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上,加之心理精神方面压力都非常大,大城市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要处理事情非常多,容易产生心烦现象。心烦是指心中苦闷、烦躁不安,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每个人都有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不好情绪,心绪不宁影响工作、生活、学习、情感交流等不好行为。一旦出现情志问题,不及时消除负面情绪,随之烦恼就会加大,有极大精神压力,时常感觉心里莫名的心烦、烦躁。心烦可能会表现为忧心忡忡、郁郁寡欢等,可能是抑郁状态的表现。中医认为心烦多属于热症,多为肝火旺盛所致,心烦多和上火有关。中医讲心烦主要和火有关,胸中热而不安叫烦,手足扰动不宁叫躁,烦与躁常并称,有虚实寒热的不同。心烦意乱属于中医理论中的情志病,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本为正常的情志活动,如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不会导致或者诱发疾病。当心里烦躁、情绪悲观时,一定要调整好状态和整理情绪,重整旗鼓,通过种种渠道来缓解和分散注意力,尽量把内心的烦躁发泄出来而得到调整。
心烦,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从古中医思维来解读:“心烦”是因为上焦有热。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在五脏六腑中最重要,心的长期、稳定的工作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关键因素,与心相关的疾病都会影响全身状态,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心是生命根本,主宰着人精神变化,有关心的症状、心慌、胸闷、无缘无故的心烦。人体正常能量运行模式应该是下热上寒,下阳上阴,就是下热上寒。下面为阳,阳主上行;上面为阴,阴主下行,人体便形成了上下交通,身体的气血能够顺利地运行起来,此所谓阴阳交泰,就是《易经》里的泰卦格局,人体相对处于健康状态。反之,人体出现上热下寒,人体气血运行会受到影响,火热郁结在胸中便为心烦。这个时代,很多人会出现上热下寒,是常见的身体失衡情况。
中医认为心烦多属于热症,多为肝火旺盛所致。心烦,是指心中烦热郁闷之状,又名烦心。
情志不畅。若患者工作或者学习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心情不畅,容易出现心烦、焦虑等症状。建议患者适当放松心情,多与他人进行沟通,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肝气不舒。一般肝的疏泄功能发生异常,使气机失于疏通、畅达,而引起的一种病理变化和症候,可能与情志不畅、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患者容易出现胸闷、食欲不振、心烦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气滞血瘀。气机郁滞影响血液运行,多与情志不畅、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患者容易出现胸胁胀痛、心烦不宁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血府逐瘀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心烦可能与痰热扰心、心脾两虚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
2、中医认为心烦可能是阴虚火旺、心火内生、肝气不舒等因素引起。
心火内生。一般与外邪侵袭、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口舌生疮、口干、心烦、小便短赤等。如果患者长期精神压力较大,可能会导致津液亏虚,容易导致阳气过盛,引起情绪不佳。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天王补心丹、牛黄清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阴虚火旺。一般与过度劳累、年老久病、房事过多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五心烦热、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等,严重者还容易导致身体上火。导致心情烦躁。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肝气不舒。一般与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用药不当等有关,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频繁叹息等。如果患者不注意保暖,可能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导致水湿运转不化,容易导致肝气郁结,引起心情烦躁。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保暖。
还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如肝郁化火,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心烦,证名。心中烦热郁闷,又名烦心。烦多属热,亦有因于寒者。可见于外感、内伤多种病证。伤寒六经病变多见有心烦。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云:“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膈中就是心口窝这个部位的内脏,心脏在里头。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心与小肠相表里,这就是经络上的学问。心烦头疼或者是胸中痛,腰背疼,放射到上腰部和后背部,这都是心脏问题,胸口这块疼是心脏问题,可以给他针手厥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或者针手厥阴心包经,比如心口特别疼的时候可以针内关,针下去之后心就不疼了,内关穴就主心脉,也可以点揉按摩,拨心包经也行,把心包经拨开,或者通过针刺的方法把经络疏通了之后立刻胸中就不疼了。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论》:“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说明了心烦病位和心烦多由心热所致。
