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闲聊传统文化吊唁话题


传统文化看逝者用享年  终年的话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用法讲究而极其复杂。在人的一生死亡是谁也无法预测的一件事不可逃避的事实。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去世不知道自己因何去世死亡就是人类的终章,永远是一个无法避免话题,直戳灵魂,无数人想逃离命运摆布,但无法阻止敲响晚年的丧钟。不知道大家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件事情,有的人死亡发布讣告使用的是“享年”,而有的人死亡发布讣告用的却是“终年”。其中用来表达逝世词语不止这两个,这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在古代完整的丧葬礼仪中有一个步骤叫发讣告讣告,即人死后报丧的凶讯。发讣告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头,一种是书面。在民间较为普遍使用的是口头讣告,老百姓住的地方都比较近,比起书面讣告,口头讣告可以让家里的亲戚更快更详细的知道逝者死亡消息。当时纸张很贵会书法百姓几乎没有使用书面讣告的一般是书香世家或富贵人家,很少有百姓可以支付得起纸张的费用以及有时间精力去学习书法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亲人离世,每逢丧事要严格遵照法规和遵循当地习俗,按照丧葬条例来办理,人们总要披麻戴孝送逝者最后一程,对于逝者到底是用“享年还是用“终年”来表达逝者离世思念


一、丧葬习俗的变迁

中国光是表达逝世词语就这么讲究,更何况是人去世时的丧葬礼仪。丧葬习俗文化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重视,因此人们常说“死者为大”,享年和终年这两个词语源于我国丧葬习俗文化丧葬文化发展了千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礼仪。这种礼仪根据不同地区存在不同形式,根据葬礼形式不同总的分为了三大种。其中土葬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土葬方式方法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和远离人们现象,更多选择火葬,人们对于从古流传至今的鬼神之说都闭口不谈

1、入棺。人们通常会将逝者的遗体在装入棺材之前,脱去衣服最后一次清洗身子,这意味着个人赤裸裸的来到世上,最后赤裸裸的走了。这个行为通常由逝者的儿女完成,将遗体装入棺材之后,就是简单的招魂仪式。

2、烧纸钱。逝者最亲的亲人围绕着棺材焚烧纸条,大声呼喊着逝者名字,让灵魂重新回到身体之内。如果不进行这个仪式,逝者灵魂就会成为孤魂野鬼,没有归宿


3、神台像龛。有些地方还会在棺材的前边摆一张神台神台上会点燃“长命灯”,再放上祭品,这叫做“请仙”,意寓着让天上的仙人降临凡间带领着逝者去往仙界。

4、穿白色丧服。在完成上面的流程之后,逝者长子通常要穿着白色丧服,跪拜在棺材面前整整一夜,尽最后孝心。

5、出殡入土为安。最后就是出殡跟下葬了,对于出殡跟下葬在各个地方存在差异都是以祭拜为主。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而丧葬礼仪更是所有礼仪的集大成者。中国丧葬礼仪步骤十分多,每一步都不能出错。在朱熹写的《朱子家礼》中,就对丧葬礼仪有着十分详细记载丧葬礼仪共有18个步骤,每一个步骤时间顺序都不能错。其中最关键就是前九个步骤,必须要在逝者离世当天完成,一个都不能漏。不仅仅因为丧葬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更重要的是体现后人对前人的孝道。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孝经》云:“大孝,德之本也,教之所因生也。”孝道,是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孝道才产生。孝是多么重要,丧葬礼仪是多么有意义


二、普通人逝世用“享年”或“终年”

在举行葬礼之前,逝者的亲属会向亲朋好友传达逝者离世讯息,在这里面就会用到终年和享年这两对词语享年和终年,这两个词语都是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一种讯息。“享年”和“终年”都是表达有人去世了,其中蕴含情感是不同,这就导致二者适用人群不同,用法不同。虽然在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词的具体用法,就算用错不会有人笑。“享年”和“终年”还有另一种用法就是当别人询问逝者几岁离世时,与逝者有血缘关系,或者是亲朋好友这一类,那么通常会用享年多少岁来回答别人。如果被询问的人,与逝者没有什么交集,像街坊邻居工作上下级这样的人群,在回答时则会用“终年”。当在一些正式场合或发布正式文章时,用错的话会被人嘲笑不说,还会被人说不尊重死者,所以了解并运用好这两个词十分重要。

1、“享年”,是对逝者表示尊重和爱戴的一个敬辞,常常会用在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的人或比普通人长寿的人逝世时候。“享年”的“享”含有“享受”的意思,是一种带有褒义的词语。用“享年”这两个字,通常是对一些有名的人,或者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身上。他们的离世不仅是家人的不幸,是社会的不幸,他们离世永远是重于泰山


