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川蜀民俗非遗文化(35):达尔尕


川蜀民俗非遗文化(35):嘉绒锅庄


四川盆地西北部的马尔康作为阿坝州的经济文化政治、交通枢纽中心,马尔康日渐繁华会给游客们眼前一亮。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马尔康市是嘉绒藏区的核心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资源,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辖区内居住着15个民族旅游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惹人醉之外,民俗风情更是一绝,从服饰到民歌、习俗都极具特色。嘉绒藏族居住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小金、金川、理县和甘孜州的康定、丹巴等地,嘉绒锅庄是四川嘉绒藏区流传广泛、古老、富有群众性的一个传统民间舞蹈。嘉绒锅庄又称“达尔尕”,锅庄的“锅”是圆圈,“庄”是舞,“锅庄”就是众人围成圆圈,既唱且跳的集体歌舞形式。一群身着统一民族服装的锅庄队伍,在优美音乐声中翩翩起舞,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在他们的引领下加入其中,偌大广场,被围了个内三圈外三圈,真可谓是人潮涌动,蔚为壮观。随着时代变迁,产生不用歌唱,只需跟随音乐起舞的流行锅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嘉绒锅庄文化旅游节,现场观众都身着盛装,用料、工艺、样式皆十分讲究。在马尔康城,锅庄可以说无处不在,上至阿底新区,下至俄尔雅新区,每当夜幕降临,大大小小的锅庄队伍就闪亮登场。跳锅庄舞成了高原小城马尔康夜晚一道靓丽的风景——可听、可视、可乐,加入跳锅庄队列身同感受快乐时光。嘉绒锅庄更受到深受各界好评,因其历史悠久而被誉为中国圈舞的活化石”。马尔康原生态嘉绒锅庄与西藏踢踏、巴塘弦子并列为我国藏区三大舞种,还在2004年《首届嘉绒锅庄节》中,由万人参加锅庄展演活动拿到了“规模最大的嘉绒锅庄展演活动”基尼斯证书,11000余人的巨大锅庄留下了一段传奇佳话。


一、嘉绒锅庄历史


嘉绒全称为嘎尔嘉尔木察瓦绒,即东方嘉木墨尔多山系的热带农区,简称为嘉木绒或嘉绒。嘉绒地处川西北高原岷江及大渡河上游,南至甘孜丹巴县,西至壤塘县中塘,北至黑水县及理县部份地方,东南方向至雅安市宝兴县。嘉绒中心地带有马尔康县、金川县、小金县,生活民族叫嘉绒藏族,又称察柯,以农为主,兼营牧业,河坝为农业,山顶为牧业。村寨密布、梯田层层、高山峡谷特有地理环境形成了与草原截然相反文化形态人们居住集中,其娱乐方式自然成了群体性,群体而歌,群体而舞,这种形式便是今人称之谓为“嘉绒锅庄”。


马尔康在藏语中是兴旺发达之地,历史悠久,早在两汉时期便有中原王朝在此设置郡县。马尔康城市等级只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的州府县级市,与大家平常熟悉的市辖区平级,各方面发展都很不错。在阿坝州当地有句俗语:“走进马尔康就走进了嘉绒文化腹心地”,可见马尔康在嘉绒文化中的地位之高,处于嘉绒藏区中心地带,具有辐射影响其它嘉绒藏区的作用。马尔康市是以原嘉绒18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现代城市,亦称“四土地区”。马尔康市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土司衰亡的地方,该地区土司历史有着耐人寻味魅力具有地方特色与深厚历史积淀的民居建筑、歌舞节庆等形成民族民俗旅游资源。马尔康不仅是嘉绒文化圣地,还是嘉绒锅庄故乡来到马尔康欣赏这种古老的藏族民间舞蹈,是极好文化之旅。


通过相关文献可以了解到,嘉绒锅庄的历史至少已有2000年之久。嘉绒锅庄来源于民间阿米格降妖取得成功时举行的庆祝活动,后来又逐渐扩展到庆祝或迎送上层人物的仪式中,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嘉绒藏族生活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

目前在马尔康有一个非常盛大的嘉绒锅庄文化旅游节,从2004年举办首届以来,一直保持持续的活跃气氛,文化盛会,确实是热闹非凡,场面之宏大让人惊叹。嘉绒锅庄因歌曲不同、寓意不同分为大锅庄(达尔尕底)、小锅庄(达尔尕则)煾璩的都是与嘉绒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事。

据考证,大锅庄产生于隋唐时代,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正式场合表演,同时带有敬仰崇拜的歌舞形式内容形式受固定程序的局限,其舞步缓慢,舞姿端庄稳健,情绪含蓄虔诚,具有浓郁的嘉绒藏族礼仪的风格。


小锅庄却是深受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锅庄,此舞不拘时间、地点,属民间自发性娱乐活动。歌词多以劳动、生活爱情题材为主,表演时人数不限,在熊熊燃烧的篝火边跳到尽兴方休,此时正是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的最佳时候青春的嘉绒男女把胸中的激情融入到欢腾的舞步中,把心中的爱意倾诉在悠扬的歌声里。正如马奈地区流传的锅庄《龚扎达尔尼查错》歌词所说:“少年好似金光闪烁的明灯,姑娘好象孔雀开屏般美丽”。在这如诗的景色中,在这歌舞的海洋里,这片土地亲人都是那样可亲可敬,难怪清代文人曹三选在观赏完锅庄后,在《跳锅庄》一诗中激情写下了“广庭如砥中置锅,男女连臂行踏歌。筠筒咂酒罗巨瓮,煮水益盈科。歌者属何曲,夷语楼罗听不足。初如牛鸣窖,后若雉登木,一夫前头冠豹尾,振手展足群相随,番女长裙绣帕袜。交缠璎珞珊瑚佩。歌喉一串应疾得,舞节两行齐进退。歌者仁阀饮以酒,跪向瓮边口相就。醉后跳踉唱益高……”。

