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古代经商之道《计然七策》原译文(41)


古代商人经商必备计然七策》原译文


计然又名辛研既文子,春秋末期晋国的一个智谋奇才。此人游历吴越,便收了个叫做范蠡的布衣之士做学生,范蠡成为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计然著有《通玄真经》一书,计然生卒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四、五百年了。《史记·货殖列传》记述说:越王勾践在经历了公元前494年的吴越战争,被吴王夫差打得大败而被迫屈辱称臣之后,立志复兴越国,“乃用范蠡、计然。”计然向越王勾践献计献策,对越国复兴起决定作用。据说《计然七策》是鬼谷子的老师青岩真人留下的“无字天书”中的其中一部,此书首传鬼谷子,再由鬼谷子传给计然、范蠡财神爷及吕不韦、白圭商圣等人,如此流传下来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著之理”。后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这本《计然七策》是范蠡在隐退后整理批注人们都说里面讲的是一个致富术,可以熟练运用书中之策的人便可财满天下。《计然书》是范蠡隐退后辑录老师计然之言论,参以自己见解所成,全书七策八千余言,说得便是一个致富术。富国富人字字精到,天下商旅呼之为“绝世富经”,名士则称之为“计然七策”。

青岩真人

计然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计然并不是真实姓名,而是取善于计算运筹的意思。据说他是鬼谷子的弟子,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尤长计算


史记·货殖列传》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他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范蠡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范蠡

本书由范蠡批注


一、《计然七策》原译文

Play:none" />

1、明路。计然曰:"人生於世,非财无以资身。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译文]人生在世没有财产就无法得到生存发展财产的运作遵循固有的规律,它本身不会自动增值,不经商就不会获得利润。

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

[译文]财产滋养生命源泉,是生存之本,人们岂能没有财产。但是如果不掌握经营之道,那么这些财产就会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被消耗殆尽。因此,必须运用财产从事商业活动才能获得利润,使财产生命一样得以生长,这是每个人安身立业的策略





2、擅谋。计然曰:"财溺于人共爱,义取者希。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译文]钱财沉浸在世人的共同喜爱之中,能在道义立场上获取钱财的人,世上少见。利润正是众人的你争我夺中获得,那些贪心、嗜财如命的人,比比皆是

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蠻貊,虽婴孩亦所知。爱是以人多竞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侮。其知义安分,不事妄贪者,世之罕有。"

[译文]钱财可以通行于任何地方,甚至那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偏远的南方和北方,这一点就连婴儿小孩明白。正是因为钱财的狂热喜爱,所以人们纷纷竞相追逐钱财、强取豪夺,以致有的人丢弃了自身准则道德沦丧,忘记羞耻,甚至受到别人的侮辱,还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由此可知能够深明道义、安分守己、满足现状,并且不作非分之想、没有贪心杂念的人,世上罕有。




3、知人。计然曰:"人皆人,贪廉无辨。心非心,真伪难知。"

[译文]人与人表面上看来都一样,无法从表面辨别个人贪心还是清廉的。心与心则大不相同,但也难以判断它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范蠡按语:"人不处财,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觌,语言相奉,而不识其忠诚奸诈,嗜利苟且,必须试之以财帛,处之于患难,然后其人其心则详知矣。"

[译文]如果人们之间不发生财交往利益关系没有长久的真心相处,而仅仅以脸上的表情相见,以浅层的语言交谈往来,那么是无法认清此人是忠厚诚实还是奸邪诡诈,无法认清他是不是贪图利益,只顾眼前,敷衍了事。必须用钱财锦帛来试探,或者在患难之时与这人相处,然后我们就可以详细地知道这人的心是什么样




4、结势。计然曰:"交接非人,虽万金无足论有。"

[译文]交往接触和托付的人,如果你选择不当,那么即使拥有万金,也不能称之为有钱

范蠡按语:"朋友者,夥计者,不独通财,而身家百尔所系,与其高者吾亦高,与其低者吾亦低,如形处鉴,美恶因之,交结苟非良人,导我于不善,虽万金易败,安得云乎有哉。"

[译文]交往朋友、雇佣伙计,你和他们之间,不仅是流通钱财,而且还关系到你自身的家庭财产等各个方面。与高明优雅的人交往,那么我也高明优雅,与低微卑劣的人交往,那么我也低微卑劣,这就好像照镜子一样,美丽还是丑恶都取决于镜子的人。交往结识的如果不是善良、诚实的好人,那么我就会被引导到不好的状况,即使钱财再多也容易被损耗掉,怎么还能说自己拥有钱财呢?





