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讲述了以诚为本的重要性,由秉性真诚而明悟了天理,这叫作天性。由明白天理而内心真诚,这叫作教化。真诚就会明白天理,明白天理就会真诚。孔子在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真诚”。继续谈论“诚”的问题。人或者天生具备诚的道德,或者后天修养而具备诚的道德,虽然两者不同,功用却相通,最终结果都是一样。朋友们对待他人,要从真诚做起,这是一种道德休养。《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天赋本性,从而完成自己生而为人的天赋使命。这里的至诚,就是达到了极致的真诚。强调发挥个人的精神力量,来改变世界、创造世界。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改造世界的信心,这样他才能做自己的主人,他才能生活得很快乐。人们应该在小事情上下工夫,而这一切还是要从“诚”出发。“诚”是一切的基础,它的作用非常大,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感化万事万物。心诚则灵,灵到能预知未来吉凶祸福的程度,可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了。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把智、仁与真诚的修养结合起来了。真诚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真诚从细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要修养真诚就必须做到物我同一,天人合一,要做到这一点既要靠学习来理解,又要靠实践来实现。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
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
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
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
道是人自己引导自己。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二、翻译
如果能通过学习而推究一切细微事物的道理,那么由此也能达到诚。
第二十五章
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
道是人自己引导自己。
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