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品读儒家经典之《中庸》第二十一~二十五章


儒家经典之《中庸》第二十一~二十五章


中庸》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讲述了以诚为本的重要性,由秉性真诚而明悟了天理,这叫作天性。由明白天理而内心真诚,这叫作教化。真诚就会明白天理,明白天理就会真诚。孔子在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真诚”。继续谈论“诚”的问题。人或者天生具备诚的道德,或者后天修养而具备诚的道德,虽然两者不同,功用却相通,最终结果都是一样。朋友对待他人,要从真诚做起,这是一种道德休养。《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天赋本性,从而完成自己生而为人天赋使命。这里的至诚,就是达到极致的真诚。强调发挥个人精神力量,来改变世界创造世界。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改造世界的信心,这样他才能做自己主人,他才能生活得很快乐。人们应该在小事情上下工夫,而这一切还是要从“诚”出发。“诚”是一切的基础,它的作用非常大,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感化万事万物。心诚则灵,灵到能预知未来吉凶祸福程度,可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境界了。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把智、仁与真诚的修养结合来了。真诚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事物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真诚从细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要修养真诚就必须做到物我同一,天人合一,要做到这一点既要靠学习理解又要靠实践来实现


一、《中庸》第二十一~二十五章原文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第二十二章

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天地之化育。

可以天地之化育,则可以天地参矣。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

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

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

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

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

道是人自己引导自己。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二、翻译


第二十一章

内心诚实而明察事理

这叫作天赋本性

明察事理达到内心真诚,

这叫作后天的教育感化

凡心真诚也就会自然明察事理

而明察事理就会做到内心诚实。


第二十二章

只有天下至诚的圣人

才能尽量发挥自己天赋本性

能尽量发挥自己天赋本性

就能尽量发挥天下人的本性

能尽量发挥天下人的本性

就能尽量发挥万物本性

能尽量发挥万物本性

可以帮助天地万事万物进行演化发展

帮助天地万事万物进行演化发展

可以天地并立为三了。


第二十三章

那些次于圣人贤人

如果能通过学习而推究一切细微事物道理,那么由此也能达到诚。

内心诚实了就会表现出来

表现来了就会日益显著,

日益显著就会更加光明

更加光明而后能使人心感动

就会使人发生转变使人发生转变

可以化育万物

只有天下至诚之人才能做到化育万物


第二十四章

最高境界的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吉祥征兆

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

呈现在蓍草龟甲上,体现身体仪态上。

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

是祸可以预先知道

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第二十五章

真诚是人的自我完善

道是人自己引导自己。


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

没有真诚就没有事物

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


不过,真诚并不是自我完善够了

而是还要完善事物

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

仁和智是出于本性德行

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

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