”觉醒中国和平崛起中华文化随之洗尘涤垢而生辉,世界各国地区正在重新认识、积极探索、日益认同、增进交流曾被他们曲解、贬低、排斥的中华文化世界正在寻求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华悠久厚重文化蕴含体现中华文明特色的瑰宝数不胜数,但能担当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的唯有中医药学。只有中医药学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有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只有中医药学在基本观念实质内容思路方法、表述方式方面能够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有中华文明基因只有中医药学在凝聚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健康养生理念、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等方面能够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有中国古代科学的成果。所以,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就是这一把:中医药学。换而言之,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

人类生命科学至今还是一个尚未打开迷宫,而中医药学关于天人关系、脏腑关系经络关系、表里关系精气神关系、“生长壮老已”关系等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涉及医学和生命科学之“钥”。因之,深入研究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必将凸显中医药学的鲜活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和平崛起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大局出发,应将发展中医事业纳入国家战略用好中医药学这把“钥匙”,打开中华文明的“窗口”,搭起国际友好交流的“桥梁”,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二、理解中医

养生生活关系决定养生观点的多面性。古有明训:“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上等医生能医治国家的弊病,中等医生能医治人的弊病,下等医生能医治身体的各种疾病。从养生文化中,领略养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及无限极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预防观。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中国文化精华

2、整体观。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心理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


3、平衡观。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4、辨证观。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存在特征人体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

养生法则中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形成了较为完善预防思想和有效防治原则养生在于“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治未病”的实质是“人人享有健康”。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养生文化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甚至是天文地理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是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养生之道贯彻应用日常生活中去。

养生注重五个方面平衡。分别是人与自然平衡、人与社会平衡人体阴阳平衡人体脏腑的平衡、气血经络平衡。而在这其中,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尤其要注意人与社会平衡。健康的生活习惯心态是最为重要的。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总结起来就是温和、善良、宽宏、幽默。


三、习近平中医药摘要

中医作为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与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幸福息息相关,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有着重要意义。防病治病、维护人民健康是各个国家地区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澳大利亚的中医孔子学院把中医药学同汉语教学相融合,把中医作为中华文明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充分体现我国文化实力,契合国际文化交流养生保健的双重需要,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寄望中医药学的传播“为澳大利亚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为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像我自己也喜欢中医。”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医药学的发展运用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事业”,同时善于运用一些中医术语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把脉”。

1、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孔子学院把传统现代中医科学汉语教学相融合,必将为澳大利亚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为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

——辑自2010年6月20日时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出席由南京中医大学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的“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2、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瑰宝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2015年12月22日,致中国中医科学成立60周年的贺信。

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2016年2月3日,在江西考察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的讲话。

4、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
——2017年7月6日,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


5、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造纸、冶铁、中医等经中亚传播世界中亚、西亚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也相继传入中国,促进了双方社会发展
——2016年6月22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

6、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2017年7月24日,致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大会的贺信。


7、副作用小,疗效好。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自己也喜欢中医
——2015年2月15日,在考察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中医馆时的讲话

8、中医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当前,中医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工作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现代化,推动中医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015年12月22日,致中国中医科学成立60周年的贺信


9、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们要把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
——2016年8月19日,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的讲话

10、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走向世界
——2018年10月22日,在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科技产业园考察时的讲话


11、要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事业产业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9年10月,对中医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

12、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发展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发展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整理,推进中医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
——2016年8月19日,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的讲话。


13、坚持中西医并重 加强中西医结合,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2016年8月19日,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的讲话。

14、要加大重症患者救治力度,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加强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的药物、先进管用的仪器设备都要优先用于救治重症患者。
——2020年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15、推进各方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我希望各方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机制,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推进各方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2017年7月6日,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

16、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改革也要辨证论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使各项改革能够发挥最大功能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在广州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17、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肝风内动”、“血虚生风”中央之所以要抓住改进作风来推进党的建设,是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问题实际上是党内存在突出矛盾问题突出特征。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肝风内动”、“血虚生风”。
——2013年2月28日,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18、该吃中药的吃中药,该吃西药的吃西药,或者中西医结合人的身体有了毛病就要医生就要打针吃药,重了还要动手术。人的思想和作风有了毛病,也必须抓紧治。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正所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各级党组织采取有力措施帮助问题的党员、干部找准“病症”,对症下药,该吃中药的吃中药,该吃西药的吃西药,或者中西医结合,该动手术的动手术,切实体现从严治党的要求
——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得了虚胖症,看着体积很大,实际上外强中干、真阳不足、脾气虚弱要注意解决消化不良问题,消化胃里的积食,不要再大口进食,否则是要脘腹痞胀、宿食不化的。现在,到很多地方去看,都是马路、大广场、大绿地、大园区,土地利用率很低。这不是强壮,而是虚胖,得了虚胖症,看着体积很大,实际上外强中干、真阳不足、脾气虚弱。
——2013年12月14日,在中央城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政法系统是营血卫气、祛邪扶正、保证社会肌体健康的重要力量政法系统国家的免疫系统,是营血卫气、祛邪扶正、保证社会肌体健康的重要力量。综合起来看,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以猛药去疴、重点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点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014年1月14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22、“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互联互通让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
——2016年11月2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

23、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2018年4月24日至26日,在长江沿岸调研考察时的讲话


24、通过祛风驱寒、舒筋活血和调理脏腑、通络经脉,力求药到病除要针对查找到的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研究提出源头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然后分类施策、重点突破,通过祛风驱寒、舒筋活血和调理脏腑、通络经脉,力求药到病除。
——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5、促进中医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202210月16日,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一些论述中医药,发展中医药重要意义有三:一是全新、明确地界定了中医药学在中华文化复兴时期关键地位,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钥匙是开锁的工具,为守护、防卫、珍藏、保密需要人类约在公元17世纪就发明了“锁”和“钥匙”,且约定俗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钥匙是开锁的必备工具,是打开锁固范畴的开路先锋。二是指出了深入研究科学总结中医药学的积极意义,是“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三是揭示中医药学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是“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为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


中医药学以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思想基础,以人为本,深刻体现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是我国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燮理调平的“中和观”、养生防病的“未病观”、因时因人因地制定治疗方案的“制宜观”等中医观,既可用于临床,以“中国式办法”利于救死扶伤,可用于施政,利于民富国强。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