5、精算。计然曰:"不俭不怜,徒负披星步峻。且俭且怜,风雨无虑。"

[译文]钱财不节省不爱惜,就白白承受了披星戴月、拔山涉水的辛苦。能让财产增值,又能守住它的人,即使经历了顶风冒雨、在大海大洋中航行的辛苦也值得

范蠡按语:"为客商,不辞晓夜,登山渡水,所需微利,皆由惊恐辛苦而来。若不俭省爱恤,则动渠劳碌何益哉。"

[译文]作为奔波各地的商人早起晚归,跋山涉水,所获得的那一点微小的利润,都来自于所承受的惊恐和辛苦。如果不节省、爱惜钱财,那么一切劳作都没有任何益处了。





6、扬善。计然曰:"慈能致福。"

[译文]对他人慈爱、和善可令自己获得幸福

范蠡按语:"若谓慈善之人希锡福,此亦臆说。盖慈善存心端正,动履庄严,所作所为,不由岐险,是以多获平坦福也。"

[译文]有人说那些待人慈善的人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上天赐与的幸福,这种说法没有根据的。因为有慈善之行的人,他的动机是端正的,他的举止是庄严的,所作所为不会误入歧途,所以,这样的人也就大多会获得一种平坦之福了。




7、捕机。计然曰:"夸他钜钞,暗挟此人。羡某至诚,意讥本客。客来无货。非取帐必是等人。买主私谈,不扣银定然夹帐。"

[译文] 谈生意,夸耀其他人有许多钱财,是为了暗中向对方施加压力。以羡慕的口气说其他人诚实守信,则是有意识讥讽对方。客商来到没有携带任何货物,那么不是来索取帐款,就是在等候别人。买主与中间人私下里商议、交谈,必定有秘密交易,或者要吃回扣,或者要在帐款上做文章

范蠡按语:"对此客而夸别客本大货多,使此客不能自安,于中有暗挟之意也。封我谈他人忠厚,必有刺我刻薄之意。若客来空手无货,非向主家取帐,必是等候亲友。主家与买主私地密言,恐其旧有所欠,扣我货银抵补,不然货价腾长,背后定议,满匿我价钱也。"

[译文] 对当前的客商夸耀其他客商本钱大、货物多,是为了让这个客商不能安稳、沉着,以便暗中要挟。对我大谈别人的忠诚、厚道,一定有讽刺我刻薄的含义。如果客商来时,没有携带任何货物,那么不是主人家索取帐款,就是为了到此来等候亲朋好友。若中间人与买主私下秘密商议,必须小心,他们之间可能有旧帐未清,会把我的货款扣下作为抵押、补偿;如果不是这样,就是货价突涨,他们在背后秘密商议,对我隐瞒这些价格!





8、造场。计然曰:"施为小巧弗边幅,返更中坚。门面彰扬广招摇,须疑内空。多因行大放胆,十有九危。"

[译文] 做事细心、灵巧,不在边际上下功夫,反而证明他内部充实。表面上铺张虚华、彰名张扬、招摇过人,则一定要小心,他内部很可能是空架子。有许多客商,因为对方行事张扬,仿佛很有实力,于是冒险行事这样做十个中有九个危险。

范蠡按语:"作事规模鄙小,不务彰大门面,其中毕竟充实。摆大架子,弄虚头,其内多主不实。客因见牙侩行事彰大,财货放胆托付,不为疑虑,一值倾坏,所负不啻万金,安可以大行而怠意哉?"

[译文]事情喜欢摆个大架子,追求虚华、玩弄张扬,其在本质上多是名不符实。客商往往见到中间人行事张扬、摆架子,便把货物十分大胆地托付于他,不作任何怀疑考虑,一旦事情出了变故,亏损的不仅仅是大量钱财。如此看来,怎么可以因为中间人的虚华而大意呢?



9、自诚。计然曰:"好歹莫满牙侩,交易要自酌量。"

[译文] 货物的优点和缺点切不可对中间商隐瞒,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孰轻孰重。

范蠡按语:"货之精粗好歹,实告经纪,使好裁专夺卖。若昧之不言,希为侥幸出脱,恐自误也。买卖交易,要自立主意不可听旁人拦阻。齐行煞价,惧我成交,意图脱彼货也,故宜自做酌量。"

[译文] 货物的精细和粗糙之处、优点和缺点,必须据实告诉经纪人,使他们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来定价出售。如果将这些都隐瞒,不告诉他人,希望凭侥幸把货物出售,恐怕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进行买卖、决定交易,一定要自己思考、拿主意不可听信别人的阻拦。尤其是在同一行业里,有人一齐将价钱降低,阻拦我成交货物,再借机把手中货物卖出。所以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不可听信人言。





10、笃义。计然曰:"齿下不明,久后徒然溷濑。当场既允,转身何必趦趄。"

[译文]签署买卖协议,如果交易条款写得不明确,那么过段时间后,对方不履行协议,你也没有办法。当场就答应做出了承诺,过后再犹豫也毫无用处。

范蠡按语:"交易之时,即要讲明价钱银水,若含糊图成,齿下不清,至会帐必然溷赖争竞。买卖允与不允,决于当时,既已成交,转身鬼相嗟怨,此皆非君子交谊也。"