(三)《伤寒论》的心烦
《伤寒论》太阳篇有:“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少阳病有心烦喜呕之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类证治裁·烦躁》:“伤寒热在表而烦,宜散,桂枝汤。在里而烦,宜下,承气汤。在半表半里而烦,宜和,小柴胡汤。在胸膈以上而烦,宜吐,栀豉汤。其阴寒而烦,则有恶寒踡卧及下利厥逆、吐蛔之症,宜温,温用四逆汤,蛔用乌梅丸。”如内伤阴虚火动而烦,宜生脉散加生地黄、熟地黄、茯神、枣仁。或不得卧而烦,用朱砂安神丸。
《伤寒论》论曰:心烦热之病,手少阴经有余所致也。其不足则亦能令人虚烦。圣惠方止及实热,大抵心属火而恶热,其受病则易以生热,热则血气壅滞,故为烦躁,寝卧不得安宁。口舌生疮 ,头痛颊赤之类。虚则热气内攻,心神不宁,亦为之烦躁也。
《伤寒论》对于“心烦证”的论述,散见六经诸篇。 诸烦症之中,推其因,有因热、因寒、因水、因痰之不同。论其位,有在表、在里、在半表半里的区别。究其病情,有虚证、有实证、更有虚实挟杂证的差异、故烦症虽一,证情繁杂,实有穷究之必要。心烦病机,心火炽盛心烦血热扰神心烦,暑湿热郁心烦心,阴虚火旺心烦,心阳虚阴盛心烦,阴虚火旺妊娠心烦,痰火内扰妊娠心烦,肝郁化火妊娠心烦,阳明胃肠燥热心烦。
懊憹为心中烦热,闷乱不安,莫可言状。心中懊憹,更多的是胃和食道当中的那样一种不可名状的烦燥懊憹感觉,这时候用黄连黄芩清热效果不好,而应该用栀子和豆豉,都有一种清透郁热的治疗作用。
两者都有烦热不舒,烦躁指心中烦热,手足躁扰,甚至坐卧不宁的表现。烦躁还有手足躁扰不宁的其他觉症状。
烦者虽心中闷乱,懊恼不眠,外观其形,可俯首静伏。“烦”即心烦,为病人内心的一种情绪体验。
“躁”即躁扰、躁动,为手足、形体动作表现。躁则不安而动,肢体扰乱不宁,其形不静,若神虽乱而形静默,就无所谓躁。
3、烦躁的证。
温热病邪热入里则见高热、口渴、胸中烦闷、手足扰动,是阳明实热。因阳明主四肢,热盛故四肢扰动。大都由烦到躁,称为“烦躁”。
如只是烦热口渴、无手足扰动的,则称“烦渴”,这是热盛伤津之象,均属实热证。
热性病后期或外感病经过汗、吐、下后,余热未清,胸中烦热,睡眠不宁,这是虚火内扰,称为“虚烦”,属虚热证。
若烦而身冷,手足作无意识动作,形倦神疲,口乾不饮,脉细弱,称为“躁烦”,是虚阳扰动,属虚寒证。
4、药物治疗烦躁。治心虚多烦躁,背膊妨闷,面色变赤,言语谬乱。远志汤方远志(去心一两) 白茯苓(去黑皮三分) 犀角(镑一两半) 知母(半两) 芍药(一两) 黄芩(去黑心)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麦门冬汁半合,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 服。
治心烦躁,口干舌涩。麦门冬汤方麦门冬(去心焙二两) 龙齿(半两) 玄参(洗切) 栀子仁 茅根(各一两) 木通(二两锉) 赤芍药(一两)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二、心烦不妨做这些事
心绪烦乱。汉陆贾 《新语·至德》:“事众者则心烦,心烦者则刑罚纵横而无所立。”晋 潘岳 《射雉赋》:“屏发布而累息,徒心烦而技懩。”茅盾 《子夜》十六:“电扇的风也是热惹惹地叫人心烦。”
厌烦。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张生闻语,转转心劳攘,使作得似风魔,说了依前又问当。颠来倒去,全不害心烦。”
1、多读书和学习。有时困住自己不是事情本身的大小,而是对待事情的认知和态度。在生活中,有的人即便遇到暴风雨袭击,也会觉得如小菜一碟。有的人即便遇到芝麻大点的事,会觉得难以承受。当一个人多读书和学习后,才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才能在遇事时,不惊慌失措,更不至于把自己困住。
2、不着急倾诉。心里有烦心事时,先不要着急向任何人倾诉。有时,倾诉中反而会夸大和虚增痛苦的程度,越会觉得自己委屈和不甘。先学会让自己冷静下来,有时他人并不能感同身受,有时他人也爱莫能助了,有时他人也无法给你想要的支持和帮助。与其去抱怨和责备,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如何让自己振作起来,如何让自己变好,以及如何更好地去处理事情上。不要情绪化,不要冲动行事,更不要把心里所有烦闷,都一股劲儿地倾倒出来。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是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而是他们学会在艰难困苦中,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
3、调整好心态。每个人在遇事时,都有情绪的低潮期,都需要时间去化解,更需要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不要沉溺在其中太久,也不要为此一蹶不振,更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出发。在这个世上,也许有些事不能从头来过,有些失去不会再拥有,有些遗憾或许也无法弥补。却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或者不断提升自己,从而让自己未来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要学会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然后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给的各种考验和挑战。重要的不是在哪里跌倒了,而是是否从跌倒的地方爬了起来,并且继续新的日子和旅程。
