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至
2023年冬至交节时间:12月22日 11:27:09。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乃是寒气逼人、大地冰封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这是一种自然极致状态,是阴寒之气达到极点的象征。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冬至标示太阳光直射运动进入新的循环、白昼逐日增长,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冬至,又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日南至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节气,中国民间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冬至日北半球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我国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天文气象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各自以自己居住或信仰的形式迎接冬至节。
一、冬至气候特点
冬至有“日南至”之称,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自冬至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冬至是一个吉日,如《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应该庆贺。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这是一个缓慢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就越来越冷了。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冬至日的白昼虽短,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中国各地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气候特点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阶段,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一九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这天,日子短暂,太阳匆匆出来,又匆匆离去,夜晚悠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一年中昼短夜长的至极之日。
一候蚯蚓结。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阳气初生,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二、冬至传统习俗文化
冬至节,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各异,各地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节日有历史,缺乏记载。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著作上鲜有记载。
1、喝羊肉汤。民间有冬至喝羊肉汤,吃羊肉,数九寒天不怕冷的说法。每年冬至日,连接四川成都到简阳的成简快速通道迎来了一年中较热闹时候,人们驱车涌入位于龙泉山脉东侧简阳市,只为寻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2、吃饺子。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3、吃汤圆。吃汤圆是冬至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4、“画九”。画九是指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5、酿米酒。传统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
6、吃番薯汤果。宁波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里面没有馅。汤果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宁波话中酒酿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7、马扎尔人的卡拉琼日。卡拉琼日这个节日在哈萨克斯坦被称之为纳尔图甘日(Нарту?ан),在中国被称之为冬至日。卡拉琼日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欧亚文化习俗之一。这天白昼时间最短,日影时间最长,卡拉琼日过后白昼开始变长,日影缩短,这一段时期将一直持续至3月的纳乌鲁兹节。在这天,古代突厥人会聚集在一起,点燃巨大篝火,庆祝漫漫寒夜结束。点燃篝火的另一个文化象征含义,在于通过火焰温暖,战胜寒冷长夜。时至今日,马扎尔人仍然延续着庆祝这一节日的传统。根据古老的突厥语言,他们将这个节日称之为“卡拉琼”。根据节日传统,匈牙利各地都会点燃巨大的篝火,举办盛大的晚会。
8、吃烧腊与姜饭。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烧腊就成为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岁。冬至日,吴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饭”的习俗。
三、冬至养生调理
复卦子月,冬至是冬天第四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70度为冬至。冬至一阳升,卦象五个阴下有一个阳,故称一阳升。冬至又称冬节,古人过冬至仅次于春节。冬至时节,人的阳气开始慢慢恢复,生命运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要培护阳气,使其慢慢生长。中医认为,冬至养生应从起居生活、饮食补充、精神面貌改善、日常保健、疾病预防等多方面入手。通风换气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避免病菌和病毒侵袭身体内部。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
1、情志方面。冬至是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每天都会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阶段,就是人们常说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冬天地气闭着,血气隐藏着,人不能出汗,不能发泄阳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积累阴精,不要出汗。
养生要重点养心,养生首先要养善良,养厚心,心底要放心。保持精神乐观,不要为小事工作,不要强求名利,不要患病。孩子们应该对老人感到寒冷和温暖,使老年人精神上得到保养。
冬至节气要以静养为主,要心情清静,以顺养初生的阳气。保持良好修养,做到宽宏大量,谦让和善,精神乐观。宋代医家陈直在《寿辛养老新书》说: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2、养身方面。一要适当运动。“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二要冬至进补,开春打虎,是用膏方调理心身亚健康的好时节。三是冬已进九,要注意手足保暖。防病应防心脏神经症、冠心病、中风、感冒、咳嗽、气管炎等。
3、生活起居。冬至是养生最重要节气,主要是冬至阳生。从冬至到小寒、大寒,最寒冷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的人病情恶化,患中风的人增多,寒冷容易冻伤。在寒冷冬天,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注意发作。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累。
注意防寒保温。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立即增加衣服,裤子保温性能好,柔软宽松,不能穿得太紧,使血液流畅。
保持良好心情。稳定愉快,避免愤怒、急躁、精神抑郁。
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到医院检查,服用必要药物,控制病情发展,防患于未然。
进行适当的防寒运动。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适应性和耐寒性。
冬至起居养生宜早睡晚起避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多晒太阳是最好的生阳方法了,不仅可以驱走寒气,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减少抑郁。晒太阳时,建议掌心张开朝向太阳,配合散步或深呼吸,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
4、饮食进补。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还要吃菱角、莲藕、梨、萝卜、白菜等补充津液的食物,食物补充是最安全。
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补气食品,是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胡萝卜、豆浆、鸡肉等。
补血食品,是指对血虚证者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制品、龙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都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补阳食品,是指具有补阳助火,增强性功能的功效,对阳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狗肉、羊肉、虾类、鹿肉等,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的功效,适用于老年人肾阳不足,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无力,夜间尿多,性功能减退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鸽蛋、鳝鱼、淡菜等有补阳作用。
补阴食品,是指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对阴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
5、日常保健。冬至针灸通穴事项。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变化,这种阴阳交接时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最佳时间。
冬至前后4天,可以用艾条灸神奎穴的方法养生。点完艾条后,以肚脐为中心,熏制肚脐周围即可。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暖感觉。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的基础,是任脉、冲脉循环的地方、精神归藏的根,是连接人体的先天和后天的重要穴位。灸神奎穴有益气补阳,温肾健脾,除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血气,对身体非常好,第二年不生病。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冬至一阳生,在这一天盛到极点的阴气开始衰退,从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此后气候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九,在数字里是最大阳数,不断数着一九、二九等,意味着冬日阴气逐渐消减,阳气逐渐回升,累至九次便到头了。从气象角度说,大致每九天就会出现一股寒潮,往往发生在前一个九最后一两天。从心理方面谈,“九”与“久”谐音意为冬天漫长,盼望春天早点降临。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转化时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即“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科学养生不仅有助于健康过冬,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季节,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养精蓄锐等待开春播种的季节。