[译文]生意,在达成交易之时,一定要把价钱、折扣等问题清楚。如果一味追求达成交易,任由各项条款含糊不清,等到付款、清帐时,一定会发生混乱,有人就会赖帐,以至于发生不必要的争执。买卖是否成交,交易是否进行,须在当时当地作出决定协议达成以后,再犹豫徘徊,或私下叹息、埋怨,这不是君子朋友、做买卖的方法




11、和世。计然曰:"和能处世,俭能治家。"

[译文] 待人和睦,是一个人处世之道;生活俭朴,能使人家业兴旺、发达繁荣。

范蠡按语:"心性和则气血理,气血和则病不生,骨肉和则无戕。处人和则无争,家和则道昌,国和则治强,四海和则万邦宁也。"

[译文]一个人心性平和,那么维持他生命的动力和血液就能按其故有的规律运行。气血通畅,就能百病不侵,骨肉相合,则身体无恙。一个人若能待人和睦,那么就不会与人争端;一家人若能和睦相处,那么家业必然兴旺;一国人民若能和睦共处,那么整个国家就繁荣昌盛;世界各国若能和平共处,那么四海之内就会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





12、守规。计然曰:"爱身须守法,保有在安常。"

[译文]个人若是爱惜自身,那么就应当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一个人若想保有自己的财产,那么关键在于保持一颗安稳、宁静的平常心。

范蠡按语:"要求辱不加身凡事依理守法,欲保不失所有,切戒妄想贪求。"

[译文]希望屈辱不降临到自己身上,那么处理任何事情时都应当遵循法律道德规范。希望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不遭受损失,那么就应该摒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对财富的贪欲及不当奢求。




13、沉气。计然曰:"便宜莫买。浪荡莫收。"

[译文]便宜的货物一定不要买,浪荡之人拿来东西不可收下。

范蠡按语:"物件真正者,要买须先付定银,然后求取。似为难得之物,若价廉迁就,物非低假,恐来历不明,衣非殡衣即盗赃也。为牙者当止客买,免贻后患。旅中家仆,百凡所托,苟非其人,盗货而赖主家者有之,伺本主出门盗财物者有之,不可不慎。凡人无根无保者,切不可收,亦勿怂成。若客魆地自取,亦须谨防,毋以心腹相待。"

[译文]来路正当、品质好的货物,如果要买的话,一定要先付以部分定金,然后才能请求取走。看起来似乎是难得的东西,如果因为价钱很便宜就迁就着买下来,那么这货物不是假冒伪劣,就恐怕是来路不正。衣服如果不是死人所穿的殡衣,就一定是盗窃得来赃物。作为中间人一定要阻止客商购买这些货物,以免留下后患主人出外旅行,家中大小事务都托付给了仆人,如果这仆人不是好人,将盗窃来的钱财统称是主人家的,或者借着主人出门时机,盗窃财物来出卖的也有,所以收购货物时,不能小心。如果卖主没有根据也没有保人,那么千万不可以收下,也不可以鼓动、怂勇交易达成。如果客商行为诡异,好像总要躲在黑暗之处,那么一定要小心提防,不可以对这种人推心置腹。




14、仕怨。计然曰:"以心度心者少,以德报德者稀。劣御报德,犹如挟山超海之难。好意救焚,恐堕指鹿为马之术。"

[译文] 以自己的内心体察别人的内心的人,少之又少;用可以积下恩德的好事来报答别人恩情的人,比较少见。想以卑劣的行径来报答恩情,犹如想挟着大山跨过大海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好心好意在别人危难时来帮助他,最后却恐怕落入了别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圈套

范蠡按语:"客之投主,宾有益尔,其至诚至德,无间然焉。但主家不能体心,侵渔客体,甚有负其美意云。既坏之经纪,虽怀报客之恩,然行止有亏,不能服人,徒有心而力不及耳。客见主家落薄,债集讼缧,务垂慈悯而救援之。但主不体心,惟图目前之急,而返恣好诡,侮弄诓掣,所谓恩多反成怨矣。"

[译文] 有客商来到此处,实际上带来了很大益处,而且客商诚实守信、品德高尚,如果主人不加猜疑,就可以得到很大好处。但如果主人不能体察客商的内心结果侵犯了客商的本意,这就极其伤害并辜负了客商的好意。名声已经毁坏的经纪人、中间人等,虽然在内心里想报答客商的恩行,但是其行为举止已经有了亏欠,无法让别人信服,有报恩之心却无行动之力。客商见到主人家没落,日益困难,债务已经积累到被上告至官府,甚至有可能下大牢的地步、本来饲怀着仁慈、怜悯心情,想救护、援助主人家。但主人家却不能体会客商的内心,只顾眼前利益解决燃眉之急,反而恣意妄为,玩弄诡计,欺侮、牵制、阻挠客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恩德施得太多了,反而结成了仇怨。