4、接纳已发生。事情既然已发生了,无论好坏,你都要先去接受它。因为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不想发生的事都发生了。尤其在遇到各种突如其来的坏事时,不要总想着如果当初,也不要总是懊悔,更不要为此过度地去纠结。只有接纳了现状,接下来才能更好地去面对和处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直面那些像纸老虎一样的问题。希望你明白,这个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只要自己不泄气,就没有人可以打垮。
5、从内找原因。无论遇到任何事,一个人必须学会从自身找原因。只有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才能认识和了解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找到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主动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好的部分。即便对方有错,既无法去改变他人,也无法去指责他人,最终可以去改变的人只有自己。尽力做好自己,就可以更好地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一个人唯有自省,才会有成长和进步。
三、心烦、烦躁的解决思路
现代都市人烦躁、抑郁常常挂在嘴角。浮躁的社会,情绪烦躁了起来,工作压力、情感困扰、生活压力无处不在。很多朋友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会经常莫名其妙感觉到烦躁,一点点小小的刺激,就会情绪不再稳定,总是想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却发现自己无法宣泄。
当心理心烦、烦躁时可通过情感转移、理性分析、独处静心、服用药物等方式缓解烦躁。
1、理性分析。烦躁时患者应冷静下来,找出让自己烦躁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缓解烦躁情绪。
2、情感转移。烦躁时患者可通过听音乐、运动、与他人谈心、看书、看电影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烦躁情绪。
3、倾诉心理困扰。每一个人都会有情绪,情绪会有上下波动,人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持续情绪烦躁、低落,那么就要试着去调整。当不良情绪无法摆脱时,可以试着寻找心理支持,如找个人倾诉心理困扰,将不良情绪都宣泄出来,那么情绪就能调整过来。
4、独处静心。烦躁时患者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避免因让自己的烦躁情绪影响或伤害周围的人。
5、积极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在自我调整不良情绪时,是非常有效果的。积极心理暗示可以让人们情绪快速好起来,人们常说“阿Q精神胜利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6、服用药物。部分患者烦躁跟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有关,此类患者可在查明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躁狂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奥氮平片、碳酸锂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烦躁。
7、转移注意力。出现不良情绪,是因为存在现实的刺激,从而导致心情烦躁、精神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当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要让自己沉溺于刺激事件之中,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不再去注意刺激事件,那么情绪就会慢慢的放松与调整了。
(二)按摩能减轻烦躁
出现心情烦躁后先解决引起原因,再进行按摩腕部、胸部或头部等一般能缓解。
3、头部。头部有着太阳穴和神庭穴,心情烦躁适当按摩该穴位,能够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因心情烦躁而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
2、胸部。胸部有心俞穴、膻中穴,如果在心情烦躁时按摩两穴位,能够起到缓解作用,对于心情烦躁引起的胸口闷或心悸等症状有缓解。
2、腕部。按摩腕部的神门穴和内关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和腕横纹上二寸能够帮助缓解局部神经肌肉紧张,能够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从而刺激激素分泌,对于心情烦躁能够起到缓解作用,有助于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
心情烦躁时先进行自我调节,如适当运动、适当按摩等。如果症状长时间未缓解,可去医院挂号心理科或内分泌科就诊并治疗。
烦躁导致情绪激动时患者应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有过激性,避免伤人伤己。一般采取心理治疗让患者体验到在这种情绪下内心的想法,看到想法的不合理和歪曲,通过纠正歪曲的认知模式,来改善认知体系,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说患者往往有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绝对化的认知。通过寻找证据或者是做相应的改变,如放松训练等,来帮助患者最终缓解症状。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焦虑药物为主,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或者是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抗焦虑药物系统规范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多数以自我心理调节为主就可以扭转心烦意乱的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