在第十届《嘉绒锅庄文化旅游节》上,十几个节目之中就有数次锅庄表演,观众们看得非常过瘾。虽然文化旅游节已经结束,但载歌载舞马尔康人民不会停止跳舞脚步,随时过来游玩都能看到锅庄舞。


二、马尔康嘉绒锅庄的特点

锅庄是嘉绒地区很重要的社交形式之一,通过锅庄舞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而小伙子姑娘们又在跳锅庄时播下爱情的种子。锅庄舞,又称“果卓”“歌庄”“卓”,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嘉绒锅庄又分为大锅庄和小锅庄,大锅庄主要在正式场合展演,舞步缓慢,舞姿稳健,神态虔恭,较为庄重肃穆。小锅庄不拘于程式,随时随地可以跳,内容自由发挥,歌词以爱情生活题材为主,人数不限,围篝火而舞。

1、嘉绒锅庄舞蹈动作基本韵律主要概括为有屈、开、顺、含四种。

屈为弯曲,该舞蹈动作以下肢活动为主,双脚关节要弯曲。舞蹈动作呈弯曲的形态,该舞蹈动作以下肢活动为主,双脚关节弯曲为各种舞步的先决条件

开即双腿身体两侧向外开。


顺即手顺脚舞。上身动作顺从下肢动作,即手脚同边,该动作出现顺甩、顺转、顺摆姿态。

含即舞蹈者在跳锅庄时,要有一些低头哈腰的动作

嘉绒锅庄舞的屈、开、顺、含四种韵律特点形成与当地人民独特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有密切联系。

2、嘉绒锅庄表演形式有一套严格程序。开始是颂扬式的,结尾祝福内容。舞蹈在开始时仍保留着庄严的仪式。在舞场中间要摆着青稞酒坛,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致颂词,每颂一段,用吸酒的竹管从坛中挑少许青棵撒向天空,祭万物神灵,祝大家幸福,而后男女按辈分而立,领舞者手摇铜铃,率众人顺圈而舞。男女联臂携手,长袖舒摆,模仿雄鹰,布谷鸣春,或反映生产劳动的欢乐情绪


3、锅庄主特点

地域分布广泛。锅庄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以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基本动作丰富多样。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为代表的基本动作

对唱形式独特。舞蹈时,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一般有男领头的对唱形式,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

队形变换有序。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会变换“龙摆尾”图案。
风格鲜明。舞姿矫健洒脱,动作挺拔顺达自然旋律悠扬、节奏明快,易学易练。


4、嘉绒锅庄的特点。锅庄在嘉绒藏语中叫做“达尔嘎”意为“跳舞”之意,达尔嘎指流传于马尔康市境内的藏族民间传统舞蹈。分为尔嘎任和达尔嘎底。达尔嘎任,嘉绒语意为“大锅庄”,其舞步缓慢,舞姿端庄稳健,情绪含蓄虔诚,具有藏族礼仪舞蹈的风格。

先慢后快,男女轮流唱词,在慢唱慢跳女方唱的时候,男方的舞步都要朝后退,这表示男方对女方尊重。男方唱的时候女方频频弯腰下蹲,示对男方的尊重。在快跳锅庄时,女方领头人的帕子不能高举过头,只能在胸前挥绕。无论队形左右转换女方领头人只能紧跟男方领头人舞蹈,不能冲过男方领头人。一曲锅庄结束后,领头人把串铃和帕子弯腰转圈恭敬地递交给下一个领头人。这些规则,久而久之成为人们在跳锅庄时相互尊重礼仪。 在一定的场合不可乱跳不同场合锅庄,选择锅庄的内容十分讲究,既要适合当时情景,唱词内容和跳法要充满礼节礼仪。


马尔锅庄流行四川省小金县崇德乡马尔村一带,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二世纪之前,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门艺术处处呈现出嘉绒藏族文化特质的审美功能。马尔大锅庄是将嘉绒地区民间舞蹈,根据固定的内容按一定程序进行编排表演。舞蹈步伐有固定形式和鲜明特点,其舞步缓慢,舞姿端庄稳健,情绪含蓄虔诚,具有浓郁藏族礼仪舞蹈的风格。

大锅庄主要用于重大的活动仪式,有庆贺婚礼、欢庆节日等。大锅庄的表演都有入场式、开坛仪式、锅庄表演三个部分

小锅庄的形式则带有随意性,嘉绒先民们用以抒发思想感情消除疲劳和空寂的歌舞形式。小锅庄不拘时间、地点的限制,培,属于民间自发性的娱乐活动,最能充分体现“马尔”人民的真实感情。歌词多以劳动、生活爱情自然风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题材为主。只要有二人以上,便可相向而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健康意识的人越来越关注健康而参与健康运动,把绿色健康跳锅庄的休闲方式融入体育健身、文化娱乐、艺术观赏为一体。马尔康锅庄“零门槛”广场舞的魅力成为了很多中老年人休闲娱乐、锻炼身体首选,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愿意跳就可以进去找到自己的一方舞台。当作锻炼身体,手舞足蹈,学习锅庄跟随老师的一招一式慢慢成为锅庄达人,可当作休闲放松的运动方式,且歌且舞有一番快意。总之在马尔康,晚饭后去跳跳锅庄是不二选择,在跳锅庄同时其实是在发扬传承民族文化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