15、适援。
计然曰:"阴消之辈不堪扶,暴溺之流还可援。"

[译文] 阴沉、消极的人是不值得去扶住的;偶尔失足的人,如同突然落水的人,是可以援助的。

范蠡按语:"无算计无志之人,承祖父之基,蚕食殆尽者,决不可扶。若平昔有能有干,偶遭横祸,丧本倾家者,期后还当复发。"

[译文]不懂得谋算、不作计划没有志向的人,继承祖上留下来的遗产,一点一点地坐吃山空,这样的人是绝不值得扶助的。假如平常非常有能力有才干,突然遭到无法预料的祸事,丧失了本钱,倾家荡产,这样的人以后还会再度发达,所以可以施之以援手。




16、藏锋。计然曰:"逢人不令露帛,处自亦宜藏钞。"

[译文] 在外遇到别人不要出钱财,即使独自一人时,也应该钱财隐藏起来

范蠡按语:"乘船登岸,宿店野行,所佩财帛,切宜谨密收藏应用盘缠,少留在外。若不仔细,露帛被人瞧见,致起歹心,丧命倾财,殆由于此。居家有财本,积亲友见之,或来求借,不惟无以推辞,若拒之必开其怨隙也。银钱多在目前,遇物必买,当俭亦丰,当省亦费。至于一旦穷窘,求友固难,求妻不易,何莫平素积藏,少荡已心,少炫人目,诚哉财宜藏也。"

[译文]坐船上岸、住店或者在野外旅行时,所携带的钱财一定要谨慎地收藏起来。所需用到的盘缠、路费、花销等,可以留一少部分在外面。如果不小心钱财露在外面被坏人看见,于是起了为非作歹之心,那么丢掉性命,失去财产都是因此而起的了。住在家里,如果有了钱财,不隐匿好而被亲朋好友看见,很有可能便有人来借钱,请求帮忙,这样不仅无法推辞,而且假如不肯的话,必定招至他人的怨恨,滋生相互之间的矛盾钱财若不放置起来,而置于手边眼前,遇到东西必定购买,这样本来应当节俭的也变得浪费起来。一旦变得穷困、窘迫时,请求朋友帮助本来就非常困难请求妻子也很不容易,那么为什么平常不积攒一些呢?不要让自己的心放纵不要炫耀财产应当隐藏、储蓄起来,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经验。




17、眼锐。计然曰:"穷莫易守,钝莫废常。"

[译文] 身处困境时,不要改变自己做人准则时机不成熟或未来临时,不要放弃自己平常所坚持的志向。

范蠡按语:"清操洁白者,虽遭极窘,不可易志,变而为贪。锐志向上者,或因时钝,不可自辍,失其所素。苟若变易初心,前功尽废,惜哉。"

[译文] 一个品行端正、清廉的人,即使遭遇到极为窘困的境况,也不可改变自己做人准则变成一个贪爱财物的人。一个志向高远、积极进取的人,如果碰到时机不利的情况,不可以自甘坠落,丢弃平时所坚持的志向。倘若改变自己最初的做人原则或志向,就会前功尽弃,这实在是很可惜的。




18、防患。计然曰:"争先忧者无忧,患预防者不患。"

[译文]抢在他人之前忧虑即将发生的危险的人,在危险来临之时就不会产生忧虑;在危险未来临之前,就已做好预防措施的人,等到危险降临之时,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范蠡按语:"凡事当备其未来,则临期不受其跼蹴。凡患当防其未然,则祸害不至于深重。若茫然无知则患大,坦然不备则事急。俗云:"未有水来先作坝",此之谓也。"

[译文]凡事都应在它未发生之前做好准备,那么,一旦发生不会手足无措。但凡会遇到的危险,要在它未发生之前就做好预防措施,那么,当危机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害必然是最轻的。如果对将要发生事情无所知,那么,本来可以避免或降低的损害就会扩大;如果明明知道却不采取任何措施,任由其发生发展,原来可从容面对事情显得很急迫。俗语说:"洪水没有来临之前,就应筑好堤坝",就是这个道理




19、知市。计然曰:"涨跌先知称为惯手。壅通预识,可谓智人。"

[译文]能预料货价的升涨、跌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内行。能想通别人想不通的、预见别人见不到的,这样的人可以称为智慧之人。

范蠡按语:"作牙作客,能料货之行与不行,逆知价之长跌,而预有定见,是为真老成也。"

[译文]不论是作为中间商,还是作为客商,能够预料到货物是畅销还是滞销,能够预见货价将要升涨还是跌落,从而提前有了确定看法和相应的策略,这样的人就是真正成熟的行家。


20、巧损。计然曰:"益自损生。"