一些德高望重的政治家、革命家、科学

家、文学家以及对国家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在他们去世时候都会享年多少岁来表现,这就是表达了对这类逝者的尊敬和崇拜。袁隆平爷爷逝世时,新华社发布讣告中就写到了“享年91岁”。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将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水稻事业,只为了让世界人民可以吃饱饭,几乎所有的人都很感谢他,所以袁隆平社会拥有很高的地位自然在写讣告时要用“享年”。一些名人功臣的事迹需要后人铭记、被后人学习,所以在文学作品当中,用带有褒义的称谓,也是对他们表达尊敬的一种方式

他们一生并非碌碌无为,用“享受”的享来代表着他们一生,意寓着他们人生充满希望充满社会的期盼、充满着为国家建设的欲望。他们永远享受上天赋予他们的人生享受国家或是社会赋予他们的重任,所以对于这类的逝者,通常使用享年”。

值得提醒的是,享年一定是六十以上的高寿老人才能用,而终不到六十岁可以用到,一定要慎重区分还有一个特别要注意就是享年”一般用在年龄较大的逝者身上,千万不要将这个词用在小孩子逝世时候会遭人耻笑。


2、“终年”,是一个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词语,指的是逝者走到人生终点的那一年,不带有任何情感,还没有年龄使用限制。终年”的“终”代表着“终止”的意思,是一个较为中性的词语,简而言之就是生命终结。当普通人去世之后就会使用“终年”来传达离世讯息

不是说对普通人不该尊重,而只是简单的划分两类人群的一个标准,无论是对社会有贡献的,还是生活在芸芸众生中的百姓,当死亡来临不会有任何的“特权”。当不知道用哪个词表达死亡时,“终年”绝对是不二选择

现实生活中,普通老百姓只要达到高寿年龄都会用终年来表示只有部分人才会用到享年这个词。


3、其他离世的一些特殊用法。一些人的离世,随着适用情况使用词语就不同。如果人在不同年龄去世使用词语不同。年龄从小到大,从出生到20岁用“夭年,从20岁到60岁用“终年”,60岁到100岁用“享年”,还有100岁以上用“天年”。

如果根据人的身份来搭配词语的话皇帝去世称为驾崩”,已成年皇子去世称为“薨”未成年皇子去世称为“殇”,臣子去世称为“卒”等从,还有很多用法


三、遵循“死者为大”原则

对逝者都离不开那句“死者为大”,指人死了办丧事时候死人是最大最尊贵的,其它与之无关的事情都要让路。在现实生活中,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当办喜事的人与办丧事的人撞在一起,办喜事的人要让路,这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种规矩

中国传统文化,从不认为公众人物可以享有“死者为大”的免于被批评特权。应在公众人物去世时,概括其生前所作所为总结核心行迹,对其做一个总体评价。一般用于公众人物或者有争议的社会热点关键人物去世后。该褒者褒,该贬者贬,这个评价叫做“谥”。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情况较为复杂。


在古代,人们十分敬重死亡”一说。在那个时期,各类神学流传于世,人们对此更是深信不疑。在他们观念里面,人在肉体死亡之后,就会化成鬼魂,孤零零的飘散在世间。特别是在经过墓地时候路过的人从来不敢在附近逗留嬉闹,如果说了什么有辱逝者的语言,或者做了不尊重逝者的动作,那么就会遇上鬼魂上身”的情况。不仅会吸光这个人运势,还会折寿,这是为什么说“死者为大”的原因

在实际生活当中要遵循“死者为大”这个规则,不然弄错了就会是对死者的不尊重。第一、人在离世之后,是非常尊贵的,一切事情都要以死者为主,为死者让路,尽快让死者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祝福。第二、人死之后,他生前所用过的一切东西,都不能随意处置,尽量保持原貌,死者用过的床,桌椅板凳,衣柜等大件用品,尽量不挪动,不触碰,更不用说睡在死者床上了。为了健康长寿,大家还是尽量不要睡死人生前睡过的床,用死人生前用过的物品,难免会睹物思人。


不能睡死人生前睡过的床,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个人应该都要知道忌讳希望个人能够知道死者为大。人死后,不要随意翻动亲人生前用过的物品,不要亲人曾经睡过的床,始终遵循“死者为大”的法则尊重死者,带着对死人思念与愿景,好好生活,这是他们愿意看到的正确选择

生老病死是无法改变自然规律,与其选择死亡争辩不休,不如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活的有价值意义。回观现代社会丧葬方式越来越环保,生态景观更好了,土葬模式已经远离人们现象。这是社会进步让从前那些腐朽的文化逐渐销声匿迹,对于死亡,除了要拥有敬畏的态度以外,还要理智看待

享年”和“终年”的用法,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很多东西出生时就定下了无法改变的变数,只得顺应规则人们能做只有件事在自己活着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间,积极主动对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尽义务维护人民利益不能因为自己迟早都要面临死亡放弃生的希望生活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事物等待着去探索。人既然固有一死,那为什么不快快乐乐的活一辈子,让自己的人生精彩绚烂。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