[译文]利益总是从损害中来。

范蠡按语:"不遭离乱则不知艰苦,不经挫辱则不知退省。知艰苦者,竞竞于事,无有不工。知退省者,审而后行,无有不善。故淹狱者厌讼,堕险者怯登。与夫骤进初仕,拔奇吐异,恃己长而逞胜无己,直待堇菲折挫,然后缄默慎行。"

[译文]个人如果没有遭遇过流离失所的境遇,就不会懂得生活的艰辛;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与屈辱,那么在遇事时就不会懂得退一步进行反思。一个人知道了生活的艰辛,才会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把每件事情做好。一个人得了退让和反思,对事情就会仔细考虑后再动手执行,那么,所遇到问题就会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曾有过牢狱之灾的人,厌烦同人官司;曾有过高山失足经历的人,一说登山就会畏怯。然而,却有些突然之间取得成功或初次进入仕途的人,他们行事追求出风头,凭借自己的长处在人前逞强好胜,直到受尽挫折后,才懂得要少说话,谨慎行事







21、利诱。
计然曰:"有势主家,宜以心结。无钱牙侩,要在利予。"

[译文] 对于有势力的人,应该用心来交往,培养彼此的感情。而对于没有钱财的人,如中间商等,应该给他们点好处结交

范蠡按语:"宦家及豪杰经纪,钱入其手,难与角力,须推心置腹,隆施优遇,不可轻口乱言,彼此愈加公道报我。若贫穷窘迫之主,凡事相益扶持,有利于彼,使怀我恩我,事未必无济也。"

[译文]做官的人或者非常有钱有势、豪爽杰出的经纪人,钱财一旦到了他们的手里,就很难与他们进行抗衡,必须推心置腹地与他们结交,尽量地对他们加以优厚的待遇,不要轻易张口、胡乱说话,那么对方也必定会平等、公道地来对待我。如果对方是贫穷、窘迫、困难的人,凡事应该扶助、支持他,为对方着想给他好处,那么他必然怀念我的恩情,感激我的恩德,这对我必定会有好处的。




22、逐时。计然曰:"现银强过不知机,守货齐行多自误。"

[译文] 收到现款比不知道把握机会强许多,守着货物偏偏不肯出卖,最后往往把自己给耽误了。

范蠡按语:"货到地头,终须要卖,若见现银,勉强增价,过于坚执,或听旁人搊族,错过机会,遂致买寝货阁,后悔无及,未免有失度无船之叹。"

[译文] 货物运到了要出卖的地方,终究必须卖出,如果有人肯出现金购买,卖主却一定要加价,非常固执,或者听信别人的意见,白白错过大好机会最后导致货物搁置,后悔来不及,这就像失去渡河良机之后无奈的感慨一样。





23、交久。
计然曰:"好客不欲频换主,良牙安肯负初心。"

[译文] 好商人不会频繁地更换交易伙伴合作对象,高明的中间商无论如何不会辜负当初的交情

范蠡按语:"交久而情愈笃,君子也。朝恩而夕寇仇,小人也。客既有扶持之心,主岂无报效之意。多有客陋旧主而美新东,昨张家而今李店,岁无定主,遂使效意不坚,欲其国土之报,难矣哉。"

[译文]交往时间越长久,相互间的交情就越深厚,这是正人君子做法。刚刚受到别人的恩惠,但马上就变成敌人、仇家,这是小人做法。客商既然有了扶助、支持表示,那么对方怎么会没有报答、效力的想法呢?许多商人往往贬低原来的合作伙伴,来赞美新伙伴,昨天才和张家为友,今天又与李家结盟,一年之间没有固定的合作对象,那么他的合作心意一定是不牢靠的,要让他像忠诚的卫士一样效力,太难了吧!



24、积恩。计然曰:"积恩则昌,积怨则亡。"

[译文] 广泛地施恩于人会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与人积怨则导致灭亡

范蠡按语:"恩岂若窦禹钧、冯商,博施济众,人所难能。但于随事之间,方便语言,惠而不费,或见贫窘求贷,帮助总成,不为拦阻打破;见人错路履险,指示平康;或规人免祸,俱不费力费钱,是即恩也。"

[译文] 积恩并非一定要像窦禹钧、冯商那样广泛施舍、救济众人,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这样做其实恩情更多地体现在一些细微之事上:如在关键时刻说一两句方便他人的话;给他人一些好处却不收取费用;或者看见贫困窘迫的人乞求帮助时,挺身而出,助他达成所源,而不是从中拦阻或从中破坏看见有人走错路而身历险境时,指点这个人走出困境规劝他人使其免遭祸患。这些做法不会损耗自己的财力,但却于人有益,这就是施恩了。


25、懂行。计然曰:"不识莫买,在行莫去。"

[译文]清楚、不熟悉的货物千万不要购进;在一个行业做成行家后,不要轻易离去。

范蠡按语:"平昔生意,惯熟货物,虽然利微,亦或遇而不遇,切不可轻易丢弃,改换生理。暴入别行,而货物真假未必全识,价值低昂难以逆料,以致倾覆财本。然作客贩货官,固守本行为是。"

[译文] 平日做惯的生意,已经熟悉的货物,尽管利润很少,但不论没有机会,都不要轻易丢弃,而改作别的生意。突然转入别的行业,对货物真假不一定能全部识别,对货物价值高低,也很难判断预测到,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将本钱全部赔光。由此可知作为商人或贩卖货物的人,应当本分地从事自己熟悉的行业





26、分权。
计然曰:"合伙开行,择能者是从。分头管事,以值者可托。"

[译文]合伙开办商铺经营生意应该选择最有能力的人来领导。适当分工、各司其职,应该选择最合适的人来担当

范蠡按语:"一行若有数人合伙,客当择其殷厚者托之本,能事者托之鬻,他日分伙相投亦如是也。轮宝如同打劫,独任尚顾门风。毋论兄弟叔侄,合伙共开一行,若轮流管年管事,各要顾己赚钱不肯推让牙用,妄施本文,知客再来,落于谁手?与其独自开行,尚图下年,百凡宽让,以顾门面也。"

[译文]数人合伙开办商铺的,应该选择其中最有实力的人来托付本钱,选择最有能力的人来托付大小事务,即使将来大家分伙时,也应该这样办。无论是兄弟还是叔侄,合伙开办一个店铺,如果按年头来轮流管事,呢么每个人都只想着为自己赚钱不会为大家尽心尽力,不会设法与中间人、顾客打好交道,随意地签合约,熟客再来,也不知道轮到谁管事了。这样看来,如果合伙采取轮流管事,还不如独自开设店铺,这样还能顾及下一年的生意凡事都能宽厚、礼让,顾及自己的商誉和信用。





27、尽才。
计然曰:"随才而授,不失。量力而行,少愆。"

[译文] 根据别人的能力和才干,授予他适当的事情,则不会失败。根据他人和自己的实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择不会犯下过多的错误

范蠡按语:"客货投牙,资本讬伙,先察其为人,能干力练何如。宁可大才而小使,不可小才而大用。才不称事,必至丧败。力不任重,必至倾倒。家用价仆之徒,亦必因才器使,庶无废格不治之事也。"

[译文] 客商把货物交给中间人,把资本托付给合伙人,要事先观察他们的为人处事,看他们的能力磨练到何种程度,宁可大材小用,也不可以把小材大用了。将有能力的人放到简单的工作不会有过多坏处,但把没有能力的人放到复杂的工作上,他就无法胜任,这必然导致钱财丧失、生意失败。家仆、佣人之类,也要根据他们的能力使用,让他们做能力之外的事情只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二、计然之策讲的内容

史记·货殖列传》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他教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范蠡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灭吴之后,范蠡西施离越赴齐,改名为陶朱公,后世将陶朱公视为商人祖师




(一)《史记·货殖列传》有载


策之一:需求决定经济
期论。“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策之二:价格调控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策之三:实物价值论。“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策之四:
贸易时机论。“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策之五:价值判断论。“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





策之六:物极必反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策之七:资金周转论。“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二)商业之道

《计然之策》讲的全部是发家致富的商业之道。三方商业原则

第一个原则叫做“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这个原则,在商业经营中被称为“待乏”。

第二个原则叫做“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就是价格涨到一定程度时,要把货物像粪土一样抛售出去,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时,要把货物珍宝一样买进来


第三个原则叫做“务完物,无息币,无敢居贵”就是不能贪心不能囤积居奇,要在理想价位果断脱手。




1、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这些话极为精辟地揭示了商品价格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他指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们就会资源集中到这里,供给自然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供大于求,价格则会狂跌,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经营活动不能从众,要从供求关系角度确定自己的经营品种。“一贵一贱,极而复反”。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不能苛求过高的利润,在价格高到适当程度时应果断抛售,这就是“贵出如贱土”;在价格低谷时,应大胆地买进,这就叫“贱取如珠玉”。

事物的量变在积累的过程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商家来说,对事物“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2、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物之情可得而观已。”

要有目的进行自己的经营活动认识市场规律,有遇见地储备物资。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变化预测市场需求变化提前做好货物的购销工作。他认为天时变化规律可知的,“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就是影响市场变化的无非是这样一些基本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变化做出判断经营成功关键范蠡还曾提出农业经济循环学说,他认为“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即天下年一次大丰收,六年一次小丰收,十二年一次大的饥荒,这些都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大旱之年应收购舟船,因为其价贱,而旱后船只必会成为紧俏商品。“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夏则资裘,冬则资絺”,即夏季贩运皮裘,冬季早售葛麻。只有经营眼光放到未来需求最迫切的市场上,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3、 财币欲行如流水 “财币欲行如流水”,“无息币”。


就是说在营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资金流转的通畅,不能把过多的资金积聚在自己的手中,这就叫做“无息币”。不要看轻薄利,在资金加速运转的情况下,实际上就已经达到增加利润的效果。而一味地囤积居奇,抬高物价,则有可能血本无归。这就是“无敢居贵”。毕竟高额利润不可能时时存在,薄利多销实际上就是风险化为利润的最佳方法范蠡认为谷贱伤农,太贵又伤害商贾的积极性,因此缩小价格波动的幅度,无论对商家和买家来说都是最受欢迎的。




4、 务完物 “务完物”。一定要保证经营货物质量。在采购货物时,对易腐烂的东西,切勿长期存储,贪图价高;还要防止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务指一定,是强调意思说明对产品质量的看重。




5、 择人任时。
 “择人任时”是指经营策略商业经营需要认真选择贸易伙伴和良好的贸易时机。“择人”强调的是职业道德,在这一点上,他的观点是“与时逐而不在责于人”。

“任时”强调的是贸易时机预测

“择人”与“任时”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有机联系,既不可只顾贸易伙伴的和谐而放弃适宜的贸易时机,更不可看准了贸易时机而认钱不认人。


计然之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范蠡使用计然之策中的五条,在十年之中将越国建设得国富民强,报复了强大的吴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实例。而范蠡功成名就后弃官,也是为人聪明、深明道理的明举。范蠡研究商业经营地理条件看中“陶”地处中原,四通八达,有利于事业发展,因而选择了陶地定居,将计然之策用于家庭的经商活动,“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获得了“陶朱公”的称誉。




所谓计然之七策,主要指农业丰歉循环论”“平籴论”和“积著之理”

关于农业丰歉循环论”,《越绝书·计倪内经》说:“太阳三岁处金则穰(意为庄稼丰熟),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这就形成了六年一穰、六年一旱或者十二年一大饥的循环。计然认为只要掌握这种年岁丰歉的循环知识,就可以预测粮食及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以便利用它促成国家财政丰实和使个人致富。




所谓“平籴论”(也可称做平粜),是主长由国家在丰年收购粮食储存,备荒年发售,以稳定粮价。计然指出,“夫粜二十钱病农(谷贱伤农),九十钱病末(粮贵伤商人),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辟矣!”他主张使粮价维持在三十至八十钱之间,做到“农末俱利”。


(三)经商原则

至于“积著之理”,指的是经商致富的一些原则




1、“务完物,无息币”。要使货物及时周转,且周转得净尽无余。如果使货物长久停息则无利可图。




2、“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此称之为“待乏原则”,即利用旱涝寒暑之机,低价购进,待贵而售,随时逐利。




3、“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即是要掌握商品供求关系变化趋势规律,乘机购进与销售。




4、“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宝”。此指商品价格变化规律是“贵极必贱,贱极必贵”。经营者要时刻观察掌握贵极贱极的规律和商品价格信息抓住购进和出售的关键时机




5、“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对易腐的食品不要久留,更不要等待高价出售。否则将因小利而招来亏损。





6、“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经营之道似细水长流。流则活,滞则死。搞活是经营原则

计然就提出了如此精辟和周密的经济原理,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实在不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商学大师



7、“商训”古人秘而不宣的经商十诀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十诀”。




(1)知地取胜,择地生财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常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胜利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货物贸易之地。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

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厚,居民热衷于买卖,商业易于发展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接受“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交通发达,水运便利,货往频繁。其地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一时商贾云集,秦商、晋商在这里定居经营有名的徽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称雄江湖。



(2)时贱而买,时贵而卖。范蠡和商祖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一到,则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而白圭却乐于观时机变化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

他曾说:“我做买卖,就像伊尹和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随机应变,其勇敢不能当机立断,其仁爱不能恰当地取舍,其倔强不能坚持原则所以,这种人跟我学经营之道,我也不会教他的。”这段话,把他掌握贱买贵卖时机的“时断”与“智断”阐述得淋漓尽致。白圭的经商原则和经验,都被后世商人所称道。他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营谋略,精心经营,以至家累千金。



(3)见端知未,预测生财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雪亡国之耻,终日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当得知吴国大旱,遂大量收购吴国粮食。第二年,吴国粮食奇缺,民不聊生,饥民食不裹腹,怨声载道,越国趁机起兵灭了吴国苦心人,天不负越王终成霸业,跻身“春秋五霸”之列。这里越王勾践作的是一桩大买卖,他发的财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个国家称雄天下的霸业。是商贾之道在政治运用成功典范。

《夷坚志》载,宋朝年间,有一次临安城失火,“殃及鱼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铺也随之起火,但是他没有救火而是带上银两,网罗人力出城采购竹木砖瓦、芦苇椽桷等建筑材料。火灾过后,百废待兴,市场上建房材料热销缺货,此时,裴氏商人趋机大发其财,赚的钱数十倍于店铺所值之钱,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和百姓需要“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是经商者财富永不干涸的源泉也是经商者必备能力之一。



(4)薄利多销,无敢居贵。先秦大商理论家计然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司马迁说过:“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

《郁离子》中记载:有三个商人在市场上一起经营同一种商品,其中一人降低价格销售,买者甚众,一年时间就发了财,另两人不肯降价销售,结果获的利远不及前者。高祖刘帮的谋士张良,早年从师黄石公时,白天给人卖剪刀,晚上回来读书,后来他觉得读书时间不够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价钱不变,中等的在原价的基础上少一文钱,下等的少两文钱。结果,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卖出剪刀数量比平日多了两倍,赚得钱比往日多了一倍,读书时间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间有句谚语张良剪刀——贵贱一样货。



(5)雕红刻翠,留连顾客。《燕京杂记》中载:“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有的店铺招牌高悬,入夜家家门口点起了五光十色的锦纱灯笼,把街面照得如同白昼有的店铺摆挂商品宣传字画,张挂名人书画,附庸风雅。以此来升华店铺的品位提高顾客的回头率。还有茶肆、饭馆、酒店中特意安排有乐器演奏和评书为客人助兴。

宋代京都杭州的面食店里,只要顾客一进店坐下,伙计立刻前来问顾客所需,“尽合诸客呼索指挥,不致错误”。经营者们深深懂得豪华的装饰,反映一个店铺的实力,于是店堂设计画柱雕梁,古色古香,金碧辉煌,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迎合达官巨贾、贵妇名媛“以求高雅”的消费心理在服务上进笑脸相迎,出门点头送行。这些敬客如神的作法加上高贵典雅的装饰,使众多顾客“如坐春风”,“一见钟情”,从而留连忘返、百顾不厌。

(6)以义为利,趋义避财。清朝年间,有一商人名舒遵刚,精榷算,善权衡。经商之暇,喜读《四书》、《五经》,把书中的义理运用于经商之中,他曾说:“钱,泉也,如流泉然”。他还说;“对人言,生财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国且如此,况身家乎。

徽州商人李大皓告诫他的继承者说:“财自道生,利缘义龋”以此严于律己,做到“视不义富贵若浮云。”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义取利,德兴财昌,舍义取利,丧失了“义”也得不到“利”,为商者应深以诫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一个经营者有长期理性智慧,他必不会用恶劣、卑鄙之手段去获利;用恶劣的手段去做任何生意最终将会失去已获的利润。



(7)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蠢》中说:“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这里强调了一个“善”字。资金不足,必须善于使用使用目的也是获利,唯有资金与商品流通不息才能使利润滚滚而来对待商品要做到“务完物”,即贮藏的货物要完好,“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处理资金要做到“无息币”,即指货币不能滞压,“货币欲其行如流水”,货币和商品流通了,买卖就活了。宋代的沈括举例说:十万元资金倘不周转,“虽百岁故十万也”,如果贸而流通,加快周转,“则利百万矣”。




(8)奇计胜兵,奇谋生财兵家常说:“将三军无奇兵,未可与人争利”,“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书中还列举了卖油脂的雍伯、卖肉制品的浊氏等商人,他们都是掌握一技之长,经营奇物的商品而致富的。后世的“张小泉剪刀铺”亦然。清代山西太谷县一个曹氏商人,有一年看到高梁长得茎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觉得有些异样,随手折断几根一看发现茎内皆生害虫。于是,他连夜安排大量收购高梁。当时一般人认为丰收在望,便库存高梁大量出手。结果高梁成熟之际多被害虫咬死,高梁欠收。而曹氏商人却奇计获利。



(9)居安思危,处盈虑方。《书经》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汉书·息夫躬传》有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商人李祖理“精理精勤,竹头木屑之微,无不名当于用,业以日起,而家遂烧”。秦末有位任氏商人“折节为俭”,要求家人“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

古人关于经商理财的记载还有:“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由此可见,经商者居安思危,勤俭为尚。“处乎其安,不忘乎其危”。少一些安乐,多一份忧患,将使经商者进入佳境。



(10)择人任势,用人以诚。孙子曰;“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故善战者,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势”。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商人叫刀闲。当时的商人一般都不愿雇用头脑灵活的人做事,惟独刀氏专门使用这种人,并给以丰厚的报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去干,这些雇工干得十分卖力,也非常出色。

明代苏州有个叫孙春阳的杂货店,其店分为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自明代至清乾隆年间二百多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像苏州这个店铺林立之地,孙春阳的杂货房生意竟然能兴盛二百多年,其成功奥秘当得益于用人以诚,店规之严。道光年间的黔商胡荣命在江西经商50余年,由于他以诚待人,童叟无欺,名声大著,晚年罢业回乡,有人要求“以重金赁其肆名”,他一口回绝,并说:“彼果诚实,何籍吾名也!”可见,“诚信为本”是中国人经商的传